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山工教学设计

时间:2025-09-05 23:42:35
挑山工教学设计

挑山工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挑山工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挑山工教学设计1

一、复习导入,激发灵感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快与慢》单元的第一课《挑山工》板书课题,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回答】

2、你的回答真准确,是啊,挑山工的形象常常地印在了我们的心里,怪不得在作者回来以后画了一幅画,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观看这幅画,告诉大家你都看到了什么?点课件【出示图片】(生说)你们观察的真仔细谁能从书上找出描写这幅画的句段呢(生回答6自然段这时点名读这个自然段)

二 研读课文,深入体会

1、出示句子: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一步一步在向上登攀。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

你读的真准确,请同学们再读这段话,看看你有什么问题想提问?【生回答为什么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我为什么这么需要它?】好,你们真是会提问的孩子,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学习目标,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点课件

一起读【1、体会挑山工的话的含义,学习挑山工的精神。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这里的挑山工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挑山工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完成这个任务,点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1、用横线画出描写挑山工的语句,并在旁边进行批注,【可以这样来批注:我认为这是一———的挑山工】

2、用曲线划出描写游人的句子,并批注自己的体会(时间4分钟)

小组合作

你们真是会学习的孩子,现在请把自己学习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3分钟后每个小组推荐代表发言。【请注意,只有小组发言,+1分,如果回答的'很准确,声音很响亮。+2分,如果回答的不但准确,声音响亮而且很全面,+3分。】

刚才老师发现大家交流得都很积极,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随机感悟句子:

a:(1)挑山工,矮个子,脸儿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大约40多岁,敞开的白布褂子音露出鲜红的背心。这是什么的描写?(外貌,纯朴的农民形象。黑生生的,白布褂子说明穿着是很朴实的,敞开说明他挑得很热)【师评价:你们小组回答的真准确加2分】

文中哪些地方还对他还进行了描写?

(2)褂子脱掉了,光穿着红背心,现出健美的黑黑的肌肉。

读一读这句话,有什么不一样?(是啊劳动创造了美)【师评价】

(3)他浓一抬,咧开嘴笑了,露出洁白的牙齿(随和,纯朴)

b:这个山民倒不拘束,挺爱说话。他告诉我,他家住在山脚下,天天挑货上山,干了近20年,一年四季,一天一个来回。(感悟勤劳,板书坚持不懈)倒不拘束可以看出他很开朗,很随和住在山脚下,说明对路很熟悉一年四季,一天一个来回,说明这个工作 是非常苦的,可是近20年他坚持不懈

天天也可以看出他的坚持不懈

c他说:“你看我个子小吗?干挑山工的,给扁担压得长不高,都是又矮又粗的,像您这样的高个子干不了这种活儿,走起路来晃悠!”

很随和:不怕说自己的个子小

很会开玩笑:给扁担压得长不高,都是又矮又粗的

对自己的工作的满意和喜欢:因为后面这一句话说他咧开嘴笑了

d他想了想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一样是一条道?你们是走得快,可是你们在路上东看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我们跟你们可不一样,不像你们那样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你看,是这是这个理儿?”

坚持不懈: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一个劲儿往前走

一心一意做事情: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等(脚踏实地,勇往直前)板书

3、大家已经找到了描写挑山工的句段,那么游人又是怎么走的呢?请大家接着来回报游人的句段。(板书 东看西看 玩玩闹闹 走走停停)

a我们累了,舒开身子躺在一块被山风吹得干干净净的大石头上歇歇脚。

我们是走走停停,看看一路的风景,很不专心的,很放松的

b但是是总是在我们流连忘返的时候,,他又悄悄地超过我们。

流连忘返:说明我们在一路先进的时候可能是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看看那个,总是在看着一吃点的风景,这样做事情总是松松垮垮的

通过大家的交流汇报,我们已经对挑山工和游人有了新的认识,那么谁能告诉大家挑山工与游人到底有什么不同呢?(学生说不完整教师可指着板书让学生说)

让我们再次来读读挑山工的这句话,看看你还有什么新的感受吗?点课件(齐读)【生回答 我们要向学习挑山工】是啊,只要我们点课件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种,像这样不怕吃苦,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的人还有很多,一起来看这些资料点课件出示资料

三、小结课文,练笔提升

经过这么一次小小的旅行,看到这么一个坚持不懈, 勇往直前,脚踏实地的挑山工(看板书),对于作者来说有了一次心灵的旅行,怪不得回来以后作者都一直把这样的一幅画挂在自己的书桌前,再次让我们齐读这句话想想它指的是什么?点课件(告诉我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不能停)是啊,想想生活中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去做的事情,你能说出这样的事例吗?

结束语:挑山工的(坚持不懈等 学生说)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四( )班的同学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只是小小的一幅画,老师也想把它送给你们,希望你们能用它来激励自己不断前行。

挑山工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1.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注重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最有兴趣的是在第一课时。可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往往是第一课时扫除生字新词,读懂读通课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在第二课时上。从教学的实际效果看,往往是第一课时“逛西湖”,第二课时“打老虎”;从学生的兴趣看,实际上是错过了学习课文的最佳时机。因此如何优化第一课时的教学,提高第一课时的教学效率,很值得研究。

2.弘扬阅读教学的人文精神

新课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其中特别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反映在阅读教学的“总目标”中,要求在阅读中“注重情感体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人文精神”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并不是说一堂课 ……此处隐藏26276个字……松亭看见在……正是他

4.极顶我们又碰见了他……

师:找得非常完整。请注意,老师刚才开课时告诉大家,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课文在第1、2自然段先给我们介绍了挑山工的群体特点,而在这四个自然段中则是具体介绍一个挑山工。我们看第一次相遇时,作者对挑山工进行了什么描写?

