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合七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教案 篇1教材说明
本次综合可以看做是本主题单位学习后的一次总结汇报和综合实践活动。前面主题单元的教学中,第一课都有对本次活动的铺垫。如搜集了关于地球资源、鸟类生存状态、绿色工程、身边的环保小事等资料,积累了相关的词语,句段和表达方式。这次综合活动即可以组织成一堂环保主题的班队会和一次设计创办,环保宣传报的竞赛。
教学目标
1、开展系列环保活动,提高认识、增强实践能力。
2、通过阅读及系列环保活动,体会环保的重要性与责任感。
3、激发学生由环保意识转为参与环保的实践活动。
教学重、难点
开展系列环保活动,增强实践能力。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任务,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今天让我们走进大自然,倾听家园的呼唤,共同爱护我们的家园,完成《综合活动》,开展有关环保的一系列活动。
二、完成《综合活动》,提高认识。
㈠走进家园。
1、展示交流:小小导游介绍自已知道的名山大川的优美景色和生态环境。并展示与大自然交朋友的图片,照片等资料。
2、简要说明:小小博士介绍鸟儿的生活习性方面的趣闻和鸟儿对人类、对生态环境的贡献。
㈡倾听家园的呼唤。
1、汇报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空气、河流、绿树等所遭到的人为破坏与污染。
2、展示空气、水资源、森林资源、鸟类被污染和破坏的情况。
㈢身过的环保小事。
1、引发讨论:说说该怎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起动手保护我们的.家园?
2、以小组接力的形式,每人写一件我们生活中可以做到的环保小事,然后全班交流。
3、把全班学生写出的环保小事整理成环保行为规范,在教室内张贴。
㈣筹办环保宣传栏。
1、讨论宣传栏标题。
2、小组内合作讨论确定宣传栏的内容,汇集、资料、设计版式。
3、学生汇集准备的资料,确定讨论后的版式方案。
4、小组分工合作,完成设计。
三、总结活动评价。
对各组的环保宣传报张贴进行展示、评比。
四、课外延伸。
每人出一张环保宣传的手抄报。
五、布置作业。
全文五个自然段按其叙述顺利,可分为四部分:
⑴介绍天马是1969年出土的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
(2)介绍铜奔马的艺术成就;
⑶介绍铜奔马制作的科学原理;
⑷总结赞扬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的创造才能。
小学语文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了解由于生态失衡造成灾害的原因,知道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增强环保和生态意识。
2.学会生字,掌握“千里迢迢”等词语。
3.学习并运用科普文的阅读方法,能抓住知识要点,了解实例,明白道理,知道语言特色。
重点与难点:
ブ氐悖貉峥破账得魑牡难习方法,明白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ツ训悖涸銮垦生的环保与生态意识。
教学准备: 收集当地环保和生态保护状况正反两面的事例。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初步理解25个词语。
2.了解课文大意,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过程
1.回顾导入。
ァ抖眠》学后,知道学习科普说明文有哪两个基本要求?一般该怎样阅读?
(自学生字词——抓知识要点——悟课文写法。)
揭题《意想不到的灾害》,继续按这样的顺序学习课文。
2.自学质疑。
(1)学习生字词。
(2)通读全文,边读边想。
タ挝男戳四男┰趾?为什么称这些“灾害”是意想不到的?
划出不懂的问题。
(3)指名读课文,检查初知理解,质疑问难。
随机交流字词:字音:肴、迢、泌、滥、畜牧
字形:蟾、滥、蔗
词义可结合课文理解。
3.默读分段。
出示句子:
ケ纠炊匀死嘤幸娴捏π泛腕蛤埽为什么会成灾呢?生物学家告诉我们,不论什么动物,它们在自然界生存,都必须和周围的生态环境保持平衡。
フ馐鞘裁淳渥?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ザ懒⒎侄危全班统一。
说说段落大意。
4.巩固作业。
作业本上第2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用举例、摆数字的方法说明道理的写法。
2.懂得生态平衡的.意义,增强环保与生态平衡意识。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听写字词。
2、阅读课文。
(1)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课文用哪些事实来说明这个道理?
(2)阅读填表:
ナ奔洹 地点 造成损失 灾害原因
1980 西班牙 产稻区26000公顷稻田 被蟹破坏
ァ 中东地区
浙江绍兴
ヒ磺Ф嗄昵
ゼ甘年前
1983年2月
ソ淌光指导学生填1980年西班牙的蟹灾,然后让学生独立阅读填写,“灾害原因”栏暂不填。
パ生填表结束,四人议论,全班交流评议。
ィ3)体会用词的准确。
(4)默读思考:为什么平常对人类有益的东西也会变成灾害?这些竟想不到的灾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默读划找——全班交流——填写“灾害原因”栏。
(5)读书归纳。第二段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不论什么动物”指哪些动物?为什么要保持平衡?什么叫制约因素?
