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学实录:《新型玻璃》

时间:2025-08-03 21:50:23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学实录:《新型玻璃》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学实录:《新型玻璃》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学实录:《新型玻璃》1

《新型玻璃》是一篇说明文,课文已经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说得明明白白,教师只要带领学生老老实实地将课文读熟,并对学生不懂的地方略作点拨即可,实在没有必要再去进行烦琐的分析。于老师教学这篇课文取得了成功,便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第一教时

师:同学们,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一个人影蹿进了陈列着珍贵字画的展览馆,准备划破玻璃,偷里面的字画。当他的玻璃刀刚刚触及玻璃的时候,院子里便响起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立即赶来,把这个小俞给抓住了。同学们一定会奇怪地问:这是什么玻璃呀?怎么一接触它就发出报警声呢?同学们,这是一种新型玻璃。拿出本子来,跟于老师写字:新——型——玻——璃。(于老师工工整整地板书课题,并让学生跟着写。)注意“新”的写法,最后一竖要长一点。“型”的第四笔竖,要写短一点。为什么要短呢?因为要让地方写底下的“土”。“玻”的捺要有“脚”,写长一些,这样才显得有精神。(教师巡视指导。)

[评:让学生读课题,一些教师往往习惯于在上课前先板书好课题,上课时再指读,似乎读课题只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过潮。于老师则不然,他在课堂上当着学生的面来板书课题,而且边写边指点写字要领,还要求学生亦步亦趋地跟着老师写。这样做,读课题就不再是走“过潮,而是一次扎扎实实的写字训练。]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一看这一课一共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是哪几种。遇到生字要看看拼音,多读几遍,记住了以后,再往下读。哪一句读不通顺,回过头来再读,直到把这一句读通顺了再往下读。好,现在请大家一边读,一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生放声朗读课文。)

师:读完一遍的请举手。放下。朗读完一遍,请再默读一遍。(学生继续默读。)请停一下,我发现有一位同学正在做一件事情。(老师示意他站起来。)读第二遍的时候,他拿起笔来划,把这五种玻璃的名字都给划下来了。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生:(低声)陆飞宇。

师:噢,陆飞宇。——同学们,“不动笔墨不读书”。他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把有关句子都划了下来。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的方法,也是一个良好的习惯。全班同学都要向他学习。

[评:于老师善于从学生中间发现“典型”,以推广“典型经验”的方式来指导学生读书。这样做,一来可使这位同学受到激励;二来其他同学也会感到这一“经验”亲切、可学,其效果远比教师直接指导要好得多。]

请大家继续默读课文。(生默读,边读边划。)

师:不但要划,而且要记在脑子里。很好。陆飞宇的经验已经普遍推广。(笑声。)现在全班同学都在学习他。——第二遍看完的请举手。没看完的同学继续看。看完的同学再把你划的读一读,记住新型玻璃的名字。

师:(边巡视边夸奖)读书够认真的啊,看得多仔细啊!好,把笔放下。能够回答老师的问题请举手。好,放下。

[评:于老师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扎实、具体。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并教给学生朗读课文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又让学生默读了一遍课文,并教给学生边划边想的读书方法。学生初读课文比较充分,就能基本通晓课文内容,从而为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精讲”奠定了基础]

师:但是,现在我还不急于让你们回答。我想请同学读课文,看是不是能把课文读得很正确、很流畅。谁愿意读?

生:(读)“19《新型玻璃》。夜深了,从一座陈列珍贵字画的展览馆里,突然传出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马上赶来,抓住了一个划(hu︶)……划(hu?)(丢掉“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丢掉“的”)罪犯。”

师:停下来,这句话再读一遍。眼睛看准,不要慌。(第二遍该生仍然把“破”丢掉了。)

师:再看,“划”后面还有一个字。我想,你第三遍一定会读好的。

生:(读)“抓住了一个划破玻璃——”

师:对了!请接着读。

[评:由此看来,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当学生读书添字、漏字时,于老师并不急于让别的同学来纠正,而是以极大的耐心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改正。看似小节,实是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既“教书”又“育人”,于细微处可见其良苦用心。]

(该生接着往下读,再没出错误。)师:很好。后面读得比前面好得多。开始时,我看你不是不会读,而是有些紧张。那么多老师听课,能读成这样很不容易。请坐。大家把这一小节都读一遍。(生各自放声朗读。)

师:谁接着往下读?读第二段。我想找个不举手的同学读。(全班同学纷纷举手。师指身边一生。)她是最后举手的,很有勇气。好,请你来读吧。(该生读第二段,没有错误。)

师:嗯,读得很好!全班同学像她这样把第二段读一遍。(全班学生放声朗读。)

师:一二两段有不懂的词语么?生:“藕断丝连”是什么意思?

