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

时间:2025-09-08 12:30:28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3.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的?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①学生交流。

②教师:玩耍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史,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却是在玩耍中产生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就是“玩出了名堂”。(板书课题)

复习词语

三、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1、读第一遍,读准字音,读好长句子。

2、读第二遍,边读边思考:列文虎克玩出了哪些名堂?

三、精读课文,学习二三段

(1)我们现在就走近列文虎克,谁来读读第二段?你读出什么了?一起读,强调“喜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很重要,但是光喜欢还不能玩出名堂。我们接着往下读,谁来读读第三段?

(2)指名读第三段。其余边听边想,列文虎克怎样玩镜片的。

(3)指名读,板书:耐心 喜欢

a别小看这磨镜片,可不容易呢!他那时候可没有先进的机器,就靠自己用双手和简单的工具一点点磨、磨平、磨细、磨薄。你再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b如果你有一个放大镜你会用来做什么?学生练习说话,体会玩放大镜的乐趣。

C、列文虎克也看到这些了,他是用自己磨的放大镜看到的。你再读,看看能不能感受到他当时的快乐?(自由读、指名读)

师:你们真的走近了列文虎克,感受到了他的快乐和认真。

四、学习第四段

1、静下心来,读读第四段,看看列文虎克又是怎样玩放大镜的?他看到了什么?可以边读边画。

2、他又有什么新的玩法了,看到了什么?谁来读读?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思考

(1)指导读好“有一次,列文虎克又在玩放大镜”, “又”字说明什么?

(2)“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指导读出蚊子的'腿和兔子腿的对比。

(3)指导读好“他用显微镜观察水————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列文虎克真了不起,老师敬佩他,一个看门人,他自己玩放大镜就发现了一个这样神奇的世界。

五、学习第五段

1、列文虎克玩出什么大名堂了?这个大名堂是什么?

板书:发现

2、通过课后的资料袋简单介绍微生物的作用。

3、你还从哪里看出是大名堂?在当时的人们也像我们一样被列文虎克和他的玩具吸引,英国的女王、俄国的沙皇千里迢迢来了。什么是千里迢迢?

列文虎克是一个看门人,女王和沙皇的权利是至高无上的,而且英国和俄国离荷兰可不止千里远,就因为这玩具,女王和沙皇从那么远的地方来拜访一个看门人,看看这玩具和这小人国的吸引力大吧?这都是列文虎克玩出的——名堂!

六、回顾全文,比较你的玩与列文虎克的玩有哪些不同?

七、拓展练习

相信这节课同学们都有了启发和收获,动脑筋把你在玩中的乐趣和收获写一写吧。

八、板书设计:

15、玩出了名堂

喜欢 耐心 思考

发 现

九、课后反思:

1、本节课采用多种形式的地读,并充分交流阅读收获,给学生机会,目的是掌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关注了不同层次的学生,鼓励学困生做到最好。

3、很遗憾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让学生充分的体会“玩”的不同。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2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爱玩吗?平时都玩些什么呢?

(2)玩耍常被认为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的行为,你们是怎么看这个问题?(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有关玩的有趣的故事,(板书:玩出了名堂)同学们,读了这个题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可能会提:名堂是什么意思?谁玩出了名堂?玩什么呢?怎么玩的呢?玩出了什么名堂?)

教师:你们真会思考!提的问题很有水平!

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喜欢的游戏和在玩中体会,即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另外,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也激发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为下一步的读文打好基础。

(二)词句教学第三自然段

师:列文虎克怎么会玩起镜片的.?用“因为……所以……”句型来回答。

生:因为他待着没事,所以就一边看门,一边磨起了镜片。

齐读第三自然段

师:这一段有三个多音字,谁能找出来?(看、待、薄)

能分别组词吗?随即出示练习题:(扩词)

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新词,真正做到自主学习。

教后反思:

本文表达上的一个明显特点是通过人物的对话反映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对话语言朴实但内涵丰富。学习这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从具体事例中懂得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学会运用多读多想、边读边想的方法,读懂课文内容。在教学中,我明显感觉孩子们对课文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就给孩子充分读的时间,引导孩子们在读中理解了课文,并且整节课轻松但效率极高。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他的动手、动脑的好习惯。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2、说出自己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重点难点:

读出玩的趣味,体会到列文虎克的快乐。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由“玩”导入

师: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字(教师板书“玩”并说笔顺),喜欢玩吗?

2、玩是小孩子的天性,小孩子都喜欢玩。你喜欢玩什么?