(6)训练说话:用“如果……就……;一旦”说说食物、天敌、疾病等对动物的制约作用。
3.练习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5题。
(2)调查关于生态平衡方面的知识、事例。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由于生态失衡造成灾害的原因,知道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增强环保和生态意识。
2、尝试用实例说明保持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性。
< ……此处隐藏3246个字……/p>课件出示上述练习题,重点检查学困生的学习情况。 互相说,力求抓住重点,做到语言简练,表达准确。
找,做标记,想,说。
找,说,背诗,闭上眼睛想,听,说。
想,默练,叫道名的学生说。反复朗读成诵
回顾总结并记好笔记。
读,找,勾画,圈点表明特征性的词。组员之间相互说。
按照老师的指点在小组中展开讨论。
看大屏幕,思考,叫道名的学生回答问题,其余纠正补充。
作业设置
1.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望庐山瀑布》。
2.完成练习册1---4。
3.搜集有关瀑布的古诗文。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 篇7教学目标:
1、读写结合,重视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转换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2、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父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3、通过学习,学生能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父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1、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对比“打”与“送”,升华父爱。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角度切换,建立父亲形象。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迟到》,还记得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吗?不急,老师有个建议,看大屏幕(出示要求),任选一个角度来概括。
“我”上学迟到了,父亲打了我,帮助我改正了错误。这件事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直到70多岁时仍然记忆犹新。(出示课件)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能影响作者一生的,究竟是怎样一位父亲。同学们,你们能说说吗?(严厉、关心女儿、疼爱女儿、慈祥……)
二、感情诵读,品析“严慈并济”的父亲形象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哪些自然段分别写出了父亲的严和慈。
感受“严”
1、说话要有根有据,自由读课文6—13自然段,找找哪些语句具体写出了父亲的严厉,感受特别深刻的地方勾画下来,还可以简单批注。比如一个词语、短语或者简单的一句话。3分钟以后交流行吗?
2、全班交流
A、“怎么不起来?快起!快起!” “晚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感叹号不仅可以表示赞叹还可以表示气愤,三个叹号足以说明父亲气极了。从语气上我们感受到父亲的严厉。(分角色朗读对话)
B、“爸气极了,一下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我挨打了!”
怎样才能读出严厉呢?自己试试。(指名)
我仿佛看到了高举的鸡毛掸子,听到了令人胆寒的咻咻声。“拖、抄、抡”这些动作直接写出了父亲的严厉。能从其它句子中有所感受吗?
C、“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尾,外面的雨声……被宋妈抱上了洋车。”
外面的雨声有多大,我的哭号就有多响,外面的雨水有多少,我挨的打就有多少。
D、“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
父亲下手狠,鞭痕让人有钻心的疼痛,怎么不严厉呢!
3、一次迟到,父亲为什么要狠狠地打我呢?他是怎么想的?
指名交流时,教师点拨学生注意联系前文。
小结过渡:
父亲恨铁不成钢,怕我养成坏习惯,所以才会这样狠狠地打我。就是这样一位父亲,同学们还读出了他的慈祥。结合具体的语句说说你的理由。
品味“慈”
出示18自然段:
“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给我。”
1、指名回答。
2、送来的仅仅是夹袄和铜钱吗?送来的还是什么?同学们,这简单的两句话背后究竟蕴藏着什么?请你静下心来,细细品味。
3、全班交流
A、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点拨。
(虽然打在我身上,却痛在父亲心里,他懊悔不已。父爱是深沉的,不善言表的,只好通过行动来表现。此时无声胜有声!)
B、每一动作后都承载着父亲沉甸甸的爱。同学们,用心用情去读去感受吧。
指名——示范——再读——指名(朗读中注意方法点拨,情感渲染)
教师小结:我们看不见父亲的脸,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父亲关爱的眼神,触摸到父亲那份厚重的爱!
三、入情入境,体味“我”的内心世界
父亲打了我,又送东西给我,作为女儿,“我”前后的心情和想法有什么变化?结合具体语句说说。
挨打时的心情:
指名回答,教师点拨。(伤心、不解、难过、委屈……)
送东西时的心情:
小结过渡:
(感动、感激、后悔……)
我挨打了,我委屈,我生气,我不解甚至怨恨,因为那时我不懂父亲的良苦用心,可是看到父亲追到学校送东西给我,看着他关爱的眼神,“我”的内心涌上一股暖流。同学们看啊,“我”在接过父亲送夹袄和铜钱时,眼里分明闪着泪光。
爱之深,责之切。听着我惨烈的哭喊,看着我狼狈的样子,想起我红肿的`伤痕,父亲哪里放得下心呢?于是他来了,带着夹袄和铜板来了,可见到我了,却什么也没说。父亲的爱就是这样,有时是打的严厉,有时又是爱的深沉。
四、对比中升华父爱的高度
1、现在你觉得“打”和“送”,哪个给我留下的印象更深刻?为什么?可以和伙伴小声讨论。
2、指名回答。
补充资料:
其实《迟到》这篇课文选自她的代表作《城南旧事》。她在写这篇文章时,父亲早已经去世了。她是带着对父亲的怀念来完成这本书的。读书时,我们在乎的不是文字的多少,而是它带给我们内心深处的震撼有多大。
挨打时的皮肉之苦是短暂的,就像过眼烟云,一吹就散了;而送东西时的感动却是永久的,就如一块磐石,深嵌在我心中。多年以后,我记得的已不是挨打的疼痛,而是暖暖的、浓浓的父爱!
3、严而有情的父爱有效果吗?读课文19自然段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是的,因为有了父亲这份厚重的爱,也因为我读懂了,理解了父亲的爱,所以我才会有了从迟到到早到,甚至来不及吃饭也要赶到学校的变化,这样父亲足以影响我一生!可是父亲早已去世,要是时光能倒流,要是父亲此刻就站在我面前,“我”该有多少话想对父亲说呀!拿起你的笔代替女儿把心里最想对父亲说的2、3 句话写下来。3分钟够吗?
5、指名交流。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真切体会到作者的情感,那是因为你已经把自己当成了林海音。让我们再一次回味她70多岁时所说的话。生齐读。
林海音的故事影响了我,要是这个故事也能影响同学们那该多好啊!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