师:我想,你这么聪明,一定会看懂的。不要看这一句话,只要看这四个字就能看懂。藕,见过吗?(生:见过。)“藕断丝连”是什么意思?请你站起来说说看。生:“藕断丝连”就是没有断,……粘在一起。师:藕,见过吗?藕掰断以后,你发现了什么?生:白色的小细丝。师:对,藕掰断了,细丝还连着,这就是“藕断丝连”。这一课说的是什么?

生:这是说玻璃碎片里面的夹丝。玻璃碎了,夹丝把它连在一起。

师:完全正确。大家都要像他这样,一定要理解这个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这才叫动脑筋。

[评:于老师解这个词语是颇有章法的。他先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理解这个词语的本义,再引导学生通过相似联想理解这个词语在语境中所特有的比喻义。这样由表及里,从具体到抽象,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

请大家拿起笔来,把老师写的词在书上划下来。(师板书:“不是……而是……”、“即使……仍然……”)

师:划下来以后,请把这两句话读两遍。(生大声读。)

师:现在我还想请刚才读第一段的同学把这两句话读给我听听。(这位同学朗读能力较差,这次却读得很好。)

师:真好!没想到能进步得那么快!请坐。谁接着往下读?这回该找个举手的读了。请第一排最后一个女同学读。生:(读)“另有一种‘变色玻璃’……”

师:不要慌,沉住气。看清第一个字。生:(读)“还有一种‘变色玻璃’……”师:这就对了。读下去。(该生一直读完“吸热玻璃”一段,也没再出现错误。)

师:真好。一点都没有错。大家学着她这个样子,把三四两段读一读。(学生朗读。)

师:这两段中有不理解的词语吗?生:“问世”是什么意思?

师:这个问题我想请你自己解决。请再读读第四段,边读边想。其他同学也要这么边读边想。(许多学生举手,要求说。)

师:大家把手放下,这个机会留给提问题的同学。他要 ……此处隐藏3891个字……师:为什么说这五种玻璃是新型玻璃呢?我们先去探索一下“夹丝网防盗玻璃”,看看它有什么特点及作用。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完成屏幕上的默读要求。

(要求:请用简单的词组来概括“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及作用。并用“横线”划出特点的句子,用“破浪线”划出用途的句子。)

师:谁来说说“夹丝网防盗玻璃”有什么特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这是一种特殊的玻璃。。。...警报就想起来了。

师:你找的很准确。同学们,警报响起来了,这报警的是谁呀?

生:被划破的玻璃。

师:哦?玻璃也会报警?太神奇了,它到底是怎么报警的呢?

师:这样的玻璃叫什么呢?(夹丝网防盗玻璃)

师:现在,谁能用简单的词组来概括呢?

生:自动报警

师:从它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玻璃的作用是什么?(防盗)

师:是啊。“夹丝网防盗玻璃”的名称就是这样的来的。

师:哪些地方需要这种防盗玻璃啊?你能读读相关句子吗? (博物馆可以采用,银行可以采用。也可以采用。)

师:这一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从这句话你能体会到什么?(举例子。需要防盗玻璃的东西都很珍贵,用途广泛)

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及作用,一起来读一读第一段。

师:课文中还想我们介绍了另外四种玻璃,我们能不能也运用学习“夹丝网防盗玻璃”的方法,来学习其他几种玻璃呢?

那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新型玻璃,运用刚才的学习方法,概括出新型玻璃的特点与作用。好,开始吧。

随机点拨:

1.夹丝玻璃

另一种“夹丝玻璃”不是用来防盗的。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有些国家规定,高层建筑必须采用这种安全可靠的玻璃。

生:我学习的是“夹丝玻璃”。课文中写它特点的句子是: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它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坚硬,不易破碎。课文中写它作用的句子是:有些国家规定,高层建筑必须采用这种安全可靠的玻璃。它的作用可以概括为:适于高层建筑使用。

师:你学得很认真,汇报得也很清楚,相信同学们都听明白了。(板书特点及作用)。在这一段中有个词“藕断丝连”,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它的意思? 生:意思是玻璃打碎了,但是碎片是粘在一起的。

师:哟,碎片是粘在一起的,而我们平时见到的普通玻璃,碎了之后是什么样的呢?

