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鲸》教学设计

时间:2025-08-10 14:22:28
实用《鲸》教学设计

实用《鲸》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实用《鲸》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鲸》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提高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能力。

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课文思路。

3、了解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了解鲸的体型特点并进行仿写练习。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学习说明文的主要方法。

2、通过仿写训练,初步学习作者怎样准确地用词、明确地表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检查预习

1、课件展示鲸——“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激趣导入新课。(随即板书课题)

2、回顾学过的说明方法,师生交流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3、检查生字新词(课件展示),指导书写易错字“肺”。

二、精读首段,感受方法

1、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用一句话、一个词或者一个字概括读后的感受。

2、体会本段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作者用什么说明方法写出了鲸的大?找一找,读一读并划下来,在边上做好批准。”

(2)师生交流,反馈自学情况。

a、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作比较,感受鲸之大)

b、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感受鲸之重)

c、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的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做假设)

d、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通过“约”“已知”感受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小结

三、仿写练习,能力提升

1、课件出示蜂鸟图片及资料。

2、生读蜂鸟资料感受蜂鸟“小而轻”的'特点。

3、根据第一自然段进行仿写,要求“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借助今天学习的说明方法,写出蜂鸟小而轻的特点。”

4、出示仿写提示,生练写,师随机指导。

5、反馈仿写练习,师生共同点评。

四、课后作业

作者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向我们具体介绍了鲸的体型、种类、进化和生活习性,请你课下找一找每个部分运用的说明方法,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做好批注。

实用《鲸》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有关字词,把握课文的主要意思。

2.重点学习第一自然段,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作假设等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课激趣

1.板画“鲸”,问:这是什么?

2.板书“鲸”,问:“鲸”是鱼吗?请用一句话说说鲸。

3.设问:既然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那古人为何把“鲸”字造成鱼字旁呢?猜猜看。

4.师点明:由于鲸的样子很像鱼,对生活在海洋里,古人在科学还不发达的情况下,就认为“鲸”也是一种鱼,于是就造出了“鲸”这个字。

二、初读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搜索(划出)证明鲸是哺乳动物的句子。交流。

2.放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课文,特别要关注容易写错的生字。▲检查生字:腭、肚、肺、胎(板书)

(1)指名读四个生字,谈谈有什么发现。猜猜看,这里的'“月”字表示什么?讨论之后,师告知学生:“月”字在左边时,一般是“肉”的变体,表示身体的一部分,如“腰”“腿”等;而“月”字在右边时,跟月亮有关,如“明”、“朗”等。

(2)指导书写“肺”

(3)游戏:将4个生字写到简笔画“鲸”的相关部位。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鲸的。讨论,板书:

形体、进化、种类、进食、呼吸、睡觉、生长

(引导学生将其中的进食、呼吸和睡觉归结为生活习性)

连起来说说主要内容。

三、研读“鲸”大

1.指名读第1自然段,用一个字概括鲸的特点。交流,板书:大

2.探究专题:《鲸》是一篇说明文,如果让我们去介绍鲸的话,可能会说鲸真大啊,鲸真是太大了,鲸好大好大啊!那作者是这样写的吗?高明的作者究竟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写鲸的大呢?生默读思考,圈划批注。

3.反馈交流,随机点拨、板书、感情朗读。

(1)作比较:第1、2句;追问:怎么不跟猫、猪比?

(2)列数字:第3句;追问:16万公斤是什么概念?(160000千克,相当于20xx个颜老师的体重,我们全校两千多名师生的体重加起来还没有它重)

(3)举例子:第4句;抓“我国”体会举例说明的真实性和指向性。(本句话中又包含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4)作假设:第5句;抓“要是”体会作假设说明的虚拟性。

4、感情朗读第1自然段。

关键要读出鲸的“大”。

四、小结迁移

模仿写“鲸”大的方法,介绍某一物品的“长”、“高”“多”等。

实用《鲸》教学设计3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的介绍去认识一种动物。请看录像,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课题“鲸”。)

3、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鲸”而不叫“鲸鱼”呢?看上去明明是鱼,怎么又不叫鱼呢?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这个谜。

二、自由朗读,自主学习

1、按要求自读、自学: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生字会读、会认、会写;理解字义、词义,不会的;想一想课文的大意;提出不懂的问题。

2、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有待探讨。(教师巡视点拨,根据需要可出示学生所需资料。各小组归纳整合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自学所得:

(1)生字的读音及书写:(“肺”的右半部不要写成“市”)

(2)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垂直、捕获、宽敞、倾斜、适应、比较、胎生哺乳动物、鳍、吞进。

(3)朗读课文:(师生探讨某些句段的读法。)

(4)整体感知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鲸的形体、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可以用词语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4、各小组提 ……此处隐藏6074个字……p>

3、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三、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有了哪些了解?

