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读书笔记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体》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体》读书笔记1一部巨篇硬科幻小说!任何一部科幻甚至是玄幻小说恐怕都没有如此恢宏大胆的想象力与控制力啊!直接把宇宙、宇宙、宇宙给写死了!肆无忌惮想象力和运筹帷幄的掌控力!
不得不承认,很多大段的细节描述因为长篇的篇幅而被我忽略速读过去了。惭愧~但是另一方面,刘慈欣的想象力,逻辑能力,科学知识,心理学,博弈论……太强太厉害了!
说是因为这部小说,打开了一闪新世界的大门也丝毫不为过啊!
非常精彩的一部鸿篇巨制啊!有很多次,我都已经被其中的科学描述和逻辑推理而将其中的内容信以为真了!但是因为现在生活的世界观所限,谁又能断言他所言非虚呢?
此处仅举一例为例做结。倘若人类真的实现了冬眠技术,那么谁可以享有冬眠的权力呢?因为正如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所说“人人享有生存的权力”。冬眠意味着可能生存到具有长生不老技术的`世界!从而人们最基本的人权(生存权)就是不平等的了。这种“诺亚方舟”技术所带来的伦理问题要远远大于限制其发展的技术问题!一个科学技术发展道路上不可逃避的问题!
《三体》读书笔记2《三体》是刘慈欣的科幻长篇小说,讲述了地球文明与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斗争以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这部作品以其宏大的世界观、独特的科幻设定和深刻的人性剖析吸引了众多读者。
在小说中,刘慈欣构建了一个复杂的宇宙框架,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如黑暗森林理论、宇宙尺度、三体问题等。这些科学元素不仅丰富了故事情节,也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宇宙的本质。
此外,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十分鲜明。主人公叶文洁作为科学家和探险家的代表,她的坚韧和勇敢让人印象深刻。而其他角色如汪淼、史强等人的智慧和决断力也为故事增色不少。这些人物形象不仅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也揭示了人性的弱点。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感《三体》对人性的剖析之深刻。小说中的人物在面对生死、信仰等重大问题时,展现出了不同的态度和选择。这让我反思自己在面对困境时,会做出怎样的抉择。同时,小说也让我对人类的未来充满期待和担忧。
总的'来说,《三体》是一部值得一读的科幻作品。它不仅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还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深刻的人性剖析。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收获了许多知识和启示,也更加期待刘慈欣在未来能创作出更多优秀的科幻作品。
在寝室闲聊时,四个人谈及对《三体》的个人理解,越聊越兴奋,觉得不过瘾,我们共同一口气将《三体》重温了一遍。让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对人性的思考,在困境面前人类对于道德和生死的抉择。在乱世中,人性被践踏的体无完肤;在生与死面前,人类自救的最大阻碍是内心深处的懦弱;在恐慌至极时,人性的弱点——自私和贪念被暴露,后果是人类的灭绝。震撼之际还有反思,在文明面临灭绝之时,人类的选择直接决定着命运。科幻虽是虚幻的文化,但却能传达给我们悲悯的情绪。
《三体》不仅描述了人类在面对生死存亡时自私懦弱的一面,还更深入地探讨了人类在宇宙这巨大的宏观世界中为生存和种族延续做出的努力。在三体人刚刚与太阳系建立联系时,人类面对高于我们一个数量级的外星文明,族群中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面孔:一是以迎接三体人,寄希望于三体人希望他们能毁灭人类的ETO组织,他们通过扰乱人类科学界和其他思想领域的手段助纣为虐,为三体舰队降临地球做好准备。
在三体人封锁人类的基础科学发展后,另一派以联合国和各国政府为首的人类首脑高层针对地球文明危机制定了惊世骇俗的“面壁计划”,通过四位人类智者思考如何抵抗侵略者来解决文明灭亡危机。而其中唯一的成功者罗辑博士,在享受了十几年“面壁计划”提供的福利后,他最终摒弃了享乐和逃避主义,借ETO创始人叶文洁暗示的宇宙文明生存法则“黑暗森林法则”,想出了以同归于尽要挟三体人的`“执剑人计划”。他将自己余生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都关在地下防空洞内,小心翼翼地紧盯着头上那柄“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利剑,使地球与三体保持着脆弱的战略平衡。
