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面》教学设计

时间:2025-08-09 18:06:26
《斜面》教学设计

《斜面》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斜面》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斜面》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斜面坡度越小(平缓)越省力。

过程与方法:制订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并用实验的数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愿意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通过科学实验并用实验的数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规律。

【课前准备】:

学生材料:搭斜面的木板2块、铁架台,重物,测力计一个,实验记录表等每组一份。

演示材料:相关图片或者视频材料的课件,纯净水一桶,厚实的大木板三块(长、中、短)。

小组分工:四人一小组,组长(负责组织组员实验,提示监督各自的任务)、材料员(取、收实验材料)、记录员(实验记录)、汇报员(实验结果的汇报,其它组员可补充),本课中每人可至少操作一次。四人在不同实验课中轮换分工。

其它:学生提前几分钟进入教室,熟悉桌上的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提出任务:谁能把这桶水搬到桌子上来?你能利用这些木板,把水桶放到桌子上吗?

2.分别操作后问:两次搬水桶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3.揭示斜面概念:像这种斜架的`木板就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叫做斜面。

4.引出探究问题: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觉得利用斜面来搬重物有什么作用?

二、探究斜面的作用

1.斜面能省力只是我们通过感受得到的一个猜想,是不是真的能省力,要怎样得到证实?

2.怎样设计实验?小组讨论交流。

3.修正实验方案:

4.规范实验步骤:

5.领取记录单,开始小组实验。

6.各小组上台汇报实验结果,借助幻灯。

7.通过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斜面能省力。

三、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

1.提出问题:不同坡度的斜面省力规律?

师:刚才通过实验已经验证了我们的推测:利用斜面确实比直接提升重物省力。出示另两块木板,提出问题:把这两块木板也搭在桌子上形成斜面,分别用它们来提升水桶,省力情况会一样吗?如果按用力大小顺序怎样排列?(引导学生推测斜面的省力规律)

2.学生进行推测,追问:你这样推测有什么理由?(骑车上坡,坡越陡越费劲)

怎样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推测?

3.设计实验

1)制定实验计划表(每组一份,同时课件出示)

不同坡度斜面作用的实验计划表

实验目的

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的作用

预测

坡度越大,用力越()

坡度越小,用力越()

要改变的条件

不要改变的条件

实验设计

2)交流计划中的要点,并进行修改。(要改变的条件:斜面的坡度,可通过改变木板的长度实现,有的同学可能会只用一块木板,通过改变高度来改变斜面坡度;不改变的条件:重物不变。实验设计:用三块木板搭成三个坡度不同的斜面,分别用测力计测得在三个斜面上提升同一重物所用的力。)

4.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操作

(提醒:A.每个坡度做3次实验,取平均值填入表中。

B.在第一次实验前,已规范了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此处可再次提醒,匀速拉动重物时再读数。

C.在操作员操作的时候,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做好正确记录,有问题小声讨论,不能让其它组成员听见。

D.做完实验后,及时整理实验用品,并用你的坐姿告诉老师,你已经完成实验)

直接提升物体的力

沿不同斜面提升物体的力(N)

我们的发现

四、联系生活,延伸问题

1、寻找生活中的斜面(学生举例并说明,质疑。)

2、出示生活中人们应用斜面的照片,让学生说说其中的斜面原理

3、小结.

《斜面》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认识像搭在汽车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

过程与方法:制订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并用实验的数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愿意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斜面是如如何省力的。

【教学难点】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生活中去。

三、教学准备:

实验盒、钩码、测力计、实验计划表。

四、教学过程:

(一)探究斜面有什么作用

1.导入:你要把这桶水搬到讲台上来,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拓展思维:滑轮组吊、杠杆撬……)

2.出示出示幻灯片:工人搬运油桶

学生讨论:工人叔叔这样借助木板搬运油桶与直接将油桶抬上车有什么不同?

3.斜面概念引入:其实像这种斜架的木板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4.出示幻灯片:跟据老师提出的情境得出的问题:斜面能省力吗?我们能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吗?

5.分组讨论研究斜面是否能够省力。(出示幻灯片)

实验要求:

1)指导如何用测力计测斜面上的拉力。(拉动中,当测力计处于匀速运动时,读出其读数)

2)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反馈交流实验方案。

3)分工提升物体(每人一次,每次操作3遍)

4)一位同学在操作的时候,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取其正确的值,做好记录。

直接提升物体的力(N)

沿斜面提升物体的力(N)

我们的发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6.对研究结果作出分析,发现其中的规律。(发现同一物体从斜面拉上用去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所以斜面可以省力)

(二)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

1.继续讨论:

(1)刚才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和其他组的数据相比较,你还发现了什么

(2)你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那么坡度不同对于沿斜面拉物体所用的力也不同吗?我们能不能设计实验来证明一下?(出示幻灯片)

2.分组设计实验,并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和记录分析工作

(1)制定实验计划表 ……此处隐藏5635个字……测力计的读数。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我们打算测量两次,然后取两次的平均值,最后比较两组数据的大小,看是否省力。

生2:我们组是这样设计的,先用测力计竖直提起小车,读出测力计的读数,然后搭个斜面,用测力计拉着小车在斜面上从下向上沿斜面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再用测力计竖直提起小车和一个钩码,读出测力计的.读数,然后用测力计拉着小车和钩码在斜面上从下向上沿斜面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最后比较两组数据的大小,看是否省力。

师:同学们两个方案都设计得很好,在实验操作中有没有需要注意的问题?

