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天道》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天道》观后感1电视剧《天道》改编自豆豆长篇小说《遥远的救世主》,可以说这是一部神奇的电视剧,能像这次一样看过电视剧后能不断沉浸在剧中的情节和台词中不能自拔的情形不多。老公先看的,连续两次看到了凌晨两点多,如果不是第二天要正常上班,他真想看个通宵。没见他这样的,我将信将疑地拿过他看完的第一片(我们一家都爱看碟,三口人三台DVD),没想一看就入戏了。剧情结构太新颖了,女主人公在第一集就死了,之后的倒叙中,每个情节都让人揪着心。那两天刚好没什么课,24集不知不觉就看完了。看过后,总觉得有回味,总是想发感慨,昨晚我们聊起了观后感,到凌晨一点还觉得意犹未尽。我向老公建议不能把这部碟片送人了,有空还要看看,总觉得里面的精髓部分还没有搞懂。本剧男女主人公浓墨重彩的经历以及令人感叹的爱情故事创造出了一种超然背叛的意志。全剧以跌宕的故事,个性鲜明的人物,看似毫无温情的商场让人们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
一、男女主角:
丁元英(王志文扮演),一个留德的精英级人物,大彻大悟、大智若愚的人物,为了良心甘愿资金在国外被冻结,回到祖国找个安静的古城过隐居的生活。说他生活奢华不为过,一套音响设备值40多万,一面墙的架子上摆满了国际著名曲子的光碟,并且有着正天集团老总韩楚风这样级别的挚友,更不要说还有芮小丹这样的红颜知己相伴身边;而说他贫穷也不假,房间里除了音响及基本的生活用品以外简单到几乎家徒四壁,穷到要变卖心爱的唱片才能吃口方便面度日。然而,奢华也好,贫穷也罢,他离不开音乐,离不开茶道,离不开思辨,离不开谈经论道。商场上的人说他是鬼才,烧友们说他是土匪,而芮小丹说他是“极品混混”,其实他是真正的大智若愚的文化人。
芮小丹(左小青扮演),一个尽职尽责尽忠的人民警察,有素质,有深度,从一曲《天国的女儿》开始陷入对音乐的痴迷,陷入对丁元英的至爱。她的经典的一句话是:女人和男人对话的方式只有两种,要么躺着,要么站着。为了能站着与丁元英对话,她对自己有了觉悟,对元英曾给她讲过的道理有了觉悟: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由此,她也深深慨叹:神也好,道也罢,更不要说佛,其实就是实事求是地按自然规律办事,但实事求是地做一件事为什么就那么难呢?为了证明丁元英对她说的“文化属性”的作用,更为了能证明丁元英对她的爱,让丁元英“给她留点念想”,也为了对王庙村进行扶贫,她向丁元英提出要个“神话”的礼物,为此,丁元英感慨地说她:聪明如你的女人不多,奢华如你的人不多。
二、值得品味的台词: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国人在很多时候都忘记了一切都要靠自己的想法,始终把希望寄托与别人,而不是自己。”(丁元英)什么样的文化就决定着什么样的命运,神即道,道就是自然规律;而神不是外来的,神就是你自己,所以,不要靠神、靠别人来救你,其实,只要遵守自然规律,你就能救你自己;如果自然规律已经来到你的面前,你想有疑义都不行。
“神即是道(天即是道),道法自然,如来。”“只有觉到、悟到才能有所为。”文化属性决定了命运,每个民族、每人都有不同的文化属性,而这种根深蒂固的文化又是多么的难以改变,对一个明白人来说又是多么的无奈,丁元英的文化属性也就决定了他只能被普通的传统文化熏陶的劳苦大众看成是另类,即是另类,所以只能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过着独特的生活;那么,到底什么是文化属性,应该是知识、认知态度、价值观、人生观、思维能力尤其是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文化属性就是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抽象的东西,却又蕴藏着非常神奇的决定性的力量。
“佛说:见山是山,看水是水,我依佛法如实照观,看摩登女郎是摩登女郎,看红颜知己是红颜知己。”“悟到了才是自己的。知即是不知,不知既是知。”
小丹:你怎么看女人?说心底的那点东西。
元英:女人是形式逻辑的典范,是辨证逻辑的障碍,我无意摧残女人,也不想被女人摧残。
小丹:女人就这么难养吗?