与此同时,人类的太空军事力量也在不断发展,在经历三体舰队先锋探测器毁灭式的打击后,太空舰队差点一蹶不振。后又因为三体与地球建立的战略平衡而蓬勃发展,逐渐发展为独立于地球的新兴国家组织“舰队国际”。每一位太空军人都是为了太空防卫能够舍生取义的、可歌可泣的伟大英雄,不论是心志坚定的老一辈军人,还是新一代朝气蓬勃的军人,都为地球文明延续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在危急时刻那能够当机立断,选择逃离地球为人类延续保留火种。太空舰队“蓝色空间号”的舰长章北海就是这样果断的人,他下达了叛逃命令,为新生的流浪舰队文明做下了最艰难的决定。在最后太阳系被更高级的外星文明毁灭后,他们,便是最后的文明火种。
上面那些为人类延续做出努力与牺牲的英雄,反映了人性美好光辉的一面。而《三体》中一个女性角色,却将人类最为罪恶的一面暴露无疑,她有着一颗慷他人之慨的圣母心,在面对灾难时她总是将别人推出去承担责任和骂名,自己依然高贵纯洁的恶毒女人,她的存在,是作者对于人性中傲慢自私展示得淋漓尽致的最佳典范——她的名字叫做程心,她亲手将拯救人类文明的唯一方法扼杀,自己却借着别人的成果逃离被毁灭的太阳系逍遥自在。她受着别人的好,却一点点都不肯为大局着想。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她是本书中最大的反派,是毁灭人类的罪人,是人性中最丑恶的一面。
最后的最后,宇宙重归混沌虚无,新生的文明和老去的文明在宇宙这片黑暗森林中不断更替。这不禁让我们的思想投向了更深层更广袤的境地。《三体》中的人类,也不过是千千万万个在宇宙里苟且求生的种族,作者没有把目光局限于人类,局限于太阳系,而是将整个世界观放大到了宇宙之外,让我们心神激荡,神游天外,畅想未来世界的科技手段如何让现在的我们惊奇;也让我们为人类命运的坎坷而忧愁,辗转难安,甚至思考自身的命运以及我们的文明会不会也遇到存亡危机。《三体》一书充满作者对未来的奇思妙想,将笔墨着重于反映人类在宏观背景下做出的种种反应,对人性的思考,和智慧种族为了生存做出的巨大牺牲和不懈努力。人类和三体人都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他们都是为自身文明在宇宙这片黑暗森林下延续自身的普通而伟大的生命罢了。
我们这个世界自诞生以来就是矛盾的存在,因为要是追求极致的完美统一,那宇宙应该维持在高维的和谐中,也永远不要有任何的生命形式存在。有生命就有斗争,有思想的诞生就有矛盾的涌现,书中所描述的,或许远不如真实世界的人性复杂,善恶美丑自私伟大,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相伴发生的,无从逃避。我们想象不到人性恶的极限,但也不要低估人性善的巨大力量。《三体》中的危机是一场 ……此处隐藏7606个字……还是需要少数精英们的管理。
《三体》读书笔记13《地球往事三部曲》是刘慈欣撰写的史诗级巨作,是一部典型的硬科幻作品,也是中国当前最杰出的科幻小说。讲述了地球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书中对社会学哲学宗教人性以及爱情利用故事模式展示得淋漓尽致。
外星文明入侵地球在科幻作品并不是个新鲜的题材,但是当一部讲述如此题材的小说以描写外星人入侵前人类的反应为重心,以天文学和社会学的科学严谨的态度计算宇宙中可能的文明分布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历史家和预言者的眼光回顾展望人类文明几百年间的变迁和其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发展道路,并将这一切与有血有肉的个体命运紧密结合,以中国人的民族情绪最能接受的的表达方式写出时,它就具有了超出一般大众通俗读物的意义。
小说中的外星人—三体人被设置为拥有高科技、思想完全透明、无法进行欺骗和窥探人心的生物。面对三体人,地球上的人类毫无秘密。但地球人也有自己不可攻破的堡垒,那就是个体思维。小说在这样疏离于现实的逻辑背景下发展,平添了许多惊异感、阅读期待和探索的喜悦
《三体》是一部多重旋律的作品:此岸、彼岸与红岸,过去、现在与未来交织成中国文学中罕见的复调,故事的核心竟然是我们熟悉又陌生的文革。当主流文学渐渐远离了这个沉重的话题,大刘贲然以太空史诗的方式重返历史的现场,用光年的尺度来重新衡量那永远的伤痕,在超越性的枧野上审枧苦难、救赎与背叛。这一既幻想又现实还科学的中国版《天路历程》,疯狂而冷静,沉重而壮阔,绝望而超脱。
文革仅仅是《三体》的起点,我个人认为,书中最精彩的部分,是以虚拟游戏的方式展示的三体世界历史。这是一个游戏,游戏背后是一个遥远星际文明二百次毁灭与重生的传奇,游戏中的人物却是孔子、墨子、秦始皇、伽利略、葛力高利教皇、牛顿、爰因斯坦……古今中外各路人马走马灯似的上场。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狂欢,历史、文革、三体又构成了另一个意义上的`三体关系,它们之间遥相辉映而又扑朔迷离,在最不可思议的生存景象中蕴涵着触手可及的现实针对性,把三体系统的复杂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读完《三体》,去看窗外的夜空,感觉已然不同。世界再也不像以前想象的那样了。一百五十亿光年的范围内充满重重杀机了。那是一个捉摸不透的黑暗森林,而且是一个无比真实的原始丛林。这一瞬间我几十年来关于宇宙的看法都被彻底颠覆了。我想,这恐怕也就是科幻小说所独具的强大的思想的魅力。
