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论文

时间:2025-08-19 16:14:24
初中语文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语文论文1

文言文篇目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独特性,因文言文采用古汉语的语言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如文言句式,通假字,词语的古今异义等等。因此,目前中国的语文教学中依旧是以文言文的“文章实词”教学作为重点,忽视了对文章情感的把握,文言篇目的诵读,使文言文的教学形式过于僵硬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对于文言文的理解也存在不足。在此,笔者将结合所学,查阅相关资料,并根据自身工作的多年经验对文言文的相关教学情况进行阐述。

一、初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重难点

1.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重点

对于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重点就是对于文章脉络的把握以及对于作者情感的理解,一篇文章的精髓并非是华丽的辞藻和复杂多变的句式,而是作者所传达出的丰沛的情感,和蕴含的人生哲理,这才是学生应主要学习的。

2.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难点

文言文教学的难点主要体现在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实词虚词的翻译上。因为只有理顺词语的解释才能够理解文章内容,进行文章的深入学习,此外,由于文言句式的复杂多变如倒装句,被动句,定语后置句等等,会影响对文章细节的理解,因此也被列为文言文教学的难点。

二、初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目前的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上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文言文教育模式僵化的问题,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只注重教授考试中的考点涉及的内容,而忽视了文言文本身存在的艺术美,韵律美。其次一点问题就是老师“重词语”“轻情感”,就是说现在老师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只重视对词语句式的讲解,忽视了对文章情感的把握。

三、初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方式改进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讲授法是目前主要的教学方法,对于文言文教学,也是最直接,有效地手段。试举一例,在初中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第十节《木兰诗》中,教师可以通过对花木兰相关影视剧作的导入来系统讲解《木兰诗》这篇文章。首先,教师可以对文章实词进行梳理,使学生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脉络;其次,老师要抒发文章情感使学生产生共鸣,更加深刻的体会花木兰在替父从军时的无奈和决心,借以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最后,老师应组织学生对花木兰的人物形象进行探讨和研究,使学生对文言文篇目达到理解巩固的效果。

2.讨论法

讨论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法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能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调动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试举一例,在初中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二单元第十节《论语》十则中,老师通过个性化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找出最喜欢的论语句子,并自行解释,说出喜欢的理由以及自身的感悟,让学生开动脑筋,以学习主体的地位开展学习。或者老师可以采取辩论赛的方式,寻找一个论语的论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这使学生在理解相关内容的基础上锻炼口语能力,拓展学生思维,促进其全面发展。

3.诵读法

诵读法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虽然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但是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诵读法也可以在文言文教学中重新发光发亮。试举一例,初中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第五单元《马说》,老师就可以通过反复阅读来进行教学,例如,进行首遍阅读,学生思考文章所阐述的主要内容,并对文章脉络进行分析;第二次阅读,找出对你影响较深的句子,并说出选择理由;第三次阅读,深入体会作者传递出的丰富情感,以及文章蕴含的哲理。以层层递进的诵读方式加深学生的学习效果。综上所述,把握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篇目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语文文化素养。面对现在文言文教学方式僵化和文言文教学目标的偏差,教师应积极寻找解决的方法,在教学方式上做出改变,增加创意,在个人教学能力上提高专业技能,通过对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相关教育方法的设计,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以上就是笔者对于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的理解和探析,在行文中也许还存在不足之处,希望随着教育的深入改革,文言文的教学方法也能够不断完善和发展。

初中语文论文2

摘要::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结晶,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思与智慧,是语文学科人文性、文学性的重要体现。当前我国文言文教学存在教学形式套路化、教学中情感投入不足、对学生自主探究领悟能力培养不到位等问题,需要从教学形式、教师素养、对学生激励性调动等几个方面入手,全面推进文言文教学的开展。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教学困境;教师素养

文言文的学习一直是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一方面是因为文言文木身与现代语言文字相去甚远,学生在理解与接受方面会遇到问题;另一方面是因为许多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舍本逐末,米能使学生真正投入其中。本文针对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出现的困境及应对策略进行思考。

一、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困境分析

(一)教学模式僵硬化

在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模式僵硬化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先为学生划出并讲解重点字词,之后是通篇翻泽,顺便讲解语法知识,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材,包括古诗词在内有76篇文言文,这种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极大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禁锢了学生的自主拓展能力,使课堂僵硬化。久而久之,教师也失去了探索兴趣。同时,文言文教学功利化突出。文言文是考试的重点与难点,教师为了能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成绩,文言文教学也逐渐沿着应试化的方向发展。语文考试中常见的内容无非字词翻泽,因此教师的重点便也在于此。较为突出的是,当前的课堂文言文教学存在诵读内容缺失问题,诵读一直都是语言文章学习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存在着节奏韵律的美,和谐押韵,在学习中通过阅读能够很好地感知其中的韵律美。

(二)文言文教学诵读缺乏情感传递

在当前文言文教学中,明显缺乏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由于过多使用现代汉语,过分拆解文章内容,忽视了文章本身的意蕴,或者是教师总结性一语带过,学生还米领会吸收,就已经结束课堂教学,整节课的重心偏离。对于文言美的忽视,文言文 ……此处隐藏20166个字……p>

