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篇1第一眼看《不抱怨的世界》,说实话没什么感觉,在我还没有任何反应的时候它已经在我手里了,既然这样,那就了解了解它好了。
在看完第一节的时候,我就被这本书有所吸引,但不能说深深的,以前对这种几百页都是“讲道理”的书,可以说是很排斥,我也不知道这本书是哪里吸引了我,让我有要把它看完的冲动,也许是因为它所讲的道理正是自己身上发生的,所以会对它感兴趣。
这本书主要就是鼓励大家快乐的生活,而不是抱怨生活,利用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反应当代人的生活状况,但是很多人都不愿承认自己是个爱抱怨的人,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到这本书的“传播者”——紫手环。
作者威尔.鲍温和大家玩了一个游戏,而这个游戏的主角就是上面所提到的紫手环,游戏规则是这样的,大家把紫手环戴在手上,一旦你发现自己抱怨了,那就把紫手环从这只手移到另一只手上,一直重复,记录一天你所移动手环的次数,看看你到底是不是个爱抱怨的人。如果你可以做到坚持21天不抱怨,那么,你就成功了,不要小看这个游戏,告诉你,这是个挑战,不信,你试试。有人问,为什么非得是紫手环,说实话,紫手环只是这个游戏的象征,其实它没什么意义,你可以随便一个手环,甚至是随便的一个东西,只要在你抱怨的.时候可以移动,提醒你的东西都行。当然有人会说,这根本就没什么用,那么你就错了,在你移动紫手环或其他东西的时候无形中就分散你的注意力,而人的正常反应都是觉得自己又抱怨了,所以想要停止这列行为。而时间一久,习惯也就形成了,没有谁会喜欢满腹怨言的自己。
爱抱怨的人是不招人待见的,这个道理想必大家应该都知道,如果宿舍里有一个人心情不好,那么整个宿舍里都是压抑的气氛,你的个人情绪会影响你身边的每个人,像这样的人,我们不自觉的就会反感,讨厌,谁会喜欢让自己不开心的人呢?所以说,抱怨很能影响一个人的人际关系,你每天拉着的那张脸,会让别人看着都难受。不要不相信,你试着换位思考一下,你喜欢每天都唉声叹气的人吗?你喜欢每天都看到沮丧的脸吗?如果你也不喜欢,那就试着玩玩我们的紫手环游戏。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篇2近段时间看了美国著名的心灵师威尔·鲍温写的一本《不抱怨的世界》,里面没有高谈大论,里面没有靓词美语,有的只是一个个平凡的小故事。恰恰就是这些小故事,让我从中感受颇深,偶尔忙中偷闲,就不禁就会去想一想:抱怨是什么,又有什么影响?人为什么要抱怨?怎样才能消除抱怨?
首先,抱怨是一种病,一种否定他人、同时也在否定自我的心理疾病,这种病具有流行性与传染性。疾病是将人的身体机能搞垮,而抱怨确是将人的意志信念搞垮。抱怨是一个人对自己工作,生活,学习,周围环境不满意时,不自觉或无意识地向周围同类遭遇、相同处境人"真情的吐露",这种"真情吐露"往往会引起周围"同类人"的共鸣,于是抱怨人群变得越来越大,抱怨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广。
俗话说:"说着无心听者有意".抱怨若流露于他人,常常会损坏人际关系,让别人对你产生不信任感,让别人认为你是一个不靠谱的人,一个不敢担当的人,一个没有秘密可言的人。抱怨若对着自己,将会使自己的情绪消沉,长此以往,可能成为罹患抑郁症的导火线。
抱怨的人往往是弱者,通过向他人诉苦、抱怨来减轻或消除自己的压力,或者是博得周围人的同情与怜悯。但是,抱怨多了,抱怨久了,就成了祥林嫂了,不但得不到别人的同情,反而招来别人的嘲笑与奚落。
有位哲人曾说过:抱怨过去的困苦,将导致未来的困苦。所以,抱怨是一种病态的情绪表现,是一种心理上的疾病。
抱怨是一个人惰性的反映。当一个人抱怨时也就代表着这个人放弃了主动改变自己周围不平等现状的观念,放弃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去拼搏的勇气,放弃了初入职场时豪言壮语的信念,放弃了曾经也会面对困难时的坚持。因为他没有理解到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没有理解到不去拼搏就不会成功的道理,没有理解到不坚持到底就不会取得最后胜利。
抱怨是负能量。抱怨,不仅在于是对他人、对社会的否定,更是一种负性情绪的表达与传播,更折射出抱怨者心胸的狭隘与认知的偏激。其认知不仅是单向度的,更是受着一种极端民粹心理支配:他们内心里就把自己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篇3抱怨在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是一种司空见惯的行为,看完《不抱怨的世界》,受益匪浅,认识到“不抱怨”的内涵。书中说:“我们之所以会抱怨,我们就和我们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样:我们察觉到抱怨会带来好处。优秀的人都不抱怨。想一想:人发怒时,怒气会毒害我们自己的血液。伤人伤己,进而抱怨无际于事。
