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听课记录15篇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1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读题。蜜蜂怎样会引路呢?请同学们读课文。
揭示课题:引路是什么意思(带路)
二、自学生字新词
⑴读准生字的读音
⑵划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2、检查自学状况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资料
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导学生用扩句法
说一说。)
四、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2、在语境中辨析词义:列宁常常请养蜂的人来谈天。
往常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地去找。
读这两个句子,比较一下,加点字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听课评析
课堂中难点是从列宁利用蜜蜂引路的事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教学中,要把指导朗读作为理解课文的'主要手段,贯穿在教学的始终。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2一、导入:闭上眼睛听雷雨的声音,引出课题
二、预习:
自己读读课文,那几段是写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
(教师的语言很简洁明了,让学生明白自己学习的任务。)
三、检查预习:
1-34-67-8
读了课文,你明白是一场怎样的雨?
四、默读课文第二段,想想哪些句子写雨下得很大?能够用横线画出来。
(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好习惯,需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
生:第五自然段:雨越下越大,树呀,房子呀都看不清了。
师:谁能说说,为什么树房子都看不清了。用因为所以说说。
生:因为……所以
师:还有谁会说?
生:因为雨下在窗户上,所以树呀房子呀都看不清了。
师:你会说吗?跟你的同桌说一遍。
很多小朋友这天很能干,一说好就坐好了。
(教师的评价语言不错,很简洁,也很有效)
还有哪句话写出了雨很大?
生: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师:你明白什么?
生:哗哗哗,说明雨很大
师:我仿佛看见有人用脸盆在倒水。谁能读出雨很大的感觉?
生:读
师:谁能读得更大一点?更急一点?
生:读
师:我们一齐读读好吗?(老师读第一个“哗”,女同学、男同学分别读第二第三个)
五、学习第一段:大自然会告诉我们一些现象,默读1-3小节
1、默读:找找大自然有哪些变化?
2、交流:云——压
结合写“压”:你写的时候会注意哪点?---竖撇点
老师示范,点明写字的要求:抬头
(老师示范的时候学生自己在写,没有到达示范的作用。呵呵,还要明确一点任务)
写好的同学想想,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把它记住?
(怎样写,怎样记最好一齐教,让学生在写的时候就记。但是这是小节。)
怎样的云压下来了?(黑沉沉)
你能读一读吗?我觉得不够黑啊!
满天的乌云,说明什么?很多
学生:还有厚厚的云
师:很多、很厚、黑沉沉的云压下来,这时候是多么的闷呀?
出示:蝉为什么一点也不叫呀?(太闷了)
3、还有哪些也变了?——风
树枝会怎样乱摆?——摇来摇去歪了飘呀飘
大风还会吹到什么?——灰尘蜘蛛
学习“蜘蛛”
(训练学生的说话潜力意识还是比较强的`,低年级这很重要。会连贯的表达,自然语文潜力就得到了提高。)
学习:垂——想象一下,蜘蛛是怎样逃走的?
还有什么表现?——闪电越来越亮(用竖线表示)
雷声越来越响(用圆圈表示)
大家能读出来吗?
(这个创意很搞笑,对于调节课堂的氛围很有好处。)
训练:把“渐渐”放到下面的句子中:
天黑下来了。
粉红色的花儿开放了,真美呀!
太阳像个大火球,浅水洼中的水干了。
4、积累:学习下雨的词语:乌云密布等
六:下课
总体感觉:
1、教师的教学设计层次清楚,思路明晰
2、能够注重学生各方面潜力的培养。如:说话、想象等
3、教师本身的素质很好,语言表达简洁明了,指令明确
推荐:
整个课堂教学的氛围是不错的,但是缺乏“主体性”:学生自己的学习、创造性的表现,这一类的东西很少。为什么?因为老师引导、指引、指令性学习行为过多了。也许这和低年级课堂教学特点有关。
在情景的营造上,学生是被动理解的,是不是能够创造一种互动的、活泼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更快乐的学习。
当然,说说容易,做做难。听了阎春燕老师的课,还是感觉获益匪浅的。谢谢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3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出以下一些教学思想。
一、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体现得十分清楚,教师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整堂课中,教师几乎没有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出什么问题,主要通过学生自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并且在训练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民主意识也比较强,经常转换角色,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学习的效率也随之得到提高。
二、整堂课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的训练和指导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课堂中教师就是应该抓住机会,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通过读,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并且帮助学生积累课文中好的语言材料。熟读自然就能成诵。好的语句读熟了,有意识地让学生背背,强化一下记忆,可以有效地促进语言的积累,很有必要,也很值得提倡。
三、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注意创设情境,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
学过的词语句子让学生用一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小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极有意义。王老师在这堂课的最后,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一个综合运用本堂课学过的部分词语、句子的练习,因为难度不高,所以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由于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学到的词句,各种层次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水平填写出词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特别高。学过的词句理解了,再试着 ……此处隐藏12009个字……>
下课。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15师:我们已经学过画风了,一齐来学习。
读儿歌:宋涛………………
我们拿出小手一齐怕节奏一齐读好不好?
生:一齐读
师:我们在读的过程也就学了一些生字,来读一读
生:读
师:谁再来读一读。嗯,多好呀。
生:
师:这两组词你有什么发现?
生:赵小艺是花旗帜飘风车转的,……
师:还有什么发现?
生:上一行是人物,后面一行是什么东西怎样样
师:真聪明,我们一齐来读读。下面的东西都是他们画的是不?(板书:旗帜风车……)
这些东西和文章“画风”有什么关系?上节课说风摸不着,看不到,是谁说的?