四、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出示句子:

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重。

2、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是太大了,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出示句子:

我国发现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加以说明的好处。

3、你还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

4、小结写作方法:

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举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小描写得非常具体。

第二课时:

一、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一说出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自己当作鲸鱼,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

学生汇报:

我们鲸在很远古的时代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们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2、快速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你是从哪了解到的,把这些读给大家听一听。

3、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习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默读四至七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课文从吃食、呼吸、睡觉、生长这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4、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四、五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习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习性。读一读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

吃食(吃什么,怎么吃,特点)呼吸(用什么怎么呼吸)共同点都吃鱼虾用肺呼吸浮上海面从鼻孔喷气须鲸小鱼小虾吞进吃的多喷出的水柱垂直细高齿鲸大鱼海兽咬住凶猛喷出的水柱倾斜粗短

5、鲸在睡觉时是什么样呢?自习第六自然段,想象一下鲸睡觉的样子,并把它画下来。

6、轻声读一读第七自然段,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二、回顾内容,朗读记忆

我们对鲸的生活习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这部分读给小组的人听,看看那个同学能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下来。

三、出示资料,延伸扩展

1、出示资料袋的内容,自由朗读,谈谈感受。

2、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布置同学搜集课外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实用《鲸》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了解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重点掌握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3.养成喜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重点掌握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养成热爱动物、保护大自然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养过小动物吗?养过什么?老师也非常喜欢养鱼,养过小鲤鱼,小金鱼。这几天,我不想养小鱼了,我想和朋友一起养条大鱼──大鲸鱼。你们觉得怎么样?

看来老师的想法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同学们还找出了各种理由来劝说我放弃这个主意。老师可不是这样容易被说服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课就是讲的鲸,看看同学们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到说服老师的依据。

二、初读课文,读字识文

1.教师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朗读课文,并提出两个要求:

一、自行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的问题,并将难懂的字圈点勾画出来;

二、用自己的话来和我们说一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师生交流,教师出示找到的重点字:腭、鳍、滤。

3.文章主要写了鲸鱼的特点和一些它的生活习性。

三、再读课文,深入研析

现在大家有足够的理由来劝说老师了吗?重申一遍,我准备养一条大鱼──大鲸鱼,你准备怎么说服我?(板书鲸鱼)

根据学生找到的依据,灵活指导学习。

认识鲸的大:

2.生读第一自然段,你从哪些地方知道它很大?

2.为了说明鲸的大,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作比较】

文章是写鲸,为什么要写象呢?这是把鲸与我们熟悉的大象作比较。鲸对于我们来说;本是很陌生的事物,但作者拿陌生的事物和我们熟悉的事物像大肥猪、人作比较,通过比较,陌生的事物我们的头脑中渐渐变得清晰了。于是,陌生的事物不再陌生了,所以,拿熟悉的事物作比较,是一种很好的说明方法。

【列数字】

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假设我们同学平均体重是40公斤,那头最大的鲸是我们的多少倍?(4000)最小的呢?(50)十七米长你有概念吗?用具体的数据来说明事物,这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举例子】

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3.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让老师感受到它特别大?指导朗读。

(过渡:鲸是很大,你看这句话。最大的十六万公斤,最小的两千公斤。我不养十六万公斤的,我养个小点的还不成吗?从鲸很大这一方面,你说服不了我,还是从别的'方面找找突破吧。)

四、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1.文本改写。教师出示改写内容,让学生比较连这个异同。

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我国捕获一只很大的鲸。

2.师生总结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的使用特点:能使描述对象更加生动、具体,将虚幻的描写对象更加真实化。

3.学生选取喜欢的动物,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进行仿写。

五、小结作业

1.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同学们说服老师不养鲸鱼的过程。 (列数字、打比方、做比较、举例子。)

2.课后,就请学生帮查查小动物的资料,然后像课文中介绍鲸那样介绍一下你向老师推荐的小动物。谁介绍得最清楚,老师就优先考虑他的意见。

《实用《鲸》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