生:普通玻璃碎了之后,碎片是分开的,就像一把把利剑,非常危险。 师:看来,“夹丝玻璃”比普通玻璃安全多了。作者用 “藕断丝连”这个词,一下子就把这种玻璃的特点,向我们介绍得清清楚楚,你知道这是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吗?

2.变色玻璃

还有一种“变色玻璃”,能够对阳光起反射作用。建筑物装上这种玻璃,从室内看外面很清楚,从外面看室内却什么也瞧不见。变色玻璃还会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的深浅,调节室内的光线。所以人们又把这种玻璃叫做“自动窗帘”。 师:让我们继续去了解其它新型玻璃。谁来接着汇报。

生:我学习的是“变色玻璃”。课文中写它特点的句子是:能够对阳光起反射作用。建筑物装上这种玻璃,从室内看外面很清楚,从外面看室内却什么也瞧不见。

它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反射阳光;课文中写它作用的句子是:变色玻璃还会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的深浅,调节室内的光线,所以人们又把这种玻璃叫做“自动窗帘”。它的作用可以概括为:调节光线。

师:你真棒,让我们清楚得认识到了这种“变色玻璃”。

师:作者把这种玻璃比作“自动窗帘”,那你觉得,平常的窗帘有什么作用?

生: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

师: “自动窗帘”有什么特点?

师:看,作者形象地把这种玻璃比喻成——“自动窗帘,”这运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呢?

生:打比方

师:看,这样一写,就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变色玻璃”的作用。

3.吸热玻璃

你可能会想,窗子上的玻璃要是能使房间里冬暖夏凉,那该多好!这样的'玻璃早就问世了,它就是“吸热玻璃”。在炎热的夏天,它能阻挡强烈的阳光,使室内比室外凉爽;在严寒的冬季,它把冷空气挡在室外,使室内保持温暖。

生:我学习的是“吸热玻璃”。课文中写它特点的句子是:在炎热的夏天,它能阻挡强烈的阳光,使室内比室外凉爽;在严寒的冬季,它能把冷空气挡在室外,使室内保持温暖。它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吸热、阻挡冷空气。课文中写它作用的句子是:你可能会想,窗子上的玻璃要是能使房间里冬暖夏凉,那该多好!这样的玻璃早就问世了,它就是“吸热玻璃”。它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可使室内冬暖夏凉。

师;呀!太神奇了,如果我们居住在安装着这种“吸热玻璃” 的房子里,会是什么感觉。

生:会感到很舒适,冬天不冷,夏天不热。

4.吃音玻璃

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不像烟尘和废水那样可以集中起来处理。尽管这位“隐身人”难以对付,人们还是想出了许多制服它的办法。“吃音玻璃”就是消除噪音的能手。临街的窗子上如果装上这种玻璃,街上的声音为40分贝时,传到房间里就只剩下12分贝了。

生:我学习的是“吃音玻璃”。课文中写它特点的句子是:“吃音玻璃“就是消除噪音的能手。”它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消除噪音。课文中写它作用的句子是:临街的窗子如果装上这种玻璃,街上的声音为40分贝时,传到房间里就只剩下12分贝了。它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减弱噪音强度。

师:你汇报得很清楚。

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这句话,看它又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临街的窗子如果装上这种玻璃——起

师:发现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了吗?

生:列数字。

师:哪些数字?

生:40分贝, 12分贝

师:这两个数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让我感受到了“吃音玻璃”减弱噪音强度的作用。

师:看来吃音玻璃,并不是把噪音吃了,而只是减弱噪音的强度。你在这一段还能发现其他的说明方法吗?

生:“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不像烟尘和废水那样可以集中起来处理。”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噪音”比作隐身人,又把噪音的处理与烟尘和废水作比较。(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噪音难以处理;作比较突出强调了噪音难以集中处理。)

师:说的真好。还有吗?

生:“吃音玻璃”就是消除噪音的能手。这里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师:你的眼睛真亮,请坐。

师总结:通过同学们的共同学习,我们认识了5种新型玻璃,也清楚地了解到了它们各自的特点以及特殊的作用。

师:请同学们把这个表格抄写在P49页的空白地方。

师:请同学们背诵自己最喜欢的新型玻璃。(如果还有时间)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学实录:《新型玻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