自然界的水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然界的水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自然界的水教学设计1【课标要求】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及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激发求知欲望
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句诗从地理的角度看,对吗?
(学生回答,进入新课)
(板书)一、地球上的水体
上图中地球上水体的存在形态有哪三种?
读上图,回答:
1、地球上的水体主要以哪种水体为主?
2、陆地上以哪种水体为主?
3、联系生活,我们目前人类主要利用的水体有哪些?
(提问,学生抢答,引入水资源的概念,从数据让学生感受水资源的稀缺与宝贵。)
二、阅读图表,明确相互关系
(板书)二、陆地水体的相互联系
问题探究:
1、上图包括哪些水体?
2、河流的补给来源有哪些?
3、河水和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如何?
4、黄河下游河段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如何?
(个别提问,学生补充)
三、读图探究,建立知识联系
问题探究:
1、上图中包含水循环环节?
2、陆上内循环呢?海上内循环呢?
3、台风登陆是水循环哪个环节?修建水库、南水北调主要作用的是水循环的哪个环节?
(学生在白纸上画出水循环示意图,随机选择2位同学上台展示)
(板书)三、自然界的`水循环
四、联系实际,深入理解规律
(阅读课本,结合上图,归纳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板书)四、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五、拓展延伸,激发环境意识
聚焦黄河水危机
材料1伴随着断流性质的恶变,黄河在入海水量上呈现了急剧衰竭的过程。80年代后期—90年代,黄河水量发生了第二次大幅度衰减,年均入海从70年代的310亿m3顿减为140亿m3,已大大低于200亿m3的生态流量。,实际入海13亿m3,仅为天然水量的2.2%;黄河已经没有了“汛期”和“洪峰”的概念,说黄河“干”了丝毫不为夸张,已经完全是贫水性质的“水源性断流”。
山东滨州段干枯的河道
材料2 “苦水”干流:近40%河段的水质基本丧失水体功能120多万市民只能饮用苦水
今年年初,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组织专家组,对黄河水污染的状况及危害进行了量化分析,发现黄河干流近40%河段的水质为劣五类,基本丧失水体功能。随着经济发展,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比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多了一倍,达44亿立方米,污染事件不断发生。黄河上游的绝大部分支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中下游几乎所有支流水质长年处于劣五类状态,支流变成了“排污河”。
材料3一吨黄河水值多少钱?
“一吨(立方米)黄河水在黄河下游引黄渠道农业用水就是1分钱左右,这还是多方呼吁后20xx年12月1日调整的价格。”全国人大代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接受采访时说,“按目前一瓶矿泉水平均2元的价格,200吨黄河水才值一瓶矿泉水。”
有关资料表明,目前黄河水的利用率不足40%。在下游用水告急时,内蒙古、宁夏引黄灌区却大水漫灌,一亩地平均用水量超过了1100立方米,是正常用水量的4倍,一立方米水只能生产0.45公斤粮食。换算一下,一吨黄河水的产出仅有五角钱。
在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方面,价格也在20xx年做了调整,目前从黄河下游引黄渠首工程供水价格每立方米为3.9分(4-6月为4.6分)。但即使如此,水价仍只有供水成本的43%。黄河沿线聚集着众多让人骄傲的工业企业,但付出的代价是,工业生产用水每万元产值耗水300-500立方米,高于发达国家3至4倍。
材料4 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问题探究:
1、结合材料,说出黄河的面临的危机有哪些?
2、哪些因素导致了黄河的水危机?
3、如何缓解黄河的水危机,请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分组合作,形成小组共识,各组代表发言、展示)
结语: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可复回。保护我们的母亲河,我们责无旁贷。
【课后作业】
各组上网查阅“海绵城市”“城市内涝”等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加工,形成30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图文并茂。
自然界的水教学设计2一、教学背景与定位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滤的基本操作,硬水和软水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结合生活经验知道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动手操作掌握过滤的操作要领,知道过滤可以除掉水中的难溶性杂质,运用肥皂水来鉴别硬水与软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
过滤的基本操作。鉴别硬水与软水
教学难点:
过滤的基本操作。
教学方法:
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了解吸附、沉淀、和蒸发等净化水的方法;多种途径
课题3水的净化
教学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体会工业生产中化学知识的丰富性和重要性.
教学课时 ……此处隐藏10650个字……、我们再来看看,1、2、5、7分别是什么,贴纸打开,他们那几个是同一类的?
(四)更多好玩的方法
1、师:时间关系。还有很多的玩法我们不能再课堂上实践,其实还可以这样玩:
2、出示ppt。你看到他们怎么玩的?有什么现象?
3、他们还可以这样玩:ppt北仑的喷泉
4、师:现在你知道,喷泉为什么可以这样玩?利用了水的什么特点?
(无色、透明、可以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的)
四、可怕的水
1、师:水好玩吗?但是水有的时候又很可怕
2、板书:可怕的水?师:你知道水很可怕吗?
3、案例:刚刚过去的清明节,广东的一个小孩去扫墓后到水库边洗手,不小心落水,他的家人试图自行救援,但因不习水性而相继溺水,共7个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4、数据:我国每年会有5万7000人死于溺水。
ppt5、为什么那么多人会溺水身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其实,我们对水了解的,不够
6、你觉得,了解水重要吗?那你觉得对水了解的够多吗?
