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知识点

时间:2025-08-28 03:10:21
高考化学知识点

高考化学知识点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考化学知识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化学知识点1

(1)接触法制硫酸

反应原理:①造气:4FeS2+11O2(g)=2Fe2O3+8SO2

②氧化:2SO2+O2=2SO3

③吸收:SO3+H2O=H2SO4

分别对应的.设备:①沸腾炉 ②接触室 ③吸收塔

具体措施:粉碎矿石、过量空气、热交换、催化氧化、逆流、循环、浓H2

SO4吸收SO3(防止形成酸雾)、尾气处理(用氨水吸收SO2,生成(NH4)2SO3,再用H2SO4处理,便又可生成SO2)。

(2)浓硫酸(98.3%)的特性

①吸水性:H2SO4易与H2O结合,并放出大量热,所以浓硫酸常做酸性气体的干燥剂(不可干燥H2S)。

②脱水性:浓H2SO4遇见某些有机化合物,可将其中氢、氧原子个数按2:1比例脱去,即为脱水性,C12H22O11

12C+11H2O(浓H2SO4脱水性)

③强氧化性:浓H2SO4与金属、与非金属、与具有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C+2H2SO4(浓)=CO2↑+2SO2↑+2H2O

H2S+H2SO4(浓)=S+SO2↑+2H2O

2NaI+2H2SO4(浓)= Na2SO4+SO2↑+I2+2H2O

与还原剂反应浓H2SO4的还原产物都为SO2。

常温下,浓H2SO4使Fe、Al表面发生钝化(生成致密氧化膜),而不发生产生气体的反应。

高考化学知识点2

化学性质

1、S02能作漂白剂。S02虽然能漂白一般的有机物,但不能漂白指示剂如石蕊试 液。S02 使品红褪色是因为漂白作用,S02使溴水、高锰酸钾褪色是因为还原性,S02使含酚酞的.NaH溶液褪色是因为溶于不生成酸

2、S02与C12通入水中虽然都有漂白性,但将二者以等物质的量混合后再通入水中则会失去漂白性。

3、往某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出现浑浊的物质:第一种可能为与C1-生成难溶物。包括:①AgN03第二种可能为与H+反应生成难溶物。包括:①可溶性硅酸盐(Si032-),离子方程式为:Si032-+2H+=H2Si03②苯酚钠溶液加盐酸生成苯酚浑浊液。③S20xx-离子方程式:S20xx-+2H+=S+S02↑+H20④一些胶体如Fe(OH)3(先是由于Fe(OmH)3的胶粒帯负电荷与加入的H发生电荷中和使胶体凝聚,当然,若继续滴加盐酸至过量,该沉淀则会溶解。)若加HI溶液,最终会氧化得到I2。③A102-离子方程式:A102-+H++H20=A1(OH)3当然,若继续谪加盐酸至过量,该沉淀则会溶解

4、浓硫酸的作用:①浓硫酸与Cu反应一强氧化性、酸性②实验室制取乙烯一催化性说水性③实验室制取确基苯一催化剂、吸水剂国酯化反应一催化剂、吸水剂⑤蔵糖中倒入浓硫酸一脱水性、强氧化性、吸水性胆矾中加浓硫酸一吸水性。

5、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不一定是醛.可能是:①;②甲酸:③甲酸盐;④甲酸⑤葡萄糖;③麦芽糖(均在职性环境下进行)

高考化学知识点3

一、能力要求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1)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作出解释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

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

(一)必考内容范围及要求

1.化学科学特点

(1)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考纲说明】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离子是带电的原子;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2)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

【考纲说明】

●环境:

①酸雨(硫的氧化物及氮的氧化物引起,主要是硫的氧化物)

②光化学烟雾(NO、NO2引起)

③赤潮、水华(N、P元素使水体富营养化)

④回收废旧电池防止污染土壤和水源,同时又能将有用物质加以再生利用

⑤臭氧空洞(氟利昂)

⑥可吸入颗粒物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⑦白色污染(塑料)

⑧●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基体和增强体组成,基体是粘结剂,增强体是骨架)、光导纤维(SiO2)、氮化硅陶瓷、半导体材料(Si)

●能源:煤、石油、乙醇汽油、核能、地热能、潮汐能、太阳能、风能、可燃冰等

●生命过程:六大营养元素(糖类、油脂、蛋白质、无机盐、水、维生素)、自来水用Cl2消毒、防腐剂、增色剂、营 ……此处隐藏10940个字……的反应(盐酸及氯化物溶液的'检验;溴化物、碘化物的检验)

(3)、盐酸与碱反应

(4)、盐酸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5)、盐酸与锌等活泼金属反应

(6)、盐酸与弱酸盐如碳酸钠、硫化亚铁反应

(7)、盐酸与苯酚钠溶液反应

(8)、稀盐酸与漂白反应

(9)、氯化氢与乙烯加成反应

(10)、氯化氢与乙炔加成反应(制聚氯乙烯)

(11)、漂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说明碳酸酸性强于HClO)

(12)、HF、HCl、HBr、HI酸性的比较(HF为弱酸,HCl、HBr、HI为强酸,且酸性依次增强)

(13)、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有哪些?(干冰、AgI)

高考化学知识点14

(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10个)

①阿伏加德罗常数及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计算。

②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方向、数目及运用)。

③化学用语:化学式书写、化学方程式书写、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

④溶液、离子共存、非水解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及其转变(守恒原理的运用),中和滴定。