生:拉动小车时要匀速、缓慢。拉动方向需与斜面平行。在拉动的过程中读数,视线要与刻度一致。

3、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师:各小组实验已经完成了,让一个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生:(生拿实验报告单到展台展示)我们小组的实验结果是:第一次竖直提起小车用得力是1牛,在斜面上拉动用得力是牛,第二次竖直提起小车和钩码用得力是牛,在斜面上拉动用得力是牛,我们组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斜面可以省力。

师:其他小组是否也得出同样的结论呢?

生:是的。

活动二:实验验证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1、学生小组交流研究新问题:

师:大家通过刚才的研究发现斜面有省力的作用,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在实验中还发现在不同斜面上拉动同样重的小车,测得的数据是不一样的。

师:那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

生:怎样的斜面更省力?斜面省力多少与什么有关?

师:你们认为什么样的斜面会更省力呢?

生1:我们认为坡度大的斜面更省力。

生2:我们认为坡度小的斜面会更省力。

师:到底什么样的斜面会更省力呢?

师:下面我们就来研究斜面的省力规律。

师:在实验中,我们要改变什么条件?

生:斜面的坡度。

师:在实验中,什么条件一定要相同?

生:弹簧秤拉的重物的重量一定要相同。

师:如果让我们的研究更加科学,操作更加精确,在实验中我们还要注意些什么?(师生共同总结出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2、学生分组开展课内探究实践活动。

(教师巡视,提示定时记录,填写记录表。)

3、组织汇报,交流并分析实验数据。

师:说说你们小组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吧。

生:(展台展示实验记录表)我们小组用长木板垫5块木块先搭了一个坡度大的斜面,用测力计在上面匀速拉动小车,用的力是牛,然后我们用同一块木板垫了3块木块搭了一个坡度小的斜面,用测力计在上面匀速拉动小车,用的力是牛,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我们测了两次,通过分析两组数据,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斜面坡度越大,用力越大;斜面坡度越小,用力越小。

生2:我们小组用了两块长短不同的木板都垫上4块木块搭成的坡度不同的斜面,用长木板搭成的斜面坡度小,用测力计拉动小车用的力是牛,用短木板搭成的斜面坡度大,用测力计拉动小车用的力是牛,我通过分析两组数据,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斜面坡度越大,用力越大;斜面坡度越小,用力越小。

师:同学们真棒,你们就是未来的科学家。

 三、联系生活,延伸问题

1、师:刚才我们通过实验验证了斜面省力的原理,那么在生活中你使用过或见过斜面吗?

(学生举例并说明,可能会说斧头、菜刀、剪刀、开瓶器、拉链、凿子)

2、教师展示实物讲解。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几种工具,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实物展示:斧头、菜刀、剪刀、拉链)

师:除了这些,老师这儿还收集了一些图片,请同学们看看,想想其中的奥妙,看看跟我们今天研究的斜面有什么联系?(课件展示:盘山公路、引桥、滑梯)

师:最后,我们再来认识两种比较特殊的斜面(课件展示:开瓶器、螺丝钉)见过吗?猜猜看它们是不是斜面呢?老师自己也制作了一个螺丝钉,咱们把他的螺旋给展开,看看是不是斜面好不好?(教师展开螺旋),老师这儿还有一个问题:螺纹的疏密与省力大小有什么关系呢?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课下去探究完成。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和探究,我们会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斜面并不都是一个简单的斜坡,人们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在实际运用斜面过程中,会创造性的把斜面变形或隐藏起来使用。

四、课后探究

当人在骑自行车遇到上坡时,怎样骑会更省力?

18.斜面

斜面能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

《斜面》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斜面的作用以及知道一些应用斜面的实例。

2、培养学生的实验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认真细致的科学实验态度。

教学重点:

认识斜面是如如何省力的。

教学难点:

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生活中去。

教具准备:

斜面实物、电脑课件、分组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研究问题。

1、出示图片一(建在树上的房子),思考:如何到树上的房子里?(同时思考楼梯)

2、出示图片二(把东西送到车上),思考:如何把东西送到车上?

引出:我们生活中有些省力的设备,这些设备都有一个特点(倾斜)。

3、斜面的介绍(多媒体):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二、探究斜面是否更省力。

1、思考,使用和斜面和不用斜面,有什么不同?斜面能省力吗?

2、我们怎样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测试力度(测力计)

提升物体(螺帽、大塑料模具、小塑料模具)、

斜面提升(搭建)

直接提升

3、学生分组实验,下班指导。

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在斜面上推(或拖)一重物,使它沿着斜面向上移动时,比使垂直提升重物要省力。

三、探究斜面坡度与省力的关系。

1、思考:如何让斜面更省力?

2、我们怎样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测试力度(测力计)

提升物体(螺帽、大塑料模具、小塑料模具)

不同坡度的斜面(由大到小共4种,自己搭建)

统计表

3、学生分组实验,下班指导。

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斜面与水平之间的夹角越小,沿斜面提升重物就越省力。

四、巩固与拓展

1、说说工人为什么利用斜面把东西推到车上(比直接提升更省力)

2、说说生活中有那些地方运用到斜面的(为了省力的设备)?

3、出示图片(山峰),想想能否在这里利用木板做一个斜面让我们开车上去?人类又想到了什么办法?(引出下节课内容)

《《斜面》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