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5-08-10 12:30:26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优秀【15篇】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优秀【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

一、教材解读

课文《郑和远航》主要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我国古代出色的航海技术。

全文共有七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至五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主要写郑和率船队第一次航行的情况。第六至七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主要写郑和从1405年到1433年曾七次远航,为促进我国和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作出了贡献。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理清课文的条理,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读懂课文,知道课文是从那几个方面写出郑和初次远航的规模之大,意义之远的。初步知道详写、略写的作用。

4、通过创设情景组织教学,培养学生质疑解疑能力,在交流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5、凭借约言材料,感受郑和为促进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的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

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郑和在航海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感受郑和在克服困难的过程所体现出来的胆略和智慧。体会远航的意义。有感情朗读课文。

2、练习抓住重点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

四、教学准备

教学用多媒体课件。通过阅读或者上网,查找有关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故事,准备交流。

五、总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能联系上下文,或者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比较流利通顺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课文的条理。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你知道有那些的航海家吗?

在世界上有许多的`航海家中,他们在航海的过程中,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而在中国的明朝也有一位的航海家,他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87年,比麦哲伦早了114年呢!他的名字说叫郑和。

板书课题:郑和远航

2、你对郑和知道多少?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交流……)

3、教师简介郑和

二、初读课文。

(一)明确要求,认真读书:

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读通顺。

边读课文,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画出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联系上下文或者通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写出你初读课文的收获,记下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进行个别的释疑解难。)

(二)检查自学情况,组织交流:

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齐读

码头派遣仪器赠送范围珊瑚

拳头撕裂桅杆魁梧炫耀鬓发

扶老携幼惊叹不已严阵以待

镇定自若人山人海化险为夷

2、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正音。

二、再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课文哪几个小节,写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内容?

课文除了介绍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形外,还写了写什么内容?

2、交流讨论,理清课文的条理。

(课文1—5自然段详细描述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形。6—7自然段简要介绍了郑和其他六次下西洋的情况以及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意义。)

3、朗读课文,重点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

三、课堂小结,完成作业。

1、今天我们初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和大家一起讨论的吗?(学生质疑)

3、完成书面作业:

(1)描红,抄写生字

(2)联系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化险为夷――惊叹不已――

严阵以待――扶老携幼――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精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熟读、有感情朗读课文,在次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的重点,练习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

2、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郑和远航》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主要叙述了郑和首次远航的经过情形。)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第一次远航

二、精读课文。

(一)学生自读课文

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郑和远航,根据“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标题,把课文中写郑和第一次远航的一段分为三个部分。用双//标出。

用自己的话归纳这段的内容。(同桌的同学可以互相探讨交流。)

(二)组织朗读,交流学习收获

1、讨论交流问题:根据“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标题,把课文中写郑和第一次远航的一段分为三个部分。

2、指名朗读课文学习第1-3段——“扬帆起航”。

(1)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1405年7月11日;苏州府刘家河码头)

(2)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做“宝船”?

交流,反馈。

(①这些船大,的长150米,宽60米,可乘1000多人;②船上有指南针、航炸弹图等当时最先进的航海设备,这些都是能远航的条件;③船上载着瓷器、丝绸和茶叶。)

(3)将近中午,郑和登船准备起航,自读第三自然段,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什么?

(郑和十分自信,十分威武)

师:这是一个多么威武而自信的人,你该怎么通过读来体现?

3、朗读训练

4、过渡:宝船起航了,郑和在航行中和各国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在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这些都是我们关心的问题,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课文的第4、5 ……此处隐藏16634个字……二、创设情境,体验父母的爱

场景表演,表现父母的爱

1.展示:选择最有自信的小组,展示课前排演的生活场景剧。教师请出小演员,将准备好的头饰帮他们戴好,进入“父母的爱”生活故事表演环节。

2.评议:学生从不同角度交流评议,如语言、动作、神态、内容等,大胆发表看法。

3.小结:同学们真棒啊!能将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父爱和母爱演绎成这么精彩的表演。其实,父母对我们的呵护真的很多。来,咱们一起看看课文中的小朋友,他们的父母是怎样关爱孩子的呢?

(设计意图:真切的场景表演,演绎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父爱和母爱,既打动在座的家长,又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的平台。)

三、阅读故事,评说父母的爱

多媒体展示课文中提供的三个小故事,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其中一个故事阅读交流,选择同一个故事的同学编为同一个小组。

1.分小组读故事,理解内容。

2.小组内交流,谈谈自己的看法。

3.小组推选代表发言。学生发言示例:

小组一:刘明明的妈妈太过溺爱孩子,刘明明什么都不会做,做事丢三落四,我们小组觉得这种母爱虽也是爱,但对孩子成长造成障碍。

故事中的妈妈应该让孩子学会自立。(同组成员补充)

小组二:冯刚的爸爸也太严厉了,考不好就挨训,冯刚都不敢考试了,爱孩子,就应该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他,而不仅仅是训斥。负负责,这种爱是挺不负责任的。(同组成员补充)

小组三:李路杰有位好爸爸,他懂得鼓励孩子,给孩子信心,结果李路杰在尝试中取得了成功,这会使他在以后的成长中更有信心。(同组成员补充)

(设计意图:双向互动是口语交际的关键,分组交流为更多的孩子提供了交流的机会。我让孩子自主选择阅读内容,自主组合小组,让全班学生充分“动口参与”,实现“口语交际”。)

四、结合实际,说说父母的爱

拿出课前准备的记录或搜集的资料,回忆一下你所了解到的故事。然后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父爱或母爱?

