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5-07-13 21:50:23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锦集7篇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锦集7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教科书70-74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表像。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重迭、数格子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通过画一画、剪一剪、围一围、用一用、想一想,从实际生活中形成面积单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养成严谨治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理解面积的意义

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入

1、游戏引入: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两张纸,如果咱们要在这两张纸的面

中进行涂色比赛,看谁先涂完,谁就是冠军。那你想选哪张纸?为什么?

2、师小结:纸的面有大有小。

二、探究新知

(一)揭示面积的概念

1、 出示实物,引导观察

(1)出示一本数学书和一个练习本,先用手摸一摸它们的封面,再比较一个它们的封面哪个大,哪个小。

(2)组织学生汇报比较的结果。

(3)你再摸一摸课桌的面和铅笔盒的面,它们的大小有什么不同吗?

2、师小结:刚才通过我们的摸和看,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师板书

3、认识平面图形的大小:现在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那我们以前还认识过一些封闭图形,比方说:“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出示课件)那这些图形有大小吗?(生汇报)

4、师小结:对,封闭图形也有大小,封闭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5、揭示面积的概念。

物休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认识面积单位

1、引导比较两个长方形的大小: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现在,你们每人小组都有两张不同颜色的彩纸,这两张彩纸的面积谁大谁小呢?(生汇报)

2、师:对于这两个长方形的大小,刚才大家有三种猜测,那么到底哪种猜测是正确的?你有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吗?

3、组织交流

师:为什么要用同样大小的图形呢?不一样大的图形行吗?(生汇报)看来在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时,一定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

4、引导动手操作,实际测量

下面请同学们用小正方形来摆一摆,这两张纸的面积到底谁大谁小?(生汇报)

5、 揭示面积单位:

(1)的确,为了方便,人们就统一用正方形做为面积单位,(板书:正方形)

可是,正方形有大有小,那究竟用边长是多长的正方形来做为面积单位呢?

(2)生汇报,师板书:

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 平方分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米。

(3)小结:同学们,这里的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就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面积单位。

6、 认识面积单位

(1)下面,我们就先认识平方厘米,好吗?

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找到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把你找到的1平方厘米都举起来看一看。

(2)同学们,看一看,再想一想,在我们身边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3)认识平方分米:

你们能不能从学具袋中找出面积是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呢?找找吧,把你的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和同桌互相交换交换,看看,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平方分米有多在呢?好,睁开眼睛,你们能用手来比划比划吗?

(4)例举生活中面积接近1平方分米的实例。

(5)认识平方米

① 现在我们认识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那1 平方米,也就是边长 1米的正方形会有多大呢?同学们,你们想看看吗?(老师出示1平方米的纸)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米。

② 找四名同学上台1平方米。

③ 例举我们的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是1平方米。

7、 揭示课题,并板书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还认识了面积单位,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

三、 巩固练习

1、 数学书76页第1题

2、 数学书76页3-4题

四、 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汇报)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多,只要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仔细观察,勤于思考,你会发现更多的数学奥妙!

板书设计

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边长 面积

面积单位:正方形 1厘米 1平方厘米

1分米 1平方分米

1米1平方米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以及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名数之间的互化。

教学难点:名数之间的'互化的实质理解。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铺垫复习,导入新知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课件1]

5÷6 14÷25 12÷12 18÷35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或字母。[课件2]

12÷35=( )/( ) ( )÷( )=4/7

( )÷( )=a/b 8÷( )=( )/9

( )÷17=7/( ) 1÷( )=( )/d

3,把5个饼分给9孩子吃,每个孩子分得多少个 [课件3]

4,小新家养鸡30只,养鸭10只。养的鸡是鸭的几倍

5,填空。[课件4]

30分米=( )米 180分=( )小时

二,变式类推,深化理解

1,教学P91 。例4: (1)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

(2)17分是几分之几时

思考:A,这两题与复习题有什么区别 有什么相同

B,第 ……此处隐藏4762个字……>

◆按新版、旧版分。

师:请同学到展示台上展示。

5.请小朋友们把钱推到左上角,看教科书第47页,你发现书上的人民币和我们平时所见到的人民币有什么不一样?(课件显示。)

师:像这样,在人民币的左下角有一道红色斜线,这样叫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

换钱游戏:进行简单的计算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不知道聪聪、明明认识了没有?

(课件显示配音)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人民币按单位有元、角、分。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做一个换钱游戏,好吗?

