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泼水节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快乐的泼水节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快乐的泼水节教案1教学内容:
唱歌《快乐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并能结合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来演绎歌曲。
2.能力目标:通过歌曲演唱,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想象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其团结协作的精神。
3.情感目标:了解少数民族的节日活动,激发学生探索傣家人民生活习性的兴趣,以及对音乐的亲近感。
教学重点、难点:
对泼水节的了解以及歌曲中附点节奏的掌握。“人人都像只水鸟”的节奏把握。
教学准备:
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看图片《播放快乐的泼水节情景和歌曲》。
(1)观看完图片,同学们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傣族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2)那你们知道关于泼水节的传说吗?
2.师讲解:关于泼水节的.传说。
3.好,刚才我们欣赏的是一首傣族少年儿童在泼水节里唱的一首歌曲,名字叫《快乐的泼水节》,让我们共同努力学会这首歌曲,走进这个愉快的节日。
二、学唱歌曲:
1.现在先听老师把这首歌曲演唱一遍。
听完了这首歌曲,同学们觉得这首歌曲的情绪或者感情色彩是怎样的呢?是欢快、活泼的还是悲伤、沉重的?(欢快、活泼的)。
是欢快、活泼的。另外,他们为了更好的表现他们内心的喜悦,傣族人们常常自唱的同时,敲起铓锣和象脚鼓。下面我们也来学学他们吧!
2.节奏训练:_.___∣____∣_.____∣_-‖(板书)
(老师边念边打,打出以上节奏,学生再模仿)
3.同学们刚才都完成得很好。掌握了这些节奏以后,我们再听一下歌曲,大家在听的同时可参照乐谱,听完之后老师有问题要问哦!
4.通过聆听和分析乐谱,大家觉得这首歌曲一共有几个乐句啊?(四个乐句)
歌曲共有四个乐句,同学们找得很不错。大家可以发现,哪两个乐句的节奏完全一样,音调也大致相同?(第一和第二乐句)
歌曲的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的开始部分旋律是相同的,只是结尾略有不同。
5.好,同学们跟老师唱一下这两个乐句的曲谱。
6.接下来老师想跟同学们来做一次乐句的接龙游戏,老师唱前两小节曲谱,请同学们接后两小节曲谱,让我们来试试看。
7.接下来请全体同学听老师完整地演唱第一段,心中可以跟着老师轻轻地哼唱。
8.请同学们跟着歌曲的伴奏,我们一起用“la”的声音,哼唱歌曲的第一段。
9.现在就跟着歌曲的伴奏,我们来试着唱一唱第一段的歌词。
10.让我们再来听一听歌曲的第二段和结束句,同学们也可以跟着歌曲的伴奏轻声哼唱。
11.在第二段当中,请同学们一定要注意“人人都像只小水鸟”的节奏,这有一点点小小的变化,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练习一遍。
12.让我们把这一句连着结束句一起来唱唱看。
13.大家一定要注意歌曲结束“哎啰”这俩个字,这俩个字前后有两个八分休止符。好,现在老师用手打节拍,同学们跟着老师的节拍,把结束句再唱一遍。
14.让我们跟着伴奏音乐一起用歌声来表达快乐的泼水节。
15.学生用各种形式演唱,如:接龙唱。
三、表现泼水节——学跳舞蹈:
1.泼水节是一个欢乐的节日,我们想个办法让歌曲变得更加热闹一些,好吗?
