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优秀

时间:2025-08-29 23:42:22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优秀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优秀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优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优秀1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信,信中饱含着一个孩子渴望世界和平的真挚情感。现在的孩子在和平的环境中长大,较难体会这种情感。因此教学时要注意联系生活的实际,联系当前世界的局势,通过录象画面让学生亲身感受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的灾难,引导学生体会理解,并在充分的感情朗读的基础上,体会、感悟书中的这种情感,感受和平的可贵,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来表达自己爱好和平的美好的愿望。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情感迁移。

课前放录像(战火纷飞的伊拉克)创设情境。

课上导入:课前大家注意到电视中的节目了吗?你看到了什么?

通过战事情况的介绍,联想9年前,引发学生去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板书课题: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二、引导读书,深入感悟。

课前,大家都读了课文,并做了充分的预习。我们再一次回顾课文,边读边用心去体会,看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1、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来读,体会文中的情感和内容。

(1)失父之痛的感悟

a读有关的句子,通过读、评议读的情况,体会情感。

b比赛读,激发学生对内容的深刻的感悟、理解

c引读,激起全体学生与小作者达到心灵的共鸣。

(2)世界并不太平。

抓住重点词句的感悟。

“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之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a引导学生通过读来体会重点句的意思

b引导学生举出具体事例,让学生具体感受“世界并不太平”。

“具体事例”可以是图片的展示、文字的说明等。

c小结,和平需要全世界人们去维护。

(3)渴望和平。

体会读。学生在读的时候,通过对朗读的.情况的评议,尤其是读的语气。从而让学生更好的体会文中的内容,掌握朗读的感情基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要和平不要战争

比赛读,深入体会情感。达到与小作者的又一次共鸣。

2、阅读小结,激发情感:

这篇文章,小雷利以书信的形式,向我们倾诉了一个孩子失去父亲的悲愤,表达了自己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的强烈呼声。情感真挚、催人泪下。

(放录象,通过战争环境下人们的痛苦画面,激发学生的情感,最后定格在“和平的烛光闪动”)

三、联系生活,导向实践。

此时此刻,大家一定都想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就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不同形式来表达我们爱好和平的心声。

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几个人合作。

1、指名展示。

2、师生点评

四、借助板书,升华主题。

世界需要和平。这不只是一个孩子的呼声,这是全世界人民的呼唤。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优秀2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

和平。

2.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上仍存在的不太平的硝烟*激发孩子们

热爱和平的情感。

3.学习课文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关键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酌情感。

2.学习课文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很幸福,你们看:鸟语花香,阳光明媚,无忧

无虑……可是,这样幸福的日子并不屈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不少

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可爱的孩子们。(引导

生结合国际形势发育,例举目前的国际战况)

2.看到这些情况*你们想说什么?(引导生发言)

3.好‘还有许多孩子也跟大家有相同的语言,我们的烈士的儿子雷利就是他们中的一个,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呼声吧。(板题,读

题:22.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二、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做上记号。

(2)边读边想:雷利这是说给谁听的呼吁?都说了些什么?

2.学生根扼要求自学,允许讨论。

3.汇报自学情况。

(1)生字学习情况。(生字卡抽查)

音:卓(zhuō)越素(sù)质蓝盔(kuī)

凯(kǎi)旋手腕(wǎn)硕(shuó)士

弥(mí)漫硝(xiāo)烟灵柩(jiù)

形:弥碗盔硝柩

你腕炭峭疚

义:卓越;杰出的,有才能的。

京质:指人的综合素养。

灵柩:装进了死者的棺材。

呼吁:呼求援助、支持、同情等。

丧钟;教堂为教徒死亡敲的钟。比喻死亡或灭亡的'信号。本文指

让战争停止的信号。

(2)请一学习小组开火车读文,正音。

(3)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这是’个个曰孩子写给联合同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信,信个用极富

情感的语言呼出了自己的心声:要和平,不要战争。

三、再渎课文,按老师的提示将课文分为两个部分。

1.怀念为维和而牺牲的爸爸。

2.通过加利先生向全世界呼吁。

四、指导朗读,读出情感。

1.在读第一部分时要读出对爸爸的崇敬、思念。

2.在读第二部分时,语气要加强,读出孩子心中强烈的渴望。

五、小结。

世界需要和平、让我们为和平出自己的一份力吧!

六、作业。

1.抄下来印象深刻的语刘。

2.试着背诵最后三段,加上感情后作为演讲词在早会时演讲。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学习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激发学生热 ……此处隐藏25249个字……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指导品读,相机出示蓝盔。

导:从你们的朗读中,我体会到了爸爸对亲人深深地爱,也体会到爸爸对这次出行很有信心。让我们再次读出爸爸的爱,爸爸的信心好吗?

同学们,从你们的发言中,我体会到爸爸非常的优秀,非常的了不起。

想象说话:这样一位出色的父亲怎能不让孩子感到骄傲和自豪呢,她是多么盼望父亲能早日归来啊!我们和雷利一样多么希望那一天能早一点到来。那一天,真的来了,爸爸真的凯旋归来,一家人在机场重逢,该是怎样一幅幸福的场面呢?(学生交流)

导:现在,爸爸终于回来了,我和妈妈带着最美的鲜花一起去迎接他,(播放课件,父亲灵柩回来时的悲痛场景)

1、师:我看到了同学们眼里闪着的泪花,我知道,这眼泪是对战争的痛诉,是对爸爸的深切怀念。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刚才我们看到的情景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看看哪些句子深深地触动了你的心。

对于爸爸的死,雷利有着自己的评价,请同学们把他对爸爸的评价找出来读一读。同学们,雷利的爸爸是为了维护和平而牺牲的,现在,让我们也带着深深崇敬之情和雷利一起来缅怀这位光荣的和平战士吧!