一张2角可以换______个1角。

一张5角可以换______个1角。

小朋友们,动手换一换吧!

活动形式:2人一组,可以左右2人一组,也可以前后2人一组。

反馈:请2组,分别反馈2题。

2.情景对话:出示课件并配音。

聪聪:“明明,明明,你到哪去。”

明明:(手里拿着一堆钱)“我拿10个1角钱去买一把尺。”

聪聪:“你拿这么多1角钱,丢了一个多可惜呀!”

明明:“那怎么办呢?谁来帮帮我?”

请同学回答。

明明:谢谢你!现在我知道了。1元钱可以换1、2、3、4……10(集体数)10个1角钱。1元=10角(板书)。

实践活动

(课件显示配音)我们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元、角之间的关系,同学们想不想活动活动,老师准备了一些小奖品,奖给活动中表现好的同学。

1.教师领学生换:老师手中有1元钱,能换你手中几张2角钱?(同桌位同学可以互相帮忙)。

2.生生互换(解决不同的付钱方法):找方法多的和最简便的。

师:拿一件玩具,这件玩具1元1角,有几种付钱方法?

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请小组汇报。(组员可以帮忙。)发给点子最多那组奖品。

表扬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许多种方法,再说出哪种方法最简便。

3.(课件显示配音)小朋友们想不想用自己手中的钱去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好,让我们去“小小超市”看一看吧!(配音乐)

选4名售货员,开始自由下位买。

渗透:购物时要守秩序,讲文明,用过钱后洗干净手,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小结

(课件配音)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学会了很多知识,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课件配音)你们说得真好,小朋友们再见。

全体学生:聪聪、明明再见!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整理1-5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口诀进行相关的计算。

2,进行乘加,乘减式题计算,形成相应的乘法计算技能。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熟练口诀,并进行相应的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乘法意义,正确计算乘加乘减。

教学过程:

一、巩固练习背诵1---5的乘法口诀。

1、同桌合作练习

2、全班交流

3、板演写口诀

二、练习应用口诀进行计算

1、了解题意:

(1)教师指导:每朵花中间的数要分别与花瓣上每个数相乘。

(2)学生各自试练习。

(3)指名分别说出每朵花的'每个乘式的得数。

三、练习第三题

1、指名读要求,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说说是怎样填的?

四、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1、要求:看算式说得数,并说是用了哪句口诀。

2、指名开火车口答。

3、各自完成余下的练习

五、练习第五题

1、指导:读算式,说说分成哪两部分?每部分是什么意思,整个算式是什么意思?如33+3,33表示3个3 ,+3再加上一个3,3个3再加上1个3表示一共是4个3相加得12。

2、同桌讨论每个算式含义。

3、全班交流。

4、学生独立完成

六、总结谈话

本节课我们练习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二三得六 ( )

() ()=6 45=20

() ()=6 54=20

作业设计:

34 53-5

45 24-8

练习二

第二课时

主备教师:董洪伟 使用教师:

备课时间:20xx.9.4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教材15 ---16页,6---11题目

教学目的:

1、综合练习,应用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正确地看图列出算式。

教学难点:通过看图,归纳出是几个几相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检查乘法口诀。

2、板演:

111 111 11 11 11 11

?个?个

乘法算式是( ) 乘法算式是( )

3、计算

42-2 35+5 44-8

二、综合练习6---11题

1、练习:6题

a、指名说图意 b、各自列算式 c、集体交流 d、学生独立完成 e、指名说算式说出为什么

小结:解决实际问题,要先弄清楚求什么,如果是求一共有多少?就要弄清楚是几个几相加,再列乘法算式。

2、练习7、8、9题

第七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明列式理由。

第八、九题方法同上。

3、练习第十题

(1)指导看图,弄清题意。

教师问:一辆汽车几个轮子?2辆汽车几个轮子?想想5辆汽车有多少个轮子就是求()个4是多少,怎么列乘法算式?

(2)学生看图,思考后回答问题。

(3)各自列式、交流

4、练习11题

(1)指导观察情境图

图中有哪些景物?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2)学生观察图意,指名说图意,指出问题。

(3)学生各自列式,并解答。

(4)集体交流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1、弄清求什么

2、弄清是求几个几

3、列出乘法算式。

作业设计:

写乘法算式:

3+3+3+3=( )( )

5+5+5=( )( )

6 个2 相加( )

1乘5 ( )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锦集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