3、孩子们,其实呀,大人也爱玩,有的人还玩出了名堂。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读读“玩出了名堂”。伸出小手和我一起写课题,不愿意写的可以静静看 ……此处隐藏17003个字……>玩:镜片放大镜显微镜微生物

列文虎克

【设计意图:通过板书让学生知道列文虎克玩了什么。】

15。玩出了名堂

设计者:三角镇沙栏小学陈晓君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细细品读课文,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⒊说说自己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二、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3~4自然段,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三、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四、教学方法:

⒈要求学生课前熟读课文。

⒉通过自读、自悟,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五、教学过程:

㈠复习导入

⒈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15课玩出了名堂,谁玩出了名堂?(板书:列文虎克)他玩的是什么?(板书:镜片放大镜显微镜微生物)

⒉同学们学得真认真啊,下面就让我们走近列文虎克,看他是如何玩出了大名堂?

【设计意图:复习第一课时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尽快走进课文,融入今天的课堂学习。】

㈡自读自悟

⒈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谁来读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⑵生评。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朗读的能力。】

⑶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你觉得这样对吗?

⑷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以自主学习成果激励成功学习的自信。目的是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⑸语言引述: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是在玩耍中产生的。荷兰的列文虎克就是其中一位。所以在这里巧用了一个“但”字,我们要把这个字读重音。

⑹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读来感悟课文内容。】

⒉学习第二自然段。

荷兰的列文虎克喜欢玩什么?(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⒊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那列文虎克是怎么玩镜片的?谁来读第三自然段?

⑵生评。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朗读的能力。】

⑶从第三自然段里,你知道了什么?

⑷学生交流。(伺机出示:这份工作相当清闲,他待着没事,就一边看门,一边磨起了镜片。)

⑸指导朗读句子。生读。

⑹他是怎样磨的?(课件出示:他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镜,用来看细微的东西,或者阅读字很小的书籍。)

⑺从这个句子中,你知道了什么?

⑻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抓重点词句理解,让学生感受到列文虎克做放大镜,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目的的。目的是看细微的东西或者阅读字很小的书籍。】

⒋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学生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⑵课件出示:他突然想到: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他一试,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

⑶同学们,这句话中的“突然想到”,告诉了我们列文虎克在玩的同时还在干什么?

【设计意图:抓重点词句理解,让学生感受到列文虎克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⑷他一试,看到了什么?

⑸如果你看到这样的情景,你的心情会怎样?

⑹谁想读这两句话?(注意要读好“突然想到”、“一试”和“不得了”)

⑺生评。

⑻列文虎克有没有新的玩法?他又是怎样玩呢?

⑼指名回答。(课件出示:他越玩越带劲,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节,这样,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

⑽他用显微镜来做什么呢?(课件出示:他用显微镜观察水,看见水里面有许多小生命挤来挤去;观察牙齿,看见里面有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小东西。他发现,除了我们平时看到的世界,还有另一个平时看不到的世界。那是一个“小人国”。“小人国”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⑾列文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水,观察牙齿,就有发现。那你们观察这些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⑿句子中的小人国和居民加上引号有什么作用?“小人国”是指什么?“居民”又是指什么?

⒀师范读这几句话。

⒁生评。

⒂谁想读第四自然段?

⒃生评。

【设计意图:走进文本,自读自悟。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充分的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扎实有效途径,真正做到在读中感悟。时时把“玩”与“名堂”紧密联系在一起。还有,理解与朗读相互融合,促进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并且充分的交流阅读收获是一个实效性很强的学习方式。】

⒌学习第五自然段。

⑴同学们,课文中写道: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他玩出什么大名堂了?请读得最棒的同学读读最后一段,其余同学用心听,这大名堂是什么?

⑵学生回答。

⑷了解了列文虎克玩中的发现后,你们想对列文虎克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对他的好品质进行了赞颂,达到了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

⑸齐读第五自然段。

㈢讨论探究:

⒈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发?(板书:启发)

⒉学生回答。(板书:细心观察、反复思考)

⒊师小结。

【设计意图: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以自主学习成果激励成功学习的自信。目的是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㈣小练笔

⒈平时我们都爱玩,让我们来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吧!

⒉学生口头交流。

【设计意图:语文课堂应该回归生活,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生活中主体内化、主体自悟,真正实现对学生生命的唤醒、点拨与鼓舞,并促进学生主体的终身发展,养成常口语表达的习惯。】

㈤布置作业

⒈完成小练笔。

⒉课后,你们要观察身边的事物,把观察中的发现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课内学到的知识向课后延伸,使课内外连接、相通,让学生交际能力加以巩固,养成常练笔的习惯。在观察身边的事物,把观察中的发现记录下来进行整理、反思,使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得以提升。】

㈥总结

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但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是在玩耍中产生的。让我们像列文虎克一样在玩中观察,在玩中思考,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玩出了名堂

玩:镜片放大镜显微镜微生物

列文虎克

启发:细心观察、反复思考

【设计意图:突出课文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清楚明白。通过板书让学生知道列文虎克玩了什么,从中受到的启发。】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