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说说第三、四、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并能从课外寻找有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说说三——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激发主动探索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指导学生介绍课外搜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
2、揭题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生读:7、人类的老师)。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内容已经有所了解。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这篇课文中所说的人类的“老师”指的是谁呢?
(指名回答)
二、精读指导
1、大家的回答都不够完整,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好这个问题吗?打开书本从课文中找一找,看谁先找到?
(1)学生快速读课文后指名回答。(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板书:种种生物
(2)出示第七自然段,指名读。
(3)这句话还告诉了我们什么?
指名交流。(从“种种生物”知道了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吗?指名读,齐读。
是啊,自然界中的很多生物都是人类的“老师”,你还能从课文的哪一自然段感受到这一点?
(4)(第二自然段)出示:为什么呢?(何止……一种)鼓励。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好?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从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鼓励。
2、为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呢?哪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第一自然段)请大家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用笔在书上划出原因。
(1)学生自由读、划。
(2)指名交流。(用“因为……所以”的句式)
(3)齐读第一自然段。
3、课文还介绍了哪些人类的“老师”?请同学们快速读读第三——五自然段,找一找并用笔划出来。
(1)学生快速读、划。
(2)指名交流。(鸟儿、蜻蜓、苍蝇、蚊子、蜜蜂、鲸、鸡蛋、袋鼠、贝壳)
(3)再读三——五自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小节细读,并想想这些“老师”教了人类什么?向“老师”学习的收获是什么?(出示要求)同桌交流。
相机出示段落,教师适时引导:
a研究鸟类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研究蜻蜓的翅膀,解决了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小结:飞机从发明、改进、创优,几乎都是从自然界中相关生物的相应特点得到启示的。看来这些小小飞行家确实都是人类的“老师”。
b鲸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体”,放在水中阻力是最小的,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人们为什么会去研究鲸的呢?(发现头是尖尖的轮船速度比不过头是圆圆的大头鲸)发现了问题并善于思考研究,这样才能有收获。
c发现鸡蛋捏不碎,研究后发现是因为它那薄薄的外壳能把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建筑师就根据这种“薄壳结构”设计出轻便省料而又坚固的建筑物。
你还知道哪些建筑物采用了“薄壳结构”?指名说。
(4)了解了这几段的内容,下面老师要求大家用“我读了第自然段,知道了是人类的‘老师’,人们通过……”为开头进行介绍,先四人小组练习。
指名介绍,师鼓励评价。
4、课文三——五自然段详细地介绍了几位人类的“老师”,为什么还要加上第六自然段呢?第六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指名读。
(说明人类的“老师”很多,从“……”也可以看出来)
(5)除了书上介绍的之外,你还知道哪些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事例?课前让大家搜集了有关的资料,下面就一起来交流一下。
同桌自由交流,指名交流。师评价鼓励。
4、学了课文,大家知道为什么把自然界中的生物称为人类的“老师”了吗?
(指名回答并板书:受到启发发明创造)
是啊!自然界的生物让我们受到了启发,并有了很多发明创造,真不愧是人类的好“老师”!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第七自然段。
三、总结
学习了课文,大家有什么感想呢?指名交流。
师总结:我想,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以自然界的生物为师,相信在走近自然的同时,一定会得到更多的启示,产生更多发明创造!
板书:
7、人类的“老师”——————>发明创造
(种种生物)受到启发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2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读题。
激趣 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人类的老师是谁?它们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
2、明确目标:(见教师目标)
3、效果预期:那就请大家带着好奇心去读一读课文吧。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见学习任务)
1、任务呈现: 自由读,要求:
① 拼读生字3遍,记住字形。读词语2遍,准备听写。
②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③ 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努力读出感情;准备提出自己觉得难以读好的词语、句子,向老师、同学请教。
④ 准备交流初读收获、疑问。
2、自主学习:学生学习,教师巡视
3、展示交流:指名4人上黑板听写词语,其他同学写在自备本上。(评议、正字)
指名读词语,齐读。
提出难以读好的词语、句子,教师适当指导。
(1)30年以后,由于飞机速度的不断提高,经常发生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造成机毁人亡的惨祸。(给“剧烈”换个词语,说说“机毁人亡”的意思)
(2)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虽然头是尖尖的,但总是开不快。而有圆圆的大头的鲸,却常常轻而易举地超过海轮。(理解“轻而易举“)
(3)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倒装的因果句式,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 ……此处隐藏17635个字……
2、展示资料库(多媒体课件)
蝙蝠在夜间飞行,捕捉飞蛾和蚊子,它无论怎么飞,也不会撞上什么东西,这是什么缘故呢?科学家反复研究,揭开了秘密。科学家运用这个道理,制成雷达装在飞机上,飞机就能在夜间飞行了。
萤火虫——高效冷光源
屁步甲——化学武器
蝴蝶翅——迷彩服、装潢材料
夜蛾——作战性能高的战斗机
苍蝇——蝇眼照相机
跳蚤——垂直起落的鹞式飞机
海豚——快速度的潜艇
五、总结
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哇!经过对许多动物的研究,人类获得了不少启发,但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我们怎么做?(学生自由说)更多的奥妙还有待我们去细心发现,不断探索!
