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通用7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1随着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深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逐步推广了。在学习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以及研读每年的高考考试大纲我们发现高考试卷逐步贴近生活,注重实际应用。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最终也回归于生活的理念。
最近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听部分教师的`数学课。对照新课程标准进行了以下教学反思:
1、教师满堂灌现象:
在听某一位教师高三复习课时,该教师从开课到结束一直不停的重复知识点。就算学生在做练习时也不停的提醒学生解题思路。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肯放手,学生不够自信。在该教师影响下学生逐步失去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退化了学生数学思维。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的能力偏低,反应能力变慢。
2、讲授习题课的弊端:
我听了一节数学课,总的来说教师准备充分。跟学生一起解出了所有习题的答案,但教师套公式试图找出最佳答案。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变式训练,提出疑点和质疑。学生机械式完成了习题,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所以学生看似课堂上已经掌握了知识点,但让他们在考试当中解题,还是不会独立完成。
3、课后作业没能贴近学生实际:
在讲完课之后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要嘛过于简单不利于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要嘛布置的作业很难,学生没有办法独立完成。所以大力推广分层次布置作业,能够做到每一位学生完成适合自己认知能力的作业,从而提高每一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4、教师课堂互动无效,没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听过程发现部分教师的设问太过于粗糙。问学生是不是?学生肯定回答是,还可以问学生对不对?学生回答是对。很少教师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课堂设问环节过于肤浅。
新时代新高考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研读新课程标准和每年的考试大纲。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出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案,并严格按照要求完成。这样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实现飞跃式发展。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2一、课堂教学内涵认识的更新
在高中数学教学优化的要求之下,优化课堂教学的内涵是根本.课堂教学内容是师生之间接触的范畴.因此,通过对于课堂教学内涵的重新认识,可以从根本上优化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新课标提倡的教学观念是教师指导下的教学,教师角色的转变应从原来以自己为中心的“讲解者”转变为学生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这是对于教师教学方法的全新定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更多情况下应该给学生自己动脑去探索、去思考的时间.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在自我实践和验证中,了解自己存在的不足,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新课标所提倡的数学教学理念是在精辟的概念、深刻的定理、难题的精妙解法和抽象的证明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方面达到不同的发展,而不是人人成为数学家.
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设计的过程中,传授知识的重点要放在学生之上,通过设计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来保证教学内涵得到深化.数学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该尽量来源于实际生活,来源于自然、社会和科学中具有一定的数学价值的现象和问题.这样设计数学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教师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价值,让学生在新的数学环境下去实现自我实践,并体会到学习带来的`快乐.
二、教师全方位的转变
数学课程同其他课程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并且做好基础内容的学习,才能一步步地解决更多、更难的问题.实际上,数学教学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教师要对教材、新课标和考试大纲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读,要自觉地广泛涉猎有关的知识,增加一些可以称为“背景”的东西,并把这些东西进行内化,变成对数学教学有用的东西.这样,教师才能够从全局把控数学教学内容,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帮助学生梳理思路,降低学习难度.这些是一个教师的基本素养.因此,必须要保持和深化.其次,教师要了解学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
在高中数学教学优化过程中,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可以提升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热情.学生只有在积极的心态之下迎接课堂,才能够保证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自学热情被激发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注意的是高中生的心理已经逐步成熟,自尊心比较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所面对的学生的数学程度参差不齐,要尊重学生的思想,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尤其是对学困生,教师的态度尤其要慎重,不能放弃对他们的努力引导.对于学困生,教师应当积极鼓励,他们往往更需要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认识.这就需要教师努力寻找学困生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在融洽平等的数学教学环境中,不仅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最后,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中,不仅可以优化教学内容,而且借助创新的教学办法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适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情境教学的适当引入,也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学题目的内涵.尤其是三角函数、几何问题,过分抽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感,从而帮助学生快速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
三、课堂教学反思的改变
学习不能以时间换数量.以前教师的反思都是:我要求不严,作业布置的不够多,等等.如今素质教育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不能寄希望于大量额外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而是要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和知识有效性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时间损耗,提高课堂学习的实用时间和学术学习时间.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综合、全面、高效地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3摘要:通过对教师教数学的反思和对学生学数学的反思会促进教师技能的提高。
关键词: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思维过程,几何模型
