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毕业班复习计划

时间:2025-09-07 18:06:30
小学数学毕业班复习计划

小学数学毕业班复习计划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写好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计划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毕业班复习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毕业班复习计划1

小学毕业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全面而系统地巩固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知识的掌握水平,进一步发展能力。毕业总复习作为一种引导小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再学习的过程它应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过程。所以,在具体实施前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以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

一、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的任务

从小学毕业总复习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来看,它的任务概括为以下几点:

1、系统地整理知识。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中的系统整理,而小学毕业复习是对小学阶段所学知识形成一种网络结构。

2、全面巩固所学知识。毕业复习的本身是一种重新学习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从掌握水平达到熟练掌握水平。

3、查漏补缺。结合六年级学生学情实际,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问题。所以,毕业复习的再学习过程要弥补知识上掌握的缺陷。

4、进一步提高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初步的逻辑思维、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复习中应充分体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二、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内容的.组织

教材的编排体系给我们复习创造了有利条件,以多个知识点形成四大知识结构体系,并加以练习。在复习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合理组织内容,适当渗透,拓展知识面。

三、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过程的安排

由于复习是在原有基础上对已学过的内容进行再学习,所以,学生原有的学习情况直接制约着复习过程的安排。同时,也要根据本年级实际复习对象和复习时间来确定复习过程和时间上的安排。结合教学实际,从5月4日进入总复习阶段,复习过程和时间安排大致如下:(略)

四、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对于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内容、过程和时间的计划安排,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2、要注意小学数学知识与中学知识结构上的衔接,要为中学的学习做些铺垫,适当拓展知识点。

3、要根据实际需要对计划的复习内容、过程和时间上做出调整。既要全面学到知识,又要掌握复习知识的深浅程度。

4、要切实做好毕业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加强中下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学业成绩的提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5、要抓好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要落实综合训练,又要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实现“轻负担、高效率”。

小学数学毕业班复习计划2

自古以来,数学教学活动都存在着一定的抽象性,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空间思维和理解能力都有限,学生在新课授课中对知识的理解是一个过程化的问题,而整理与复习课又觉枯燥无味,如何上好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是这次国培计划“送教下乡”活动的核心。

一、关于小学数学“送教下乡”活动中的教学。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情境是创造轻松教学环境的前提,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次教学活动都充分利用了创设情境的方法,以所学知识现象简单创设情境,引出本堂整理与复习课的课题。以五年级《平移与旋转的整理与复习》为例,教师以新闻联播播放关于整栋楼房为何连续几年做出平移现象为情境,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整个课堂活动中表现十分积极活跃。

2、小组合作整理,集体汇报。

小组合作的方式是在新课标提出后,大力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合作方式能够极大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引出课题后,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自主整理,对已学知识进行归类,并以自己的方式展现出来。小组合作的方式是优生带动差生的最好配合方式,对于许多学生而言,他们对知识可能存在死记硬背的现象,尤其对差生来说,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不够全面,更无法将已学知识进行归纳分类。在优生的带动下,他们通过自己动手并与组员合作,对知识进行了梳理,并在优生的帮助下,知道了哪些知识是可以联系在一起的。小组合作整理完毕后,由小组进行汇报,并由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有效启动了学生的自主性。

3、重重闯关,步步提升。

对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后,就是设置重重关卡,关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的进行。闯关过程是学生回顾知识,回顾解题思路的重要环节,同时,学生在新课中或许还存在着错误的认识和理解,通过闯关,一是能够巩固知识,二是能够纠正学生的某些错误理解。整理复习课就像一扇明窗,将同类型的知识放进这扇明窗里,学生才能看得十分通透,达到豁然开朗的目的。

二、对整理与复习课的反思

1、对教学环节中时间设置的反思。

因为复习内容的不同、知识含量的不同,整理与复习课可能存在着时间分配的问题。是否将所有的知识糅合到一节课复习,还是分层次进行复习?由于某些知识含量较大,若是放在一堂课上复习,就会出现整堂课变成知识的整理和疏导,而方法的回顾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得不到很好的复习和锻炼。所以,当遇到这类型的知识时,分层次、分板块复习就非常有必要。同时,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应多以学生为主体,因是对已学知识的回顾,在学生自主整理的时间分配上应控制在五分钟之内。因是查漏补缺,闯关环节的时间占整节课的主体。

2、对闯关环节设置的反思。

闯关环节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在闯关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强化,并提升能力。若一味的进行基础题型和常见题型练习,学生会觉课堂枯燥乏味,无法达到提升的目的。故,闯关环节的关卡设置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易。以“基础知识——能力提升——易错易混专题——知识拓展——思考题”的模式进行设计,环环相扣,才能使学生得到真正的提升。

3、对习题设置的.反思。

在复习整理课中,因着是对已学知识的回顾,许多老师忽视了对某些知识的精讲,多以学生闯关,教师指正的模式进行。因此复习课变成了学生真正的舞台,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引导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一味的让学生自主复习闯关,教师只做简单的指正,那么也只能达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并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因而在闯关环节中应设置适当的精讲题目,该题目设置的主要目标是对知识融汇贯通的讲解,教师传授技巧,并以“举一反三”的模式进行变换训练。同时,题目新颖且方法灵活多变才能更大地提升学生的兴趣,解题方法的多样性还能促进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收放自如,发散学生的思维。这样,整理与复习课才能达到让学生更上一层楼的教学目 ……此处隐藏5527个字……望能注明一下错误的原因。比如,哪些是知识点掌握不够,哪些是方法运用不当等。同时进行诊断性练习,以寻找问题为目的。你可将各种测试卷中解错的题目按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放在一起比较,诊断一下哪类题容易出错,从而找出带有共性的错误和不足,及时查漏补缺,才能将问题解决在考前。事实上,这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反思过程,也是不少高分考生的经验之谈。