元英:红颜知己自古有之,这还得看男人是不是杯好酒?自古以来能有几个男人把自己能酿到淡而又淡的名贵,这不是为之而可为的事,能混就混吧。
剧中还有很多参禅的语言,对于善于形象思维的我来说很难参透里面的深刻含义,但越是这样我就越是觉得值得一看,有深度,长见识,受教育。至少看过这个剧后,有些事情更加看得开了:如果不能转变自己的观念,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就不要去妄加评论别人的是与非;如果坚信自己的做法是无愧于心的,就不要在乎别人的作为在你面前道德与否;谁违背自然规律谁就背离了善终正果;要用包容的心态看那些不正当的现象体现出来的文化属性,这样,似乎你的文化属性就略高于彼了,这不是阿Q精神,而是自然规律:什么样的文化属性决定这什么样的思维和行为,因而就决定了什么样的命运。如果你认为正确的东西始终在你面前找不到光明的市场或方向,那么,当前的社会文化属性就是如此,依你个人的力量也左右不了,如果不想同流合污,那就只有超然地去看待了。说到此,好像一切的想不通都可以说得通了……
三、剧中三个人的死
林雨峰的死。林死前说过:“原来人是可以被憋死的,就这样吧。”其实,他可以不死。但我觉得他的意识里多少有些嗔怒。乐圣音响,只有矛没有盾。在一往无前的冲锋中突遭当头一棒,这么个刚强的人该如何屈伸呢?他选择了微妙的自杀,临死他还要费劲心机造成疲劳驾驶的假象,他救不了自己。
刘冰的死。刘是小人物的代表,但不是普通小人物的代表,而是极端小人物的`代表。既是极端的小人物,就有极端的做法,极端的做法导致极端的后果。刘冰向往富裕的生活本来没有错,但他的做法是在不惜伤害他人的利益为自己谋利。所以他的下场是可以预知的,志大才疏,用心不良,这种人本来不会有好的下场。贪婪害了他。
林与刘的死不是丁的错,是他们的性格缺陷导致了他们的悲剧。同样,芮小丹的死也不是丁的错,是芮的不昧因果的生活态度让她坦然面对死亡的。芮的死是悟后真修,死的明明白白,轰轰烈烈,是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活得不简单!火药爆炸的刹那,我眼泪划过脸旁,心如丁元英吐血般的沉痛。小丹走了,成为天国的女儿,遥远的救世主。开始不理解小丹临死之前打给丁元英的那个电话,在感性上认为可以原谅,因为丁相信丹,剩下的只有为丹祈祷,但理性上不能原谅,或许丁元英说一句话,就能改变小丹的命运,但他没有说。后来,我更理性的想,丹临死之前打给丁的那个电话,丁如果说了什么,丹的命运如果还是如此,那么别人是不是就不会误解丁对丹的感情?这个其实是看待这段感情的旁观者为自己内心深处求得的一片心安而已。小丹已经意识到了,只 ……此处隐藏12220个字……我期望的沟通。沟通未必是用嘴说的,可以用心感受。
我想我是具备这样的'灵魂,或者至少,我是期望在人生中不断地寻找这种雄性本身的灵魂。什么叫匠人,什么叫大师。匠人做到顶儿就是个手艺人,没灵魂。大师,有灵魂,境界上去了,拈花一笑。大众,永远是落后的。永远是把大师和匠人在匠人的技术层级去比较,所以社会的评价就摇摆。“博观约取,厚积薄发”,于无声处听惊雷,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一旦大师憋过了劲,横空出世,又有一帮XX跟着吹捧,其实他们并没看懂。
而对于想超越这个境界的人,千万别在乎短时期,甚至一定长的时期内大众的评价,这就是所谓的不在乎。想起纳兰容若的那句“空负凌云万丈志,一生襟抱未曾开”,年少时为此而兴奋,现在,无所谓,不开就不开,已经追求过了叹什么叹。想流芳百世,想大众认可,找不自在。这让我想起来某个牛逼的人说的“原谅他们,因为他们不知道”,大众永远是愚昧的。其实不是不在乎,是不值得在乎,评价体系不一样。
而对于个体,关键在于不燥,稳得住。这是我现在面对的东西。我在把握。根本不需要浮躁,七八成都把握住了,现在剩那两三成,也不急,慢慢来呗。享受这个过程。
我围绕在呼唤中,如同莫言笔下的肉孩儿,被肉们呼唤。身边,那青瓷,那梅洛红,那玻璃杯和玻璃杯里的清茶,甚至盘中的鸭脖、鸭胗,那白瓷花瓶中盛开的百合,瞬间都有了生命。我听到呼唤,来吃我,来嗅我,来喝我,来看我吧!你强悍的生命和灵魂让我们的存在有了意义,被这样的灵魂升华才是我们存在的意义。
我享受这种表达的欲望和自由,享受这种冲动。
《天道》观后感14电视剧中最常听到的是文化属性这个词,我想作者写这部剧的深层含义就是为了让观众和读者重新思考我们的文化属性。重新的站在彻底的角度来思考很多我们常人观念中的思考方式的电影。
丁元英的思想是自由的,但是他这种超乎自然平常的、有点冷漠的思想,给他的生活也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不适合与一般人的亲密关系。在这个传统文化很重的社会,丁元英对传统文化有着很大的`成见,同时,他对世界对他人的友好却没有得到一般人的认同。他的“法即倒,道法自然,如来”的佛道思想,交叉结合了现代的科学理论,佛家思想,道教思想。同时,他看透世事是依靠自己掌握的自然法则,依靠法则办事。
