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分角色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了解故事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体会寓言的寓意。
2、了解课文内容,以问题为线索,理解为什么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而青蛙眼中天只有井口大?体会文章在对比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教师出示儿歌,师生共同拍手朗诵:小青蛙,呱呱呱,稻田里把害虫抓,保护庄稼顶呱呱。小朋友,请记好,保护青蛙很重要。
朗诵完毕,师问:孩子们,喜欢青蛙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一则关于青蛙的寓言故事──《坐井观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给学生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让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生动的情境画面加之规范的课文朗读,为下面课文的进一步讲读做了很好的铺垫。教师可以结合PPT资源,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进行初步感知与思考。
2、听完范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识字。
三、学习生字,了解词语
1、教师播放课件,给学生呈现本课要求会读会写的字、词:
2、学生自学:
⑴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按要求自学。放声朗读,要求想办法把音读准。
⑵ 自学检查。
⑶ 纠音后再次朗读,教师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所学。
⑷ 教师结合课件和学生一起进行生字学习,进行有重点的指导。“沿”第五画是横折弯,不是横折弯钩。“答”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合”。“蛙”右边是两个土,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认准字形,会组词。
⑸ 师:相信小朋友都认识了这些生字朋友,那么你能从课文中找到它们,并呼唤它们的名字和它们打招呼问好吗?教师请学生自由朗读。
四、课后思考
师:小朋友,你认为天大吗?说说有多大?那么小鸟和青蛙眼里的天有多大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1、教师给学生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请学生认一认。
2、自由读生字、词,记忆词语。
二、朗读感悟,细读课文
师:小朋友,上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认识了课文的主角小鸟和小青蛙,现在,大家再来朗读一遍课文,找出小鸟和小青蛙的三次对话,想想它们为什么对天的看法不一样?
教师播放课件,给学生图文并茂地呈现课文内容,让学生更易更直观地熟知课文。
课文呈现完之后,教师先请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然后和学生共同找出小主角的三次对话。
1、第一次对话:
⑴ 指名读第一次对话。
⑵ 交流读懂了什么。
⑶ 指导孩子读出小鸟又渴又累的语气。并且加上适当的动作。
(浅显易懂的内容让孩子们充分地读,以读代讲,并在读中感知。)
2、第二次对话:
⑴ 自读第二次对话,画出青蛙小鸟各自的观点。
⑵ 理解“大话”,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或身边的人说过大话吗?说大话对吗?
(让孩子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观点。)
⑶ 实验:用纸裹成呈圆柱形朝上看,发现了什么?
(用形象直观的摸拟观察代替烦琐的讲解,让孩子们轻而易举的理解了看似很难的.问题。)
⑷ 读青蛙的话,可以适当加上动作和语言。
⑸ 小鸟认为天有多大?理解“无边无际”,用“无边无际”说话。
⑹ 分角色读第二次对话,边读边评价指导。
(课堂应是学生的,本环节注重孩子主体作用的发挥和听、说、读等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孩子通过声情并茂地读,根据自己的独特体验,创造性的再现了课文。)
3、第三次对话:
⑴ 分角色读第三次对话。
⑵ 用“一……就……”说话。
⑶ 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第三次对话。
4、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三、角色表演,情感定位
1、孩子戴上头饰,进行角色表演,可以加上自己的想像,表演后孩子评议。
2、召开新闻发布会,小记者采访跳出井的青蛙,让青蛙谈自己的所见所感。同时采访结束时小记者把自己想说的话对青蛙和孩子们说说。
(采用儿童喜欢的角色表演和采访的形式,给孩子提供一次语言发展、创造的机会。让孩子改变角色,走进教材,充当其中的主人公,设身处地地感受文中角色的内心世界。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知识,让认知价值和趣味价值成为“黄金搭档”。)
四、教师小结
师:从同学们说的这些,我们知道了青蛙为什么错了,就因为它生活的范围小,看到的东西少,见识就少,又不相信别人,自以为是,连天大这样的简单问题都弄错了。青蛙将永远成为一只见识短浅的井底之蛙。哪位同学帮老师解答一下,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生:……
师: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多用眼睛去看一看,并且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你将成为见多识广的人,可千万别像青蛙那样坐井观天啊!
五、拓展学习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能说说“坐井观天”的含义吗?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2、你觉得自己有像青蛙的地方吗?想一想。
3、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如果青蛙真的跳出井口,它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4、查查资料或者向些人请教,看看地球、月亮和太阳谁最大。
【板书设计】
井底之蛙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2知识、能力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
2、懂得故事内容。
3、学习全面看问题的思想方法。
思想教育要点:
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
弄懂为什么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有不同 ……此处隐藏15033个字……,从学生的学出发设计教学过程,通过自主识字,自读自悟,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等形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将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和全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优化教学结构.