1.小采访活动:同学们生活中一定有很多类似课文中的事,当一回小记者,去采访你的同学,了解了解好吗?同学之间自由进行,可以直接向同学提出问题。通过采访,为自己的发言找到依据。

2.学生在采访活动中互相说说生活中的小事,然后踊跃发言,参加全班交流。

3.在同学们交流发言的时候,老师既要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广开言路,畅所欲言,又要逐一梳理问题,比较集中的围绕主题展开交流,适时补充,发表见解,提供拓展阅读材料,再次让学生感知父母的爱。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小记者采访活动”的情境,采用访谈的形式调动学生多方感官的参与,激发学生情感与兴趣,巧妙引导学生置身“访谈”之中,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口语交际训练中来。)

五、亲情沟通,交流美好的爱

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每个孩子也都爱自己的父母。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深沉的、宽广的,更是无私的,但有的方式有些不妥。今天,我们的爸爸妈妈有的也来到了我们学习的现场,让我们敞开心扉,做一次爱的表白吧!

1.学生:心里话说给爸爸妈妈

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一定有感恩,也或许会有渴求,那就走到父母跟前,把你想对父母说的话大胆的、用最富有爱的语言说出来吧!

2.家长:告诉孩子你会怎样关爱他们

亲爱的家长们,孩子们爱的心声一定打动了你们,相信你们一定明白了正确的爱是孩子走向成功人生的有力支撑。那就放下家长、长辈的架子,走近您的孩子,和孩子做一次心与心的沟通吧!

(设计意图:这是一次爱的交流,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其中,获得了爱的体验,让课堂达到的不仅仅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还有父母和孩子的互动。口语

交际取得更大的的实效性。)

六、教师总结,布置习作练习

师总结:是的,父爱如山,母爱似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既要学会与父母沟通,消除代沟;又要学会理解、体贴父母,感恩父母。最后,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今天相互理解爱的每一个人!

作业:请同学们将今天的爱写下来,写好后读给父母听。题目自拟。

(设计意图:最后教师的总结是爱的宣言!成功的口语交际为习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因此,要求学生课后完成作文,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5

一、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拼读音节,并写出汉字;能区别形近字,并填空组词;熟练地查字典,解释多义字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意思;能将物品进行归类,并依类属大小顺序排列填写。

2、能照样子给句子加修饰语,使句子表达得更具体形象;会改正意思重复的病句。

3、能独立阅读短文,按事物几个方面给短文分段;能照样子,把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子补充完整。

二、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拼音,写词语

1、先让学生轻声拼读音节,并写出相应的词语

2、在同桌或全班之间进行交流,共同订正

二、查字典,解释带点的字

1、让学生独立查字典

2、根据句子的意思,选择义项

3、在集体讨论时,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据词定义的方法

(1)读句子,初步了解该句子在句子中的意思

(2)逐条读该字的几种意思,反复推敲相近意思的区别

(3)将选择的字义带回句子中解释,加深体会该字的意思

三、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1、要求读准每组字的读音

2、区别字形,练习字义,想想该怎样区别、记忆

3、组词,通过不同的搭配区别字义

四、照样子,写句子

1、让学生轻声朗读例句,看看例句中上下两句有什么不同,下一句加了一个修饰词语有什么作用

2、让学生照样子独立填写

3、组织交流。

第二课时

一、找出句子中意思重复的地方,并改正过来。

1、让学生指出每个句子中重复的地方

2、要求删去重复的词语。

再告诉学生:删去哪个词语要联系句子的意思和实际情况决定,应尽量保留表达准确、语音连贯的'词语。

二、照样子,按一定的顺序填写。

1、让学生弄懂例子,明确“雨伞、小雨伞、花色小雨伞都是雨伞,所表达的意思一个比一个具体。它们都属于生活用具。

2、接着让学生照样子,将十六个词语分成四类,明确类别与所属

3、在类别下由大到小进行排列、填空。

三、读短文,回答问题

1、让学生默读短文,了解大意

2、按短文后面的思考题(1),理出“骆驼的特点”、“能帮助人们做哪些事”

3、最后根据上面两个方面给短文分段。

用概括的语言概括骆驼的特点及其作用是个难点,要进行具体指导。特别是第(2)题时,要使学生明确,包括例句在内的四个句子都是表达因果关系的句子。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优秀【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