7、师:我们将我们所了解的知识,记录了下来。它像什么呢?
8、师:它以水为中心,记录跟它有关的知识,像一张网一样,这就是网状图。这在科学课上是经常会用到的。
9、师:我们把对水的认识整理成了一张网状图。
五、小结:
师:1、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又对水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了?
(水的三态、水是一种液体,液体的特征: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我们今天玩着玩着,发现了很多观察的方法,比如摸、看、闻、听。还发现了水原来是一种液体。
2、你现在觉得水熟悉吗?你了解的够多了吗?
3、你还想了解水的哪些知识呢?
师:看来你们想了解的真不少,我们的科学课以后还要更多地玩水、研究水,发现水的更多奥秘。我们科学课上,再见!
自然界的水教学设计10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调查、采访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与他人交往、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水资源的宝贵,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硬水与软水的区别、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过滤和蒸馏等操作技巧。
教学方法
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方法
仪器药品
学生实验:漏斗、滤纸、铁架台、玻璃棒、烧杯、肥皂水、纯净水、浑浊河水、蒸发皿、酒精灯、火柴等。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点评)
第一板块:游戏引入
(一)游戏进入
1、请三位同学头戴一顶标有“浑浊的河水”、实验室中的“自来水”和“娃哈哈纯净水”的帽子,手各拿所代表的水样品,走到讲台上来,教师让同学给“不同水”定出合适的价格。
2、请“物价管理员”解释其中原因。
注:游戏材料自来水取当地价、纯净水取零售价(附表一)。
(二)分析农村和城镇饮用水的来源及认识水净化的常识
问题1、我们班上有的同学是家住农村,请问你们家庭饮用水是什么水?
追问1:这些水比我们原来直接用的河水、堰水比,有哪些优点?
追问2:你们知道清洁、干净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2:有的同学家住集镇,请问这些同学家庭饮用的是什么水?
追问:这些自来水是怎么来的吗?
教师评价: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自来水厂的净水原理和家住农村同学们家用水的过滤原理差不多,但自来水厂净水的工艺规范得多,也复杂得多。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自来水厂的水是怎样生产出来的。请看网址
小结:请同学们看教材p52—53的相关内容,回顾我们刚才共同分析和讨论的问题和方法,概括“干净、清洁的水是怎样得到的?”
1、学生上台表演,由于定价“不公”而引发三位同学的不满,都要“讨回公道”。
2、几位同学心悦诚服退场。(初步认识三种水的价值)
3、我们家用的是“压井水”或池塘中的“沉淀井水”。
4、干净得多!
5、此时大多数学生满脸疑惑不解的神态。用的是自来水。
6、自来水是水厂从水源处取来自然水后经过加工,也就是过滤、消毒后得到的。
8、学生看教材、整理知识,并记下网址。
教师利用游戏将矛盾问题轻松有趣的引入,学生思维立即进入正题。
第一板块教师从游戏入手,让学生从乐趣中感知最干净的水其价格最贵,从而产生认识水净化原理的欲望。教师抓住机会,结合学生现行居住实际情况深度分析学生家庭的饮水情况,这样将学生身边的事、熟悉的事与所学习的知识有机结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学生身边的材料挖掘大量对比因素,如农村与城镇用水等及时强化了学生的认识。教师还应用网络打开学生的视野。
第二板块:活动与探究
(一)浑浊河水的过滤
教师提问1:请同学们先仔细看一看自己的实验台上有哪些实验仪器和药品。
教师因势利导:我们今天请同学们做过滤实验,由于这个实验是大家新认识的一个综合性操作实验,刚才有些同学提出的一些问题正是我们要认识的实验操作方法和要求,请同学们先观察老师做一遍。(教师操作)
教师提问2:请同学们结合教师的操作看教材中的实验图,概括老师的操作步骤。
教师提问3:请同学们按照操作步骤自己做实验。
教师提问4:各实验小组将自己过滤的水与其它实验组的结果进行比较,请实验效果好的实验组组长介绍经验,请实验效果待提高的实验组组长分析实验失败原因。
教师提问5:我们还有一个需要深化的问题,就是在生活中可以利用什么物品代替实验室中的滤纸和漏斗进行过滤?请同学们设计实验用的简易的净水装置。
教师提问6:请同学们上台展示自己的发明与创造,看哪一组的杰作更胜人一筹。
教师评价:教师先分析几组净水器的特点,然后用电脑展示外地学生的自制净水器的特点,与本班学生的创造发明比较,激发学生更大的创造欲望。
1、学生清理仪器、药品,并汇报,有的学生及不可待地问老师这些仪器和药品有哪些作用?
2、学生观察实验。
3、学生复述教师的实验,通过讨论概括教师实验的步骤。——在教师的提示下概括出“一贴二低三靠”的操作步骤。
4、学生实验:学生进行过滤操作,边实验边交流。
5、学生发言,重点分析实验不成功的原因,并结合“一贴二低三靠”操作步骤强化知识。
3、学生探究活动:用空饮料瓶、小卵石、砂、棉花等自制净水装置。在制作过程中每一组同学讲自制净水器的结构、功能、特点与制作材料。强调自己的净水器是简明实用的。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