⑤元素周期律“位—构—性”,即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和性质。

⑥化学键、电子式。

⑦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平衡移动(重点是等效平衡)——要求巧解,近几年都是等效平衡的解决。

⑧盐类水解——离子浓度关系(包括大小比较,溶液PH值及酸碱性)

⑨电化学、原电池和电解池(现象、电极反应式,总反应式等)

⑩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和应用

高考化学知识点15

◆过滤:用于分离溶液和沉淀(仪器: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棒)

◆萃取:利用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将物质分离的方法,常和分液一起使用。

(仪器:铁架台、分液漏斗、烧杯、玻璃棒)

【说明】可以将一些互溶的物质转换成互不相溶的液体再分液。如乙酸乙酯和乙酸的分离,可以向溶液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将乙酸转化成醋酸钠溶液,和乙酸乙酯互不相溶,分层,分液分开。

◆蒸馏:利用沸点不同将液态物质分离的方法。多次蒸馏就是分馏,属于物理变化。

(仪器: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注意冷凝水的方向由下到上、温度计的末端在蒸馏烧瓶支管口附近)

【说明】可以将沸点差别不大的物质转换成高沸点的盐再蒸馏分离。如乙醇和醋酸,可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醋酸转成高沸点的醋酸钠溶液,蒸馏得到乙醇,再向醋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蒸馏,得到醋酸。

◆结晶:分蒸发结晶(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溶质分离)、冷却结晶(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溶质分离)(常用说法: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蒸发:用于获得可溶性的溶质。(仪器:铁架台、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

◆渗析:用于分离胶体和溶液,血液透析就是利用了渗析原理

◆盐析:用于肥皂的分离或蛋白质的分离、提纯

◆升华:物质由固体直接变为气体,用于提纯碘等易升华的物质。如碘和氯化钠,碘易升华而氯化钠不升华,可以用此法;但碘和氯化铵不能用加热升华法分离,因为氯化铵受热会分解。

◆药品的取用: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取用液体药品用胶头滴管。

◆指示剂使用:石蕊试剂:变色范围5.0~8.0,颜色分别为红、紫、蓝,不能用于酸碱中和滴定。

甲基橙:变色范围3.1~4.4,颜色分别为红、橙、黄,可以用于酸碱中和滴定。

酚酞:变色范围8.2~10.0,颜色分别为无色、粉红、红,可以用于酸碱中和滴定。

甲基红:变色范围4.4~6.2,颜色分别为红、橙、黄,可以用于酸碱中和滴定。

◆试纸的使用:常用的试纸有pH试纸(用于粗略定量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只能读出整数)、红色石蕊试纸(定性检验碱性物质)、蓝色石蕊试纸(定性检验酸性物质)、碘化钾淀粉试纸(用于检验氧化性的物质),其中,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时,不能用水湿润,其它试纸需要用水湿润。试纸在使用时不能放入溶液中,以免污染试剂。

pH试纸的使用方法:取一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滴于试纸的中部,观察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出pH。

◆仪器的洗涤:有油污的仪器用碱液(或洗涤剂、氧化性洗涤剂如K2Cr2O7、KMnO4溶液等)洗涤再用蒸馏水洗涤;银镜实验完后试管用稀硝酸洗涤,再用蒸馏水洗涤;沾有硫粉的试管用CS2洗涤;苯酚实验完后的试管用酒精洗涤;洗涤干净的标准是器壁内出现均匀水膜,既不凝聚成滴,也不成股流下。

◆仪器的组装:典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整套装置:气体发生装置——气体净化装置——气体收集(或反应)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装置气密性的检验:

●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装置气密性检验: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微热烧瓶,导管末端产生气泡,停止加热后,导管中有液柱上升,保持一段时间,证明气密性良好。

●实验室利用启普发生器简易装置制取氢气气密性检验:关闭导管的活塞,向长颈漏斗中加水,浸过末端,在长颈中形成一段水柱,保持一段时间,说明气密性良好。

◆物质的称量:托盘天平的'使用,左物右码,小数点之后只读一位。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要放在滤纸或称量纸上,对于腐蚀性药品(如NaOH)要放在烧杯中称量。

◆液体的量取:粗量用量筒,精确量取时,酸性或氧化性药品要用酸式滴定管,碱性药品要用碱式滴定管。量筒读小数点后一位,滴定管读小数点后两位。

◆加热:①直接加热:试管、坩埚、蒸发皿可以直接加热。

②水浴加热:容易控制反应的温度,温度不高于100度。水浴加热的反应有——银镜反应、酯的水解反应、苯的硝化反应等。

◆灼烧:用于高温加热固体。(仪器:酒精灯、三脚架、泥三角、坩埚、坩埚钳、玻璃棒)

◆溶解: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结晶:蒸发结晶用于从溶液中分离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溶质,冷却结晶用于从溶液中分离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溶质。

◆研磨:用到的仪器有研钵和研杵。

【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常用到的一系列操作有:

●沉淀、沉淀的洗涤、干燥(灼烧)、称量;沉淀洗涤的方法是“向过滤器中加水,刚好浸过沉淀表面,当水自然流出后,重复几次。”干燥时用到的仪器是干燥器。如果用托盘天平称量时注意两次结果不能相差0.1g。

【可能出现的题目】检验沉淀是否沉淀完全?(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沉淀剂,如果不出现沉淀,说明已经沉淀完全,否则沉淀不完全。)检验沉淀是否洗净?(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试剂检验原滤液中的溶质,如果没有原滤液中的溶质,说明洗涤完全)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称量。

《高考化学知识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