生:陈丹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
生:陈丹说:“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
师:陈丹是说有人画出来吗?
生:没有人画得出来
师:我们所有的“陈丹”一齐肯定的说说
生:学生读
师:有人画的出来吗?
生:有
师:请你看课文,谁能画出来?是怎样画出来的?
生:读书
师:谁画出来了
生:赵晓艺陈丹……
师:(出示课件)
生:读(旗杆、弯弯的大树乌云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的转)
师:这些“他”、“她”是谁?
生:陈丹宋涛赵晓艺
师:谁能把这些人的名字带进去读?
生:读
师:弯弯的好像读得个性好我好像看到很多动词呀从那些地方看出画的是风呀?
生:转—最能体现飘乌云斜斜的雨丝
师:风画出来了吗?
生:画出来了
师:谁能读出来?
生:读
师:你们最喜欢风车是吗?我们一齐读
生:读
(落实意识很好。学生读得不好,老师随机的点拨和指导,让孩子读好,读准。课堂的氛围很好,学生的用心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师:自己随便选几句,好好的读一读
生:读
(给所有孩子读的机会,满足孩子的内需)
师:黄老师自己来读一读好吗?——读
生:好
师:读(把“呼呼”读成“呼”——叠词的改成单词)
生:老师少读了一个字
师:这样好不好
生:不好
师:那我们读读看,哪个好?
生:叠词好。
师:少一个字感觉就差远了,是不是?
生:是
师:出示图片
生:一张张画加上了风,就显得更美了
师:多美的画呀,因为他们画上了什么了,才显得更美了?
生:风
师:刚开始不是不能画吗?可见他们想了很多的`办法
一齐看课文4-8自然段,看看他们怎样想办法的?
生:赵晓艺眨眨眼想了想---动脑筋了
陈丹书我也学会画风了——(老师没有评价,学生举手说他有意见,多了一个字)
师:陈丹高兴吗?
生:高兴
师:原先不会画,此刻都会画了,是一群怎样的孩子呀?
生:一群聪明的孩子
师:是呀,一群爱动脑筋的孩子、看,风真的来了---出示:三个小朋友这样正说着……
出示:风来了,风来了,风把红旗吹飘了,风儿藏在舞动的红旗里了;
风来了,风来了,风把小树吹()了,风儿藏在摇摆的小树里了;
风来了,风来了,风把雨丝吹()了,风儿藏在()的雨丝里了;
……
生:一齐读这句话
师:老师加上一个题目,就变成一首小诗了。我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我们一齐来写写好吗?
出示:风来了,风来了,
风把()吹()了,
风儿藏在()的()里。
生:学生写
(孩子是快乐的,所以写作就快乐了。孩子们愿意写,是基于前面老师的引导和示范。感觉示范的速度太快了,不明白学生能否理解。写作的双重目的很好:理解课文、迁移课文、学习写诗歌。这样的训练意识很好)
师:谁来交流一下。
生:交流。
陈诺:风来了,风来了,风把小草吹弯了,风儿藏在弯弯的小草里。
风来了,风来了,风把头发吹飘了,风儿藏在飘飘的头发里。
师:小组交流一下自己的诗歌好吗?
生:好(交流)
师:看来我们班有很多的小诗人呀!课后写出来、读出来,还能够配上图画呢。
生:还能够配上音乐
师:是呀!我们古代就有很多的诗人写过这样的诗,一齐来学习《风》
(到这个环节学生过于兴奋了,所以老师还要适当的整肃一下纪律)
生:解落三秋叶,风吹万杆斜……
师:还有呢。我们一齐学学叶圣陶的《风》
生:读
师:老师范读一段
生:一齐读
师:谁也能学着说说这样的诗句?
生:学生回答(学生的回答很不错,看来模仿是文学创作的基础技能是很对的,呵呵)
师:其实呀,生活中风的作用很大。这节课我们就到这儿。谢谢大家!
听课记录范文(四):
幼儿园听课记录
活动名称:动物出租公司
活动目标:1、理解“动物出租公司”是出租动物帮忙别人解决困难的并体验“出租公司”给别人带来了方便和快乐的情感。
2、在看看,讲讲,议议的过程中,提高观察与分析潜力。
活动过程:开始:一、导入这天,森林里开了一家出租公司
师:什么叫出租车?——借东西给人家
基本:二、老师提问
师:猜猜什么东西能够借给人家?——车子借给人家。
三、出示图标
师:出租公司里有什么呀?——小鸟,狗,袋鼠。
师:动物借给人家有什么用?——狗能够看门。
四、出示图标小女孩
师:谁来了?——小女孩。
师:小女孩的围巾吹到了树上,谁能够帮她找回围巾?为什么?——小鸟。能够飞过去把围巾拿下来。
五、出示图标老爷爷
师:又来了个老爷爷,他想找个动物陪陪他,谁能够呢?——袋鼠。小狗跟他一齐玩。
六、出示图标妈妈
师:妈妈买了这么多的东西,谁能够帮她运会去?——袋鼠,能够跳,它的袋子能够的。
七、招聘动物
请小朋友扮演动物,看看他能不能被聘用。
八、怎样对待小动物
师: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
活动评价: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活动,刚开始幼儿还是没能理解“出租公司”的意思,我认为目标还是没有到达。整个过程很清晰,一层一层连续下去,还让幼儿大胆地表演,这一点蛮好的,让幼儿学会了观察。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