2.编创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
3.随着音乐全班表演。
4.请个别学生上台表演。
四、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领略了美丽的傣族风光,感受体验了傣族歌舞,过了一个欢乐的泼水节,用自己轻快的歌声,优美的舞姿表达了情感,同时老师也发现了同学们的聪明才智和舞蹈才能,你们真是棒极了!就让我们把这些美带到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去吧。
快乐的泼水节教案2教学内容:
《快乐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准确、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并能结合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来演绎歌曲如舞蹈,器乐伴奏等。
2、能力目标:通过歌曲演唱,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想象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3、情感目标:了解少数民族的节日活动,激发学生探索傣家人民生活习性的兴趣,以及对音乐的'亲近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泼水节的了解以及歌曲中附点节奏的掌握。
难点:对最后一乐句中的节奏掌握。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敏捷、好奇心、接受能力较强、对于新事物有很强的兴趣,在音乐的歌曲演唱教学中能够积极主动地运用音乐歌唱方式来演唱,做到声情并茂,但对于音乐的信息量还不够,在分析歌曲与歌曲的表现设计的能力还略显不足。因此,教师要去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让他们在音乐实践中体验、分析歌曲,完整地学唱歌曲,让孩子们不仅学到音乐知识、技能,同时也感受到美得熏陶。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欢迎走进解老师的音乐课堂,你们喜欢音乐吗?你认识哪些乐器呢?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乐器,想请一名同学为我们演奏一曲。(你知道刚才吹奏的是什么曲子吗?介绍曲子以及演奏乐器)引入傣族的泼水节。
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傣族有一个非常特别的节日,同学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
关于泼水节还有一个传说呢?(放泼水节传说ppt)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参加泼水节?让我们随着歌声走进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吧!。泼水节是不是很有意思,今天我们就学一首新歌《快乐的泼水节》(放泼水节课件,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课题,感受《快乐的泼水节》
观看视频《快乐的泼水节》。
看完视频之后,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三、学唱歌曲
1、完整聆听歌曲(教师范唱)师:听完了这首歌曲,同学们觉得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速度是怎样的?
2、打节拍再次聆听歌曲。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首歌曲的重点节奏。
(出示节奏
3、学唱歌谱
4、学唱歌词
a。唱第一段歌词
b唱第二段歌词
5、学唱结束句
下面一起来 ……此处隐藏2353个字……确、流利、感性地阅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全面积极参与创造情境、情感体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了解傣族人过节的喜悦。
四、重点难点:
1.感受用词的精准。
2.融入文本,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
教学过程:
确定目标,在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第二课时的教学形式主要是创造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境和文本对话。
一、营造氛围,激发情感导入:
上节课,我们第一次读课文,对泼水节有了大致的了解,学习了课文的第一个自然段,听音乐(<>响起),看图片(展示火红的凤凰花图片),师生背第一节。(开课:引入上节课学习的第一自然段,引入月光下凤尾竹的音乐和凤凰花的画面,让学生读一读,背第一节,进入情境。这种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即感受异地风情,想参加泼水节)
二.精读课文第二段,感受泼水节的欢乐。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关键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为学生创造情境,充分发挥想象力,体验情感,阅读情感。
A第二段的整体感知
1.过渡:想进一步感受快乐泼水节吗?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看完有什么要说的吗?(这是对第二段的整体感知,为以下教学铺平了道路)
3.过渡:你想参加吗?在这里,老师刚收到一个邀请,傣族人让我们去泼水节?大家快去准备,读1-2句,读完,以后再去。
B第一层1-2句,体现“做一个,读一读”
1.学生读1-2句
2.谈话:你准备了什么?
C.学生边说边做,理解几个动词(提及.端.滴.撒)表示动作.随机闻一闻,看一看,读一读。
1.齐读1-2
(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做,(根据我以前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学生会做充满兴趣),以感受文章单词的准确性,激励学生有兴趣阅读1-2句话。
2.第二层3-4句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在这里,我们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说话、表演和感知。因此,设计了以下链接。
过渡:课件显示脚鼓声,显示3-4句
1.开始泼水,自读3-4句,要求: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2.对话:你想到了什么?(这里学生的演讲很精彩,有描述书中的句子;有谈感情的;有问题;有表达对泼水节的向往)(学生畅谈想法,评论老师的相机)
3.体验:老师创造情境:同学们,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提起你的桶,拿起盆,拿起勺子,看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去泼水吧。学生们互相追逐,体验泼水节的快乐。师生互相模拟泼水
4.再读:阅读体验
5.展示傣族人过泼水节的视频。师生观看。
6.体验后,观看后,把你看到的和感受带入句子,然后阅读,男孩和女孩在比赛中阅读3或4个句子。(以上链接设计注重创造情境,激发想象力,体验感知,阅读水平,突破困难,让师生融入文本,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D第三个层次句
1.角色体验:师指一个学生,你身上湿透了,为什么脸上还笑?