比如在电视剧的中心音响公司来实现王庙村的脱贫之前,用了很多的生活细节来展示丁元英这个角色。在其父亲得了脑血栓之后,居然问医生的问题是如何让父亲死,其在与母亲讨论养儿防老的这个观念上,也是表达出了与传统观点大相径庭的观点。在前面的剧情中说了,丁元英是一个超越常人思维,对传统中国文化有着极大成见的人。或许是人家的思想摆脱了文化属性的束缚,实现了真正的思想自由。
本电视剧的核心是格律诗公司的创造及其为王庙村脱贫的事件,实现扶贫的关键是杀富济贫,就是使用市场的杠杆在音响市场找龙头公司口中分一杯羹。充分利用了国内发展不完全的农村合作形式的工作坊的特点。在企业人的眼中看来,这是国内市场的不健全造成的。这也是印证了一句话硬币永远有两个面,有正面的必定会有负面,有优点必定会有缺点。
同时,格律诗和乐圣之间的官司风波中的三人急忙退股权的行为,说明了很多人的法律观念,电视剧直接斥责了很多人的法律观念,认为法律一定会尊重事实,保障正当人的合法权益,其实,法律就是一个工具,保证生活在同一个社会中的人之间的运作。
最后从刘冰的遭遇来看,贪欲吞没了他,现在社会上不是很多贪欲满满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行为,没有反思自己,最后被自己的欲望给吞噬。是一个很为可怕的结局。
很是惊叹十年之前的电视剧,其中蕴含的观念也更为开放。真的很难相信这十年前的电视剧比现在的更为开放。
《天道》观后感15最近看了《天道》,感触颇深。很想知道作者豆豆是谁,是个什么样的人。
于是我开始在各大搜索引擎里搜罗这个人。在几乎翻了个底儿朝天后,我的唯一收获就是她是个女人以及她的其他作品。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对于她这个级别的所谓文化人,在网络上的信息应该是一抓一大把的。
想想,比起把自拍照片和视屏放到网上哗众取宠的人,豆豆的确没有同流合污的必要。她能写出《遥远的救世主》就足以证明和体现自己鹤立鸡群的思想高度了。
之后我便开始在卓越、当当、淘宝上想买一本05版的,全部脱销。很想概括一下《天道》,但不知从何说起来的恰当。本以为丁元英是一个出世之人,看来不是。这也许就是他不是人也非神的缘由吧。对他最好的定义只能是鬼,是极品混混。说他是鬼,他的思想不能仅仅归结于学识,而是悟,悟的是道神及道,道法自然,如来,在觉悟中得到自我价值的认同,得到升华。
他能够站在局外的一片高地,凌驾于众人之上,拿捏着世事的偶然与必然,精确势态的走向和人的心理。说他是极品混混,他从不干一些实事或者说是具体得不能再具体的琐事,因为他不需要,他的朝圣者,饥渴之众会为能替这个人办任何一点事而踏实。他几乎不向人提要求和索取什么帮助,在自我意识上便高人一等。物质生活简单得可以到极致,但精神的慰藉和寄托或者说宣泄则要求甚高,绝不是什么平庸之辈可以效仿的。他是用思考混事的魔。
他与出世的境界只有一步之遥,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痞性太重。那一步正如一步登天之不可及。我一直认为,多数想要出世的.人必先入世,在混沌中搅个昏天黑地,在起起伏伏中体味过人生,超越了泛泛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最终才能到达新的起点。
这个世道的芸芸众生都在忙着挤入世事,在边缘徘徊。道,为事物的自然规则,道法如来势不可挡,按规则办事的是神。那么芮小丹是什么样的人呢?是天国的女儿吗?或许吧。生活中的丁元英少有,小丹可谓凤毛菱角。我,努力想让自己明白,痛苦煎熬;我尝试着糊涂,为时已晚。不知道自己是谁的,就是自己。知道自己是谁的,已经不是自己了。小丹,活得自性,自在,也就是解脱。这种解脱,拿起一些,放下一些,都是自在。许多人讨论她的死,且不去评论她该死是活。
她的死有其必然性也是可以为也可不为的。只有与歹徒放手一搏的才是真正的芮小丹,因为她是刑警。在我们看来,她可以有很多选择。但有时人就是如此,在那时,容的她分析利弊,权衡输赢吗?不是她做出了任何抉择,或许是命运向她伸了伸手。
以丁元英的判断,不难预料会发生什么。但他什么也么说,有人指责他的默然。他太了解小丹,太爱她,放开了手,攥紧了心,他们共同的天国之恋成了永恒。死,阴阳相隔的悲剧似乎更有文学的艺术价值。不死,小丹依然是一名优秀的刑警,未来也许就会如他们设想的海阔天空那般恬淡。人间多了一对神仙眷侣。之后,又是一些难以预见的情。人死,最怕有遗憾,此时此刻的终结,今生无憾。
痛苦和满足赋予这段恋情以永恒。我如此一说,这仿佛成了一部爱情小说。但绝非如此。其中的哲学、政治经济、市场经济、心理学、佛教、道教、乃至圣经等等都有作者独到的觉悟。只是我才疏学浅,耐性不算足,不想一一剖析。也不是说这部书就无可挑剔,其中不乏一些逻辑小瑕疵,但可以理解。这个时代需要《遥远的救世主》这样的声音。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