在书中我看到了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样,突然发现自己是一个如此多抱怨的人,心中多了些不安,书中的一句话让我醒悟:“诚实面对情绪,安于自己的不安,对发现自己的不足不必惊慌,既然已经产生了,就应该诚实勇敢的面对它;就应该去想办法结束它,也才能最终安于自己的不安”。书中就是要求我们勇于剖析自己、找出不足、勇于改变自己。由少说到学会沉默,再到安于不会沉默,再到安于不说的状态,最后就能真正拥有“不抱怨的世界”。当我们没有了抱怨,我们的心理就只剩下快乐,当人人都抛弃了抱怨,那这个世界就肯定更加和谐。
其实这世界不公平的事情太多,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又难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和失败。所有这些事情,都让人感慨,令人难免抱怨不已。每当这时,有些人便不能正确对待,产生不满,引发很多牢骚和抱怨。抱怨是容易的,正如心理专家所言,“抱怨带来轻松和快感,犹如乘舟顺流而下,那是因为我们是在顺应自己负面思考的天性。停止抱怨,而改用积极的态度去欣赏事物美好光明的一面,却需要意志力。”虽然本书中教导我们不要抱怨,但我认为不抱怨真的很难,人离不开抱怨,但切忌抱怨后不要一直轮回在抱怨之中,这样既解决不了问题,又影响个人情绪,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对身体也有很大的伤害。书中主人公的.狗被车撞了后,就差点让他自己成为了愤怒及抱怨的奴隶,是理智让主人公在抱怨的行为中停了下来,没有让事情更糟糕,而理智就是内心世界对自己行为的理性剖析与理解,而这一切都是“不抱怨”所能给予我们做到的。
最后引用比尔·盖茨的一句话“人生是不平等的,去接受它吧。请记住,永远都不要抱怨。”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篇4早已听闻“紫手环”的魔力,终于有机会体验一回。但正如《不抱怨的世界》开卷语所说的,“紫手环”只是一种象征、一种媒介、一种手段,最根本的还是改变自己的内心。或许要真正达到“不抱怨”很难很痛苦,实在这只是寻找内心平静的一个过程。
莫生气”道:“人生就像一场戏 ……此处隐藏5391个字……自己的潜质没有得到展示、领导对自己不重视、单位对自己不公平,因而在思想上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根本就没有去思考怎么更好的完成工作,完成业绩,不尽心尽力的去完成工作,一味的只是在应付工作,无论上面给你下发多少任务,你都是没有办法满足也没办法完成的。
最后就像书上说的“凡是你所渴望的东西,你都有资格得到,快朝梦想前进吧。不好打压自我、替自我找借口,或是假借批评和抱怨,将注意力转移。你就应要理解不安感来袭,同时在这样的时刻支持自我。”看完这本书,我觉得天下只有三种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我的人,就应试着领悟接纳自我;抱怨他人的人,就应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请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你的愿望。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篇13这本书用一个手环向我们传递了“抱怨不如改变”的生活理念,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满意和抱怨的心理。有的人会很明显的表现出来,影响到自身的情绪和行为;有的人则深埋心底,却也同样为这种心理左右了自身的行为;有些人的抱怨,甚至不为自己所知道,只是一种潜意识的抱怨,这也同样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左右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对天灾人祸、对生活际遇、工作不顺等多方面的抱怨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之中,而书中提到了很多有意无意的抱怨情节也证实了这一点。
对于我来说,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当中,同样有着些许抱怨,下面简单的谈一下我读了这本书之后的一些想法:
首先在读完这本书的目录和第一章节后,我也给自己制定了三个21天的目标:
一、减少口头上对他人有意无意间的抱怨;
二、减少口头上自己对生活和工作的抱怨;
三、减少内心对生活和工作中的`抱怨;
在前一周的时间内,每天目标控制在5次以内,第二周时间,每天控制在3次以内,最后一周时间,每天控制在1次以内,在将近一个月之后,终于减少了抱怨,完成了这个小目标。