四、强化训练

提高能力选择能覆盖小升初知识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经典题目,标准难度的试卷,让学生熟悉考试的内容,题型,时间安排,表达等,找出下一阶段的问题从而解决。

五、复习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分类复习

1、数和数的运算:重点在一系列概念和分数、小数、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

2、代数的初步知识:重点在掌握简易方程及比和比例的辨析。

3、解决问题:重点在问题的分析和解题技能的发展商,难点是分数的实际应用。

4、量的计量:如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时间单位,各种类型名数的改写。

5、几何初步知识:对公式的应用以及思维拓展。(平面图形的认识如三角形三边关系、有关角的关系等)、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等。 6。简单的统计:对图表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阶段:模拟训练

1、四则混合运算、简算、解方程、解比例的强化训练。

2、几何公式的实际综合应用。

第三阶段: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小学数学毕业班复习计划8

小学毕业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全面而系统地巩固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知识的掌握水平,进一步发展能力。因此,多年的毕业教学,我都十分重视小学毕业阶段的复习整理工作。而毕业总复习作为一种引导小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再学习的过程它应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过程。所以,在具体实施前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以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

从小学毕业总复习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来看,它的任务概括为以下几点:

1、系统地整理知识。

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中的系统整理,而小学毕业复习是对小学阶段所学知识形成一种网络结构。

2、全面巩固所学知识。

毕业复习的本身是一种重新学习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从掌握水平达到熟练掌握水平。

3、查漏补缺。

结合我镇小学实际,大多采取小循环教学,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问题。所以,毕业复习的`再学习过程要弥补知识上掌握的缺陷。

4、进一步提高能力。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初步的逻辑思维、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复习中应充分体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九义新教材在教材的编排体系上给我们复习创造了有利条件。教材在统计的初步知识后安排了总复习内容,以多个知识点形成六大知识结构体系,并加以练习。这是旧教材所无法相比的。在复习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合理组织内容,适当渗透,拓展知识面。

由于复习是在原有基础上对已学过的内容进行再学习,所以,学生原有的学习情况直接制约着复习过程的安排。同时,也要根据本班实际复习对象和复习时间来确定复习过程和时间上的安排。结合我班实际,从4月26日进入总复习阶段,共计80课时,复习过程和时间安排大致如下:

(一)、数和数的运算(20课时)

这节重点确定在整除的一系列概念和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上。

1、系统地整理有关数的内容,建立概念体系,加强概念的理解(4课时),包括“数的意义”、“数的读法与写法”、“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整除”等知识点。

2、沟通内容间的联系,促进整体感知(2课时),包括“分数、小数的性质”、“整除的概念比较”。

3、全面概念四则运算和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6课时),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四则混合运算”。

4、利用运算定律,掌握简便运算,提高计算效率(5课时),包括“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

5、精心设计练习,提高综合计算能力(3课时)。

(二)、代数的初步知识(10课时)

本节重点内容应放在掌握简易方程及比和比例的辨析。

1、形成系统知识、加强联系(3课时),包括“字母表示数”、“比和比例”、“正、反比例”等知识点。

2、抓解题训练,提高解方程和解比例的能力(4课时),包括“简易方程”、“解比例”。

3、辨析概念,加深理解(3课时),包括“比和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

(三)、应用题(30课时)

这节重点应放在应用题的分析和解题技能的发展上,难点内容是分数应用题。

1、简单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3课时)。

2、复合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6课时)。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5课时)。

4、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10课时)。

5、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3课时)。

6、应用题的综合训练(3课时)。

(四)、量的计量

本节重点放在名数的改写和实际观念上。

1、整理量的计量知识结构(2课时),包括“长度、面积、体积单位”、“重量与时间单位”。

2、巩固计量单位,强化实际观念(4课时),包括“名数的改写”。

3、综合训练与应用(1课时)。

(五)、几何初步知识(12课时)

本节重点放在对特征的辨析和对公式的应用上。

1、强化概念理解和系统化(2课时),包括“平面图形的特征”、“立体图形的特征”。

2、准确把握图形特征,加强对比分析,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4课时),包括“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3、加强对公式的应用,提高掌握计算方法(5课时)。

能实现周长、面积、体积的正确计算。

4、整体感知、实际应用(1课时)。

(六)、简单的统计(6课时)

本节重点结合考纲要求应放在对图表的认识和理解上,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1、求平均数的方法(1课时)。

2、加深统计图表的特点和作用的认识(3课时),包括“统计表”、“统计图”。

3、进一步对图表分析和回答问题(2课时),包括填图和根据图表回答问题。

五、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对于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内容、过程和时间的计划安排,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2、要注意小学数学知识与中学知识结构上的衔接,要为中学的学习做些铺垫,适当拓展知识点。

3、要把握考纲要求,根据实际需要对计划的复习内容、过程和时间上做出调整。

既要全面学到知识,又要掌握复习知识的深浅程度。

《小学数学毕业班复习计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