生:外貌——“矮个子,脸儿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大约四十来岁,敞开的白土布褂子露出鲜红的背心。”

师:谁来读一读这段外貌描写,然后说说你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挑山工。

生:读,体会——体魄强健、纯朴可爱。

师:你可真会读书,写人的时候外貌要有选择的去描写,不能面面俱到,要考虑你是想突出人物的什么特点。咱们现场来做个仿写吧,周老师当模特,就写写我这个新朋友,注意,要抓住我的特点,突出表现我这个来给你们上课的城里老师留给你的印象。

生1:小学四年,我们遇到过很多语文老师,但今天来给我们上课的周老师却是最特别的一个。

师:这个头开得好,谁再来继续?

生2:她看上去20多岁,高高的个子,白白的皮肤,浓浓的眉毛下面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师:恩,我听得好享受哦!

生3:周老师穿一件棕色的上衣,敞开的部分露出白色的体恤,看上去很美丽。

师:哇,这个仿写精彩,马上就用上了文中描写衣服的句型。

生4:她一走进教室脸上就绽开灿烂的微笑,我们好喜欢她……”

师:谢谢谢谢,我也好喜欢你们的,悄悄告诉你们啊,我这微笑被很多听课的老师和学生夸奖过呢,应该成为我的招牌表情了吧!

师:好了,你看,人物外貌描写并不难,难的是你平日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勤于动笔做记录。我们赶紧看看第二次相遇又进行了哪方面的描写。

生:“我们发现那个挑山工就坐在对面的草茵上抽烟。”这是动作描写。

师:眼睛可真亮啊,一找一个准,很简单的一个动作,有必要写吗?如果现在你们也把这样的动作描写借用到写周老师的作文中去可以吗?

生:不行不行,这个动作描写是说挑山工挑东西上山很辛苦,半路抽支烟歇歇脚。

师:天,你可真了不得啊,读出了这简单的动作背后的信息,这才是真的会读书!

第三次相遇,又会带给我们什么信息呢?

生:外貌“褂子脱掉了,光穿着红背心,现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

师:对,再次写到外貌,还是那件褂子,还是黑皮肤,语言表达却有了变化,没有给我们重复罗嗦的感觉,这就是中国语言的妙处啊!而且,这样的外貌重现更加深了挑山工留在作者以及我们心中的印象。还有其他描写吗?

生:语言描写。

师:对,这次重点描写了语言,找找有几次语言描写。

生:三次。

师:哦?(这里的课堂生成与我的课前预设有了差别,我备课时只关注了两次直接对话描写,所以,当学生说出“三次”时我心里有一刹那的跳动,正当我思忖怎样引导学生与我的预设接轨时,学生的回答把课堂带入了一个小小的高潮,课堂生成让课堂更精彩)请你读一读第一次语言描写的句子。

生:“他告诉我,他家住在山脚下,天天挑货上山,干了近二十年,一年四季,一天一个来回。”

(正是这一处间接引用被我忽略了,学生回答的一瞬间我找到了比我预设的更精彩的教学切入点——把间接引用转换为直接引用。要知道这样的句型转换是高年级考试必考题,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要扎扎实实训练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不正是绝妙的'训练点吗?阿门,谢谢孩子!)

师:你们注意到了吗,这一处语言描写并不是挑山工直接回答,而是作者转述给我们听,谁能把他转换为挑山工直接回答?

生:他告诉我:“我家住在山脚下,天天挑货上山,干了近二十年,一年四季,一天一个来回。”

师:非常准确,如果写的话要注意标点符号的变化。

挑山工的话朴实中带着风趣,更含着哲理,特别是他和“我”的最后一次对话,回答了作者也是我们心中的“不解之谜”,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

生:朗读“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你们走得快,可是你们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呗!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要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我们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你看,是不是这个理儿?”

师:什么理儿?

生:做事要脚踏实地。

师:他没有说啊,你怎么知道这个理的?

生:我从他说的“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读出来的。

师:听听,咱们班的孩子越来越会读书了,能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语,这叫高度概括能力。

生:他还告诉我们做事要“目标专一”,因为他说“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就是说他们必须专心地做一件事,不能随意改变方向。

师:说得好!

生:“我们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这句话还告诉我们要“坚持不懈”。

师:对,这就是挑山工给我们的启示。他几句朴素的话,却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所以作者从泰山回来专门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生:朗读最后一段“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师:我需要的是什么?

生:这幅画。

生:需要挑山工的精神。

师:什么精神?

生:(看着黑板总结)目标专一、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精神。

师:是啊,不仅仅是作者需要,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这种精神,让我们也再次用心的欣赏这幅话(引导学生读最后一段话,读出作者这幅画的色彩美、内容美、境界美)

生:朗读最后一段。

师:其实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挑山工的精神,我们从这篇文章里获得的远不止这些。正像我们的作者冯骥才先生,他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和画家。他在生活中处处留心观察,用心体味,所以一趟泰山旅行收获的不仅仅是亲近大自然的愉悦,更有一幅意境深远的画作和一篇影响无数人的散文。

师:同学们,开始上课时我告诉大家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我们在阅读文章的同时对作者的人物刻画做了简单的分析和模仿,现在课文读完了,我们再从整体看看文章的布局——作者从挑山工一个群体的特点入手,写到一个具体的形象,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以及神态等特点的描述,让挑山工的模样越来越清晰的呈现在我们面前,现在,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矮个子、脸儿黑生生的人,更是一个身强力壮、纯朴可爱、脚踏实地、能够朝着认定的目标不断攀登的人!当然,我们还应该注意作者这一切描写都是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材料安排,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这也是我们需要记住的!

好,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挑山工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