其次是感恩困境,并赋成功予困境。从内心里告诫自己,很多成功的经验并不是在顺境中积累出来的,而是逆境中不断磨练出来的。曾经的我也会抱怨很多生活和工作中的不公平,但是很多情况下它都是存在的,但是如果我一直在抱怨,而不是把有限的时间放在如何努力上,那么所谓的不公平可能在我们眼中会变成更加不公平,因为在我们抱怨的同时,可能那些被我们抱怨的“他们”正在努力,而我们就会被落下的更远。曾经也有人说过,如果你感觉到很累,那么说明你在走上坡路,我也经常用这句话告诉自己,在面对困境的时候,减少抱怨的时间,用有限的时间去想出可以改变境况的方法,并以终为始,逐一突破。
抱怨是最浪费时间的无益举动,只要我们以正确的心理看待困境,不抱怨,不苦恼,困境也终有可能成为一种财富,一种磨砺,并以此成就我们的人生。《不抱怨的世界》给了我一场心灵的洗礼,对我的生活和工作态度都起到了相当积极的影响,这就是我对它的解读。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篇14《不抱怨的世界》是我读完之后感触最深的一本书。我们都喜欢抱怨,但是又不喜欢听别人抱怨,我想这是人的共性。
威尔·鲍温在《不抱怨的世界》一书中不留情面地指出,“我们抱怨,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许多时候,我们并非意识不到这一点,但就是不愿意直面,并且积极做出改变,有时候,随着心理的惯性,也不知道如何改变。不过,改变不如意的现状,也是人类的本性,抱怨带来的消极作用,人们意识到了之后,还是会有改变的欲望自然升起。当改变随着情绪上的抵触被带进了生活,就由“有意识的无能”踏入了“有意识的有能”。
我们开始留意自己的言语措辞,以沉默代替抱怨。这实在不是一个能轻易胜任的挑战,尽管抱怨和评断如口臭般污染着自己的生活环境,但习惯性的东西总是会带来安全感,即使是替代式的。我们常常在努力维持不抱怨与落回现状之间挣扎,改变自我的勇气、不懈地自我觉察,共同打造了一把神奇的钥匙——这把钥匙,让我们长久以来封闭着的意识缓缓敞开。
对旧有习性的挑战必然带来生活层面上的某些变更,鲍温温和而又坚定地指出:在这场把生命导向光明、积极的内在改变中,如果其他东西的确是阻碍,工作,或者朋友都应该考虑放弃。
《不抱怨的世界》并非是一部阐释观念或解析心理的作品,而是一场“不抱怨运动”的发起、描述、记录与召唤。正是那些已经改变了全球数百万生命的事例,展示了抱怨的普遍性,以及相似的.蜕变流程。
放下抱怨,这并不等于在困境面前不作为,或者放弃对社会不公正的言说权。带有负面情绪的抱怨,恰恰才是不具建设性的消极。而源于生命的热爱,并由此生发的感恩、宽容和同理心,也不容任何机构以任何名义窃取盗用。
所有的描述至多只是路标,真正的开始总是握在你自己手中——如果践行,如果坚持,已经足够造成改变的敞开,穿透我们杂乱无章、充满问题而又缺乏审视的生活。
《不抱怨的世界》告诉我们,不要抱怨,不抱怨就是一把钥匙,一把唤醒我们内心深处改变的钥匙,让我们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可以有一份难得的宁静。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篇15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又难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和失败。每当这时,有些人便不能正确对待,产生不满,引发很多牢骚和抱怨,往往是怨天、怨地、怨命运……我们现在的世界抱怨实在太多了,几乎所有的人都不知不觉的抱怨自己的生活。这本书正是来指导怎样做到“不抱怨、不批评、不讲闲话”,具体到我们生活中细小的行为,实现“平和心态”在自己个性中的生根。
我一遍遍的翻阅《不抱怨的世界》,这是一本伟大的心灵励志书。这本书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一些很有感触的话,与大家一起分享:
1、当你抱怨时,其实是在排斥自己指名想要的东西;你的抱怨会推开、驱逐你说你想要的东西。所以,要给自己积极的暗示。微笑着,去唱生活
2、我们的外在世界,就是自己内心世界的反射;我们与别人的关系,也源自于我们与自己的关系。你对别人不可能比对自己还好,一切都是从你自己开始。
3、和别人在一起聊天,不要和他一起抱怨
4、成功就是从失败到失败,也依然不改热情
5、没有安全感、质疑自己的重要性、不确定自我价值的人,才会吹牛和抱怨。
6、如果你研究成功人物的生平,会发现他们之所以成功,并不是排除了生命中的挑战,而是去面对生命中的挑战。他们接受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并藉此来帮助自己成长。他们不再向人人陈述自己受到多少委屈,而是开始寻找挑战中的祝福
7、你的'态度,也就是你内在思维的外显表现,决定了人们和你之间的关系
8、不要让消极的人们,剥夺了你对理想生活的追寻
9、那些觉得抱怨是理所当然的人,哪里也到不了,只会在同一个不快乐的出发点原地打转。我们的焦点必须要放在我们希望发生的结果上,而不是我们不要的事情
在忙忙碌碌的人生中,只要我们微笑面对生活,把尘封的心胸敞开,让抱怨的声响淡去,自然而然的会延伸和深入到人生的诸多层面,唤醒我们渴望已久的改变。不放弃、不抱怨,相信自己,抓住机遇,一切皆有可能!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