但是在目前的中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很简单,只是需要学生回答“是”或者“不是”,这样的提问方法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不能积极自主的思考,根本就没有达到启发学生的作用。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将对语文阅读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简单探讨。

一、语文阅读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课堂提问不受重视

目前,有很多初中语文教师独立设计问题的能力不足,他们不能在语文阅读课堂上提出新颖的问题,而是直接从网上或者其它地方的教材中摘抄过来,甚至有些教师根本就没有领会这样提问的原因,更别谈用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考以及深入的探究。

有些教师只是象征性的问问,学生简单的回答,这样的授课方式并没有考虑到学生对问题是否了解掌握,和教学大纲以及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任务相差甚远。

2.教师的提问不够专业

一般来说,一节语文阅读课牵扯的内容十分广泛,要传递给学生的内容也非常多。

但是课时是有限的,一节课时间很短暂,面对此种状况,教师就会提出很多的问题将文章分段讲解。

这样的方法虽然有效地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但是有很多弊端。

因为提问的问题太多,学生就会忙于解答,思考时间十分短暂,不能很好地将教师提出的问题反馈给老师,只能是学生跟着老师思路走,这就将引导变成了定向控制,并没有因为教师提问得过多而形成良好的互动。

还有一个更为严重的情况,很多中学语文教师设计的问题很没有水准,甚至一点作用都没有。

这主要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设计的问题特别难,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二是提出的问题十分简单,很多学生无需思考就可以回答。

这两种情况中,后者最为严重。

例如在一节公开课上,教师讲授的一篇文言文阅读课――《桃花源记》中,这位教师问:“谁能告诉我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啊?”一个学生很快答道:“本文是由陶渊明所作”,这个教师又问:“那谁能告诉我陶渊明是哪里的人啊?”这个学生紧接着回答:“陶渊明是东晋浔阳柴桑人”,教师让这个学生坐下后,又接着问:“那么谁能告诉我浔阳柴桑是今天的哪里啊?”学生们异口同声答到:“在今天的江西省九江市”。

整堂课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可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实在是太不专业了,完全不能引发学生有效的思考。

二、语文阅读有效提问的重要性

从社会学上讲,人类的发明进步史,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的过程。

人类就在提问与解决之间不断进步的,也就是学习起始于提问。

如果把这一现象应用到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中来,教师能够提出有效的问题,让学生有足够的实践和空间思考,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使授课效率大大提高,帮助学生用更合理的科学方法获取知识。

初中语文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实现教学理论,更重要的是在传统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新的教学理论,在保证基本教学任务完成的同时,更应该关心教学所取得的成效。

所以说,探究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有效提问十分符合教育教学需求,有着十分重要的教学意义。

初中是学生学习生涯的重要时期,语文教师在课堂若进行有效的提问,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求知欲望更加强烈,同时还能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从而让学生更加爱学习,爱动脑,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因此,初中语文教师有效的提问,对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身心健康很有帮助。

三、语文阅读课堂有效提问的具体策略

1.开放式教学,互动式提问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都比较简单,学生通常都是以对或者不对,是或者不是来进行回答,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

所以,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具有开放性特征,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如在初中语文教材――《陋室铭》这篇课文中,教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这样的问题。

除此之外,在初中语文阅读课上,教师不能一味地向学生提出问题,还要让学生积极思考,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让教师或者其他知道答案的学生回答讲解,以此达到互动教学的目的。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能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思考问题,达到互相进步的效果,因为教师也是需要不断学习的。

2.结合多种提问方式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阅读课堂上的不同时间段,可以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让学生积极的思考,让课堂气氛活跃,使师生之间处于一种比较和谐的交流状态。

教师在步入正题的准备阶段中,可以向学生提问一些比较有悬念的问题去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他们才能更加认真仔细地去阅读文章,寻找教师提出的答案。

这里要着重强调的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虽然要求有悬念,但是不能不切实际,一定要来源与学习相关的一些事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是相关的。

只有教师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教师在授课中,可以从课文中比较不容易让人注意的地方进行提问,来引起学生之间的激烈讨论,让他们的思想互相交流,只有在不同的观点上相互碰撞后才能产生正确答案。

最后,在课程的尾声部分,教师不能早早结束,而应该对整节课的所讲知识进行一个整理,将所有知识条理分明地串联在一起,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吸收。

除此之外,学生在阅读课本之前教师提问了问题,同样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这样他们就会对所学知识进行回忆,进而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结束语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一个十分有效的环节。

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教师是教育的主导力量,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不仅是教师教学的对象,也是教师教学的服务对象。

因此,应该注重教学的民主性,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实现二者的和谐与统一。

这不仅要求教师要有很强的基础知识,还要有设计问题的创新能力,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和文章的特点设计出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思考能力的问题,让他们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地学习语文,带着疑问的心态走进文章,充分体验探索知识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也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真正提高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2]薛峰.初中语文阅读问题式教学策略探究[J].才智,20xx,07

[3]闫勤英.让有效提问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J].学周刊,20xx,15

[4]曾志小.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xx,01

[5]王文利.中职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提问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xx,03

[6]苏利桐.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04

《初中语文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