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戏》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藏戏》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藏戏》教学设计范文1教学目标
1、学习并积累“鼻祖、吞噬、演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的语句。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特色和形成过程,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教学重难点
了解藏戏的特色和形成过程,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字音方面,强调“僧、缰、噬、琼、彻”等字的读音。词语理解方面,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鼻祖、演绎、随心所欲”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重点,让学生多读几遍,了解藏戏的形成过程,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把握整体内容的前提下,弄清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感受藏戏独特的魅力和它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
3、表达运用
在学完这篇课文后,播放学生喜欢的戏剧录像片段,欣赏戏剧。看完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种戏剧与藏戏的不同之处,并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观看录像,感受丰富的戏曲种类。听一听,看一看,你能说出这些戏曲的名称吗?
2、祖国不仅有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生活在我国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就是一个古文化十分发达的民族。那里的人们所创造的举世瞩目的藏戏艺术神奇独特、灿烂辉煌,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久远的戏剧之一。藏戏剧种、流派众多,表演形式富有民族特色,音乐唱腔韵味隽永,面具服饰五彩缤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历史悠久、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藏戏吧!(板书:藏戏) 3、全班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直观的录像画面,精当的语言介绍,激起学生了解藏戏的兴趣和主动学习课文的欲望。板块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1、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
2、默读课文,注意默读速度。边读边画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其意思。
3、同桌相互交流自己不懂的词语。
4、指名分享。
5、速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藏戏的?读后交流、梳理:作者是从藏戏的形成和藏戏的艺术特色两个方面来讲的。(板书:形成、艺术特色)
6、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自然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自然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7、指名汇报:第4~7自然段讲藏戏的形成,第8~18自然段讲藏戏的艺术特色。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速读文本,相互交流,初步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板块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1、读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课件出示: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1)自由读前三个自然段,说说你读出了什么。
预设一: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演出三五天不结束。
预设二:连续三个排比式的反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洋溢着民族自豪感。
(板书: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演出三五天不结束) (2)学生自由读第1~3自然段。
(3)指名学生读,要求用自豪的语气读。
2、读课文第三部分(第8~17自然段),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1)戴着面具演出。
①默读第8~14自然段,了解藏戏中面具的特点。 ②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每种颜色分别象征着什么。 (2)藏戏演出没有舞台。
自由读第15.16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的一个重要特征——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3)一部戏要演三五天。
默读第17自然段,说说藏戏中一部戏要演三五天的原因。 (4)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
3、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的特点和前后呼应的表现手法。 (1)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读:第8~14自然段。
(2)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生读:第15.16自然段。
(3)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生读:第17自然段。
(4)师生合读:第18自然段。
(5)对照开头,体会写法:说一说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交流分享,深切感受藏戏的艺术魅力,抓住文章重点,感受文章丰富多彩、生动传神的语言风格。
板块四自主研读,了解藏戏的形成过程
1、自由读第4~7自然段,思考藏戏是怎样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说藏戏的形成过程,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提出需要补充的内容。
3、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神奇色彩?
4、学生交流,相互分享:
(1)以弱抗强的传奇: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
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一句,从“脱缰、咆哮、吞噬”等词语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无比勇敢的举动。(板书:为民造福)
(2)创造奇迹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
七兄妹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从中可以体会到齐心协力、人定胜天的不屈精神。
(3)艺术的传奇: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
这个仅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创造了一个深受人们喜爱的剧种。(板书:开创藏戏)
5、把你的感受带入文中,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6、小结: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民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时至今日,每一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他的画像。他接受着一代又一代艺人的膜 ……此处隐藏1104个字……p>3、了解藏戏的特点
(1)藏戏的主要特征——面具的特点
第一个反问句中提到的面具,文中是怎么介绍的呢?(板书:面具)请同学找到相应的段落自由朗读,适当做批注,看看你都读懂了什么?
欣赏面具图片(请生适当结合文中语段介绍)
【设计意图】
这一自然段详细介绍了藏戏的特点,图文结合的方式给了学生直观的印象,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藏戏中的面具(出示填空:的面具)
【设计意图】
通过刚才的欣赏,学生了解到藏戏的最大特点就是要带面具,那形态各异的面具已经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此刻完成这样的一个填空,正好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和同学们交流。
(2)藏戏的其它特点
除了带着面具,藏戏在表演过程中还有哪些特点呢?请大家默读17——20自然段,完成填空。(出示填空)默读课文17——20自然段,完成填空。藏戏的舞台( );
剧情靠( );
固定的程式是( );
唱腔、动作( );
演出时间( )。
(板书:舞台、剧情、程式、唱腔、动作、演出时间)结合板书师小结(板书:主要特征,其他特点)
【设计意图】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这又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用表格的形式帮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完成下面的学习内容,省略了冗长的讲解。
4、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四、回顾全文。
1、学习完了全文,让我们来整体回顾一下(出示填空)。全文填空:文章先用三个反问句概括介绍藏戏的主要特点( )、( )、( ),然后介绍藏戏鼻祖唐东杰布( )的传说故事,紧接着介绍藏戏的重要特征( )的特点及作用,之后又简略说明( )。最后用一句话( )全文。
2、结合填空,给课文分段。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是对整篇课文的回顾,既让学生对全文进行了整合,又让学生在这种整合中给课文分了段,理清了文章的脉落层次。
五、作业:搜集我们的地方戏——黄梅戏的资料,试着出一份手抄报。
【设计意图】
让学生把从文中学到的写作方式进行运用,对我们家乡的黄梅戏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藏戏》教学设计范文3课文分析:
藏戏,是藏族地区普遍流行、在祖国百花艺苑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剧种。藏戏艺术有600多年的历史,比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多年,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课文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随着作者脉络清楚、有点有面、有详有略的描述,绚丽多彩的藏戏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展现在读者面前。
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领学生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生动形象地表达;二是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藏族的文化。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2.板书课题
二、读文,理清思路
1.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一)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1.找读前三自然段,说说你都听出了什么。
(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2.练习朗读后,找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二)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1.默读8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2.自由读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3.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
4.自由读17和18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5.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感受藏戏的自然、古朴、神秘这些独特的魅力。结合看戏人,来体会轻松自然、随心所欲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
(三)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1.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读:8—16自然段。
2.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呢?生读:17和18自然段。
3.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生读:20自然段。
4.师生合读:21自然段。
四、了解藏戏的形成
1.自读后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2.交流、生发:
(1)以弱抗强的传奇: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带点的词,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
(2)创造奇迹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通过7位姑娘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
(3)艺术的传奇: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人仅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
五、总结
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部分。
六、作业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藏戏的形成及特色。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