2.生说:(略)
三、出示第五句,你来读。
4.老师说:怎么会不开心?难怪人这么开心。原来清水是吉祥的象征,泼出来的水会给人带来幸福。带着新的感觉再读3-4句。
5.生读3-4句。(这个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泼水的象征意义和傣族独特的风情,从而更好地突破重点和难点。
三.我对第三自然段的教学进行了弱处理
A.出示课件,《月光下的凤尾竹》响起。老师用音乐渲染气氛,读第一句。
B.第二句话,用音像手段烘托,让学生在音乐中唱歌跳舞,在鼓声中赛龙舟。在礼炮声中,在五彩缤纷的烟花中,泼水后感受到欢快温馨的场面,读出快乐,不忍离开的心情。
1.听音乐(二上音乐课本上《金孔雀轻轻跳》伴奏带响起)师生唱歌跳金孔雀
2.像脚鼓一样响,看:赛龙舟
3.听,看放烟火
4.老师和学生读最后一句话。4.回到全文给在场的老师听,让在场的老师听你的阅读,想去西双版纳过泼水节,激发学生朗读全文。
五、生字教学
1.出示生字:“吉”、“祥”
2.找生字的朋友
3.观察写作要注意什么?
4.师范写“祥”生字
5.生描红临写。
快乐的泼水节教案7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准确、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并能结合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来演绎歌曲。如、舞蹈、器乐伴奏等。
2、能力目标:通过歌曲演唱、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想象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其团结协作的精神。
3、情感目标:了解少数民族的节日活动、激发起学生进一步了解的愿望、探索傣家人民生活习性的兴趣、以及对音乐的亲近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泼水节的了解以及歌曲中附点节奏的掌握。
难点:”人人 都象只 小水 鸟”的节奏把握
教学准备:
1、学具准备:打击乐器 智慧节奏卡
2、教具准备:钢琴 小桶 水 “泼水节”影音资料
3、媒体选择: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节奏训练 8’
1、聆听歌曲
2、生说”自己心中的泼水节”
3、看”泼水节”的'影音资料。说”眼中泼水节”的感受。
4、游戏”节奏桶”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每个小组都可以获得一个小桶、但是小桶里都有张节奏卡、只有通过小组成员都拍对才可以获得哦!小组长过来领一下、小朋友们可以通过讨论、合作一起留下小水桶。讨论好的请立即坐正。”
师来回指导巡视。
“怎么样、有信心吗?现在请小朋友看大屏幕、大屏幕上一定有你们小组的节奏卡吧、好现在听刘老师和谁在一起?”
师拍节奏、生抢答、组长贴节奏卡。前面3组抢答、最后一组自答。
二 学习歌曲。 20’
1、听着乐句、摆造型。说感受。
2、找”相同的节奏型”把它读出来、比一比谁找的最快。
3、按节奏读”第二段歌词”师伴奏。
4、教师有感情的范唱、要求学生利用身体创新伴奏方法。
5、学生互学、自学。
“谢谢、你觉得老师哪句唱的最好听?能把它哼出来吗?老师觉得你都可以做”小老师了”教一教大家好吗?师时刻为声伴奏、卡好音准。
“还有谁、你记住了哪一句、做小老师好吗?”
“你还觉得哪句最难?谁能帮助他?”
6、随琴试唱第一段。
“那让我们把第一段来演唱一遍吧。”
7、感情处理
8、跟伴奏自学第二段
9、找出难点、师生共同克服。
10、跟琴完整”接龙”演唱。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