板书设计
人类的“老师”
细心发现
↑
不断探索
自然界的种种生物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14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中提到的科学知识
2、过程与方法善于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及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积累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探究发现的习惯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出示飞机模型,学生讨论飞机是怎样飞行的?
2、出示文中第3自然段,学生自由读
3、学生讨论:飞机从诞生到发展都是人类从哪些生物身上得到的启发的`?
4、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法:
先介绍人们遇到的困难: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
再写研究蜻蜓翅膀的特点:末端比周围略厚。
后写再造飞机。
二、学习课文第1、4、5、6自然段
1、引导学生分析第3自然段的学习方法
2、出示表格,学生自由读课文、填表。
3、学生汇报填表
三、全文
1、学习课文最后一句话,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
2、学生讨论,并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人类从动物身上学到知识的事例。
四、课堂
学生自由交流学习课文的收获。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15一、开始部分
1、学生欣赏动画视频引入课题
2、师生共同写题目,围绕题目提出问题。
二、基本部分
1.学生读课文找出生字和分段。师生齐读课文。
2、老师:大家说说这篇课文中所说的人类的“老师”指的是谁呢?从课文中找一找,看谁先找到。
(1)学生速读课文后师生共得出:自然界中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
(2)老师:自然界中的很多生物都是人类的“老师”,你还能从课文的哪一自然段感受到这一点?
(3)老师:为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呢?哪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请大家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用笔在书上划出来原因。
(4)课文中还介绍了哪些“老师”?请同学们快速读读第3—6自然段,找一找,用笔圈出来。
(5)学生读完文段小组互相交流:鸟儿、蜻蜓、苍蝇、蚊子、蜜蜂、鲸、鸡蛋、袋鼠、贝壳。
3、展示多媒体:师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老师:人类为什么要想发明飞机?人类是怎样发明飞机的?
师生共研讨得出: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
老师:30年以后,人类在飞机上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样向动物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呢?
师生共研讨得出:出示蜻蜓图片,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而破碎的方法,避免了机毁人亡的惨祸,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说: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师生共研讨得出: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又注意研究了苍蝇、蚊子、蜜蜂等地特点,又为科技进步做出了哪些贡献?所以说苍蝇、蚊子等昆虫是人类的——“老师”。
4,展示多媒体:师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生共思考问题:是什么促使人类向鲸学习呢?科学家从鲸的外形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呢?可见鲸是人类的——“老师”。
5.展示多媒体:师生齐读第五自然段
师生共研讨问题:为什么小小的鸡蛋这么难捏碎呢?
师生共研讨得出: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单壳的各个部分。
老师:从这种“薄壳结构”特点中,建筑师受到了什么启发?
6、学生展示自己收集有关文字或图片资料,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展示多媒体,师生欣赏得出:
(1)由令人讨厌的苍蝇,仿制成功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已经从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2)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
(3)电鱼与伏特电池;
(4)水母的顺风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做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5)人们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已研制成功一种电子蛙眼。这种电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样,准确无误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物体。把电子蛙眼装入雷达系统后,雷达抗干扰能力大大提高。这种雷达系统能快速而准确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飞机、舰船和导弹等。特别是能够区别真假导弹,防止以假乱真。电子蛙眼还广泛应用在机场及交通要道上。在机场,它能监视飞机的起飞与降落,若发现飞机将要发生碰撞,能及时发出警报。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挥车辆的`行驶,防止车辆碰撞事故的发生。
(6)根据蝙蝠超声定位器的原理,人们还仿制了盲人用的“探路仪”。这种探路仪内装一个超声波发射器,盲人带着它可以发现电杆、台阶、桥上的人等。如今有类似作用的“超声眼镜”也已制成。
(7)模拟蓝藻的不完全光合器将设计出仿生光解水的装置,从而可获得大量的氢气。
(8)根据对人体骨骼肌肉系统和生物电控制的研究,已仿制了人力增强器——步行机。
(9)现代起重机的挂钩起源于许多动物的爪子。
(10)屋顶瓦楞模仿动物的鳞甲。
(11)船桨模仿的是鱼的鳍。
(12)锯子学的是螳螂臂,或锯齿草。
(13)苍耳属植物获取灵感发明了尼龙搭扣。
(14)嗅觉灵敏的龙虾为人们制造气味探测仪提供了思路。
(15)壁虎脚趾对制造能反复使用的粘性录音带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
(16)贝用它的蛋白质生成的胶体非常坚固,这样一种胶体可应用在从外科手术的缝合到补船等。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