1、读课文1——4自然段,勾画句子。

2、仔细品读句子。

3、想象画面。

通过读文、圈画句子,来了解爸爸的为人。感受到爸爸是一个优秀的维和战士,是一个热爱和平、敢用生命来捍卫和平的英雄。这样,不但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体现了教学方法,而且更让学生感受到了这么优秀的人被战争夺去了生命,那种对战争的愤慨、抗议之情会油然而生。

四、紧扣题眼,明理激情

导: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一位维护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一位爱孩子的好爸爸就这样永远的离开了我们。爸爸的牺牲有没有唤醒那些制造战争的恶魔呢?请同学们自由的读读5、6自然段,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运用我们已经学过

的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小组之间可以相互交流。

1、理解“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教师点拨:和平的环境是美好的,因此人们把它称为“和平之花”,但和平的环境还不稳固,还不持久,所以又说是娇嫩的“和平之花”。

2、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谈谈战争的存在。

3、播放图片或资料。让学生亲眼目睹战争的残忍性以及由此带给人们的灾难。(课件显示战争场面,师解说)

师:看到这儿,你们的心里怎样想?(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小结)

同学们,作为新世纪的儿童,为了让和平之神永驻人间,为了让和平之花不再娇嫩,我们能够做点儿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4、师:同学们,这封信中,小作者向加利是为了想通过加利向联合国呼吁维护和平制止战争然而仅仅靠加利一个人的力量就能制止战争吗?仅靠联合国就能维护和平吗?仅靠维和部队就能让世界太平吗?那你们说应该怎么办?)让我们一同来呼吁吧!让全世界都能听得见我们的声音,让全世界的人们都加入到维护和平的队伍中来吧?(全班齐读)

1、自读5、6自然段,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2、同桌交流体会。

3、交流搜集的资料。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和提供具体生动、可借联想的背景。在理解“但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但是世界并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这两句话时,有仅让学生收集了大量的战争事件,而且用课件播放了有关伊拉克战争中儿童和图片,让学生主动感受和体验,使已有的生活积累和课文内容形成相似的和谐振动。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战争给儿童造成的巨大伤害,学生认识到和平的可贵,从而使学生再一次与作者产生共鸣,从心底里发出强烈的呼吁:热爱和平、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这样的设计,水到渠成的解决了教学重点。

再次反思:

读完这篇文章我受到深深地感染,我能体会到雷利失去父亲的悲痛,同时也唤起我对和平的无比渴望。我想,这样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怎能不打动那些善良的孩子们的心?但是孩子对战争了解的太少,在他们的脑海中没有和平的概念及切身的体会,以及那种失去亲人的痛苦。针对这一特点,我在执教本文时重点落实在“悟读交汇”。这节课上,不仅有声情并茂的“读”,还有潜心会文的“悟”,学生或“读”中“悟”,或“悟”“读”。如:雷利的`爸爸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从文中找到描写他的词句,自己读一读,体会一下。交流后指导朗读。又如:句式训练:带着又悲、又痛、又恨的感情,读第三自然段。另外还有过渡:同学们,雷利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写这封信是想通过加利向联合国呼吁维护和平制止战争,然而,仅靠联合国的力量就能制止战争吗?那你们说要靠谁?那就让我们和雷利一起来呼吁吧!让我们的声音传遍全世界,让全世界的人们都加入到维护和平的行动中来吧!(在文中找到雷利的呼声,一起有感情的朗读。)因为悟读交汇,学生的“读”因“悟”而更动人心弦,学生的“悟”因“读”而更启人心扉。

语文课是情感的科目。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入情入境。在教学“痛失父亲”这一环节时,我让学生想象爸爸凯旋的情景,激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有的说:“我一下子扑进爸爸的怀抱,在爸爸的脸颊上亲了又亲。”有的说:“雷利看见了爸爸,一头扑进爸爸的怀抱,爸爸抚摸着雷利的头,并把蓝盔给雷利戴在头上”还有的说:“爸爸,我一定向你学习,长大了也当一名维和战士。”就在学生饱含激情的赞美声中,我一下子把话题扯到爸爸牺牲,学生的感情从颠峰一下子跌入低谷,雷利是多么怀念他的父亲啊!当鲜花捧来,蓝盔接来,而爸爸却永远不能再回来时,那时怎样的痛楚啊!在情绪的渲染下,学生陷入了对父亲深切的缅怀当中。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每个学生都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画出感受深刻的句子,并交流自己的体会。在交流时,学生能针对同一句话谈出自己不同的理解。发言的大部分同学能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根据“蓝盔”加上了引号,体会到它的意思并不单纯是指一顶蓝盔,而是象征着和平。爸爸是想让雷利看到世界的和平。这一切,都说明学生对于文本有自己的认识,平时的语文课上的日积月累,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初见成效。

同时在这堂课上,我通过播放收集到的战争场面的画面及课件,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战争的残酷、雷利呼吁和平的美好愿望,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才有破竹之势。我是这样设计的:学生先交流收集到的有关战争的资料,初步感受战争的存在。然后看课件,亲身感受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提问:看了这些画面,你想说些什么?欣赏课件后交流: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又能够做点什么?

回想这节课,自己的潜心钻研,终于使本节课收到了比较让人满意的效果。虽然这只是一节课,但是带给我的意义决不仅仅是这些,我想我的收获会更好地运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让自己的每一节课都收到好的效果。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优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