4,将识字与朗读,词句教学与朗读感悟有机结合起来,重视整体读.
5,注意识字,写字和词语积累,注重创设识字和朗读的情境,使语文学习具有趣味性和审美性,充分体现形式话,内容实,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课前预习课文,自学生字.
2,教师准备识字卡片,cai课件和相关音乐.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调动情感
1,老师出示"我会想"图标,引入争论"天有多大".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自由想象天有多大,并大胆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
(通过讨论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对学习本课的兴趣.)
2,老师听音乐范读课文,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设置疑问,引入课题:"无只有井口那么大,不信你就听听下面的故事吧!"
(活跃课堂气氛.)
二,初读课文——识字
1,老师出示"我会读"图标,交待读课文的要求.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作个记号.
(自读课文,再次整体感知.)
2,老师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让学生有选择的读通.
学生多读几遍没读通的句子,再听听伙伴是怎么读的
(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展示和交流中读书.)
3,板书简笔画"水井".
三,自主识字,探索识记方法
1,老师展示生字,让学生在小组内认读,注意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已经认识的字,并读给学习伙伴听.
(培养自主合作识字精神.)
2,老师鼓励孩子说出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并在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在小组内说自己的识记方法.
(在活动中识字,激发学生兴趣.)
3,老师准备生字卡,请两位学生上台玩游戏—猜猜我叫啥,检验全班学生识字情况.
学生识字游戏:猜猜我叫啥.
(重视写字指导,体现识字与写字相结合精神.)
4,老师出示"我会写"图标,指导写字.
学生区别"信,沿,际"的字形,练习书写.
四,再读课文——读通
1,老师出示"我会读"图标,要求学生自由读,读通,读熟.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读熟.
2,老师播放音乐,指导学生配乐朗读.
学生配乐朗读,感受全文.
(在展示和交流中读书,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五,细读课文——感悟
1,老师根据学生悟出青蛙和小鸟的位置板书贴画.
学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
2,老师通过板书的变化,展现青蛙和小鸟的不同观点,做好情感的铺垫.
学生再读课文,找出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3,老师和个别学生交流,听听学生的朗读和读后的感受.
学生看图练读第一次对话.
4,老师深入学习小组听学生朗读,选择读得好的.同学在全班展示.
学生感悟第二次对话:
⑴读出青蛙和小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⑵用"因为……所以……"说说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的看法.
⑶实验体验:井底看天.
5,老师相机复现生字"沿,信,际",感悟积累词语:"无边无际,因为……所以……".
学生朗读感悟第三次对话:
⑴自由读,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第三次对话应用什么语气
⑵小组分角色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来.
六,再读课文——回归
1,老师倾听学生朗读,指导学生体会"自信,傲慢和诚恳,劝告"两种不同的语气.
学生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
(现整体感悟.)
2,老师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表演朗读.
(在活动中朗读,激发学生兴趣.)
3,老师放影cai课件,指导学生依据视频配音.
学生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表演.
学生依据画面,为自己喜欢的角色配音.
(培养有感情的朗读.)
七,续编对话——拓展
1,老师指导学生挖掘本故事的寓意:要做见多识广的小鸟,不做思想狭隘的青蛙.
学生说出你对小鸟和青蛙的不同看法.
2,老师与学生一起想象续编对话:
假于青蛙跳出井口后,他会怎样对小鸟说
学生小组学习,续编第四次对话.
学生全班交流续编第四次对话.
(续编对话,拓展知识,激发了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说话能力.)
【实践活动】
1,问问大人或上网查阅,看看天究竟有多大
2,把这个故事和续编的部分讲给爸爸,妈妈听.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15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课文。
2、认识三个字,会写三个字。
教学设计:
一、游戏激趣导入。
1、把作业本卷成筒用眼睛从纸筒里王外面看,能看到什么?拿开纸筒在看!对比哪个看到的东西多。
2、引入课题,板书课题,学生齐读。理解“坐井观天”中的“观”的含义。谁在井里看天?带着问题进入课文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生标出自然段,并圈出文中生字。
2、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3、同桌之前检查认读词语。
4、抽读词语卡片。
三、感知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文中的两个主人在哪里对话?他们一共有几次对话?
2、理解第一段话,板书课文插图,青蛙和小鸟的位置。
3、默读课文,画出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指名朗读。
4、指导朗读三次对话,启发不同语气。
5、师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6、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四、学习生字,指导写字。
1、指导观察字的结构及各部分在田字格的位置,提醒大家怎样才能把字写的正确、美观。
2、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3、学生描红、临写。
4、展评。
五、总结。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文中的青蛙和小鸟,你要做像青蛙还是小鸟一样的人呢?
六、作业布置。
你觉得青蛙要怎样做才不会错?假如他跳出来了,他会看到些什么?会对小鸟说些什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