《三体》读书笔记14不知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言去描述读完这本书的感受,只惊叹读者的想象力,可能也只有无限想象力可以与这浩瀚的宇宙共存。面壁者计划、执剑人、黑暗森林法则三维思维甚至多维的空间切换…我好像脱离了现实,沉浸在作者的想象中,时或还带入了自己的现实。
作者在恢弘的描述未来世界宇宙空间的时候,也在适宜的时候折射了许多现实。
在与三体对抗的过程中,不论是罗缉还是程心,他们在群众心中的地位一直在两极化跳动,人性诉求有着跳跃式变化以及人“乌合之众”式的.效应,这也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的。
大刘在文中另一处写到的人性也很打动我:“基因中与身俱来的特质,很难改变,选择程心是必然的”,三体已经推算到了人类的选择,或许很多事情不是冥冥注定,而是基因选择。
文中还有多处视角的转化,从描述人类个人的内心,到描述三体人的先进,当你还惊讶于三体高级文明的时候,三体文明突然被摧毁,视野转向了更无垠的宇宙。
文中多处的物理学知识,让纯文科生的我读起来有些困难,但作者对科幻世界的描述,又让我们舍不得停下。
渺小的我们,希望能有丰富的想象
《三体》读书笔记15中国作家刘慈欣的小说《三体》获得了雨果奖。据说,这是科幻小说界的诺贝尔奖。在此以前,我们没有听过雨果奖。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得此奖,也是亚洲人第一次得此奖。刘慈欣让我们知道了雨果奖,同时我们还知道了刘慈欣,一个电厂的工程师。
中国人对于科幻,是不是有点先天不足?好像不是。看中国最古老的故事《山海经》,天上地下,高山大川等的涉及无不包含。中国人类文明早期的文学创作,哪一篇不是幻想。留存到今天,一些上古的神话如《共工触山》、《女娲补天》等,奇诡的想象,神奇的结果,是先民们对于不可解的自然给出的期望,也是个人崇拜的绝对产物。及至到了“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依旧是今天人想象不出来的浪漫。
这些,算不算中国的科幻作品?当科幻变成了现实,科幻不再了。许多优秀的科幻作品,天马行空的步调,是外国人对于我们的馈赠。前段时间,一部纪念藤子·不二雄的电影《哆啦A梦·伴我成长》的热映,很能说明什么。《哆啦A梦》流行了多少年?我知道我的孩子很喜欢,比我的孩子大十几岁的那帮孩子,一样地喜欢。那种没有什么文字的漫画,我曾经以为是小孩子的读物,后来发现中学生捧着的时候,也是津津有味。稍稍做了一点点调查,原来这套书不是一般读物,而是地地道道的科幻。
哆啦A梦这个模样怪怪的东西,本来是一个失败的造型,从未来来到了现世。他的出现,是为了帮助大熊。在最新的电影里,角色的功能没有改变。懒懒的大熊,每天迟到。他不爱背书,不认真学习。某一天打开抽屉,看到了千年不变的哆啦A梦蹦了出来。哆啦A梦大口袋里的神奇玩意儿,使大熊成了令人瞩目的明星。如意门、竹蜻蜓等,是哆啦A梦最常用的法宝。凭借这些道具,哆啦A梦带着大熊,看到了未来大熊成年以后。
大熊看到了,他如愿娶到了静香为妻。由于惯常的'拖拉,婚礼他没有按时到,由此引发的种种闹剧难以收场。他还看到了,职场上的自己,保持了少年时的坏毛病,很难做出大事儿。一次次难堪的经历,少年大熊在高处远远看着。他为自己的未来行为羞愧。经过哆啦A梦的帮助,窘迫的大熊一次次化险为夷。人生的美好终于被他发现并享受。当然,那也是他在高空看到的未来结局。
时间到了。哆啦A梦要离开大熊回到自己的家。临别的时候,他给了大熊一个能力,凡事只要说出来,就会得到一个相反的结果。这样其实也是因为大熊的好吃懒做。没有了哆啦A梦的大熊,忍不住放声大哭。一边哭一边大叫再不要看到哆啦A梦这个朋友。哈哈,结果是反的对不,随着大熊的叫声,哆啦A梦又来了。电影名字叫“伴我成长”,伴随的大熊的成长,何尝不是众多读者的成长?女儿在电影放映的第一时间,给了我一条短信,看《哆啦A梦》了。于是,我在扬州迅速看了一遍。
相比创作在几十年前的《哆啦A梦》,那些小叮当常用的道具,今天已经很土了。就是在日本,也早就有不同的科幻作品超越了哆啦A梦。但是,哆啦A梦这个艺术形象,与他的竹蜻蜓如意门一起,是打不破的经典。后来再多的形象,也没有超越几代人对他的喜爱与推崇。今天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幻想造成的幻象,远没有那个小口袋里隐藏的众多可爱的道具有魅力。
藤子·不二雄死了,哆啦A梦还活着。我们在少年时看了“大闹天宫”,今年又出来一部“大圣归来”,我们的科幻主角还是孙悟空。据说刘慈欣的《三体》已经纳入了拍摄计划,不久我们便可以看到最新题材的科幻电影。但愿,电影能像小说一样,给人以惊喜。毕竟,寻找外星人,是全世界人类热衷的话题。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