课堂教学是实施高中新课程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通过对数学课堂上教师教数学的反思和对学生学数学的反思会促进教师技能的提高。因此,我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一、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 ……此处隐藏7684个字……学生的已有知识建立了联系。如:学生对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认识,学生对“y随x的增大而增大”的'理解;重视对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的培养。从形到数,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然后通过对定义的解读、巩固,让学生动手去实践运用定义。
3、联系生活
运用新知识尝试解决新问题。如:对糖水浓度的函数在定义域上的单调性的讨论。本节课是一节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课,因此,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问题设置例题,拉近数学与现实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函数的单调性的证明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什么要去证明函数单调性,有何意义?在这一例题中,函数性质的运用就初步地显现出来。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7中学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肩负着自身的历史重任,对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素质意义重大。在数学教学中,如何面向二十一世纪,培养和提高中学生数学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数学素质作一探讨。
一、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重视数学意识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要义即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数学要面向全体,就是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在对大多数学生进行教学的同时,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达到基本要求,并且尽可能的提高。而现代教学要求以人为本,对“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进行有机结合,立足学生主体,实施因材施教,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有区别有针对地进行教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得,既能“吃得了”,又能“吃得饱”,让每个学生的数学素质都能得到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差生”转化、中等生优化、优生深化发展的目标,这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应及时利用课堂不断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使他们形成科学的数学观。只有这样,才能使所有学生喜欢数学,酷爱数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觉地做学习的主人翁。久而久之,学生的
数学意识增强了,他们会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来处理各种现实问题,也会把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上去似乎与数学无关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比如学习函数时与商品销售相联系,培养学生用函数的思想观点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数学中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基本数学能力之一,也是数学素质的核心。高考改革内容强调:“继续发挥数学等基础学科的作用,强调基础性、通用性、工具性,将考查重点放在思考和推理上。”因此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师的一大根本任务。数学教学中应重视知识的形成和发现过程。在教材中许多概念的形成,公式、定理等的发现过程往往没有详细完整给出,只是完美的结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深研教材、精心设计、重新组织教学内容,教学中应改变驾轻就熟的“题型+方法”的教学方式,让启发式教学进入数学教学活动,克服学生思维的被动性,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引导他们去思考、创造,让他们在创造中学习,在发现中获取,在成功中升华。
三、加强思想方法的教学,教会学生猜想,培养创新能力数学
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与精髓,是核心,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它比知识更具有普通适用性。学生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就能更快捷地获取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知识,并能终身受益。中学数学涉及到的思想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技巧型(如特殊、一般、消元、换元、降次、配方、待定系数法等)、逻辑型(如类比、归纳、分析、综合、演绎、反证法等)、宏观型(如函数与
方程、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归纳猜想、整体化归、数学模型等)。高考改革内容也强调:更加注重能力的考查,在此基础上考察与高中水平相适应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突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进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猜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牛顿早就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先猜后证——这是大多数的发现之道”。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忽视实验猜想等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觉得数学枯燥、乏趣、难学。教师要教会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进行猜想;进而再有严密数学证明。这样“既教猜想,又教证明”,激励学生猜想欲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也是生动、活泼,并富有哲理的`一门学科。只有敢于猜想、大胆假设,才能促进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促使思维打破常规,产生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理论,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深远意义。
四、重视数学应用,积极开展数学建模,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教材中对于数学联系并应用实际也给予充分的注意。”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却恰恰忽视了这一点,造成一个直接的结果是:学生缺乏应用数学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首先让教师进行应用数学方面的培训,开展应用数学的研究;其次,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深入实行
调查,进行数学建模活动。在高考中出现的实际应用题,都是经过人工改造,抽象概括过的问题,这对数学建模活动有所不同,数学建模中必须自己提出问题,并进行抽象概括,比解应用题更复杂,更富创造性。我们的数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继续深造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世界,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因此,积极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可大幅度地提高解应用问题能力。
五、注重心理指导,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现代心理学认为:心理是人的一切行为活动的背景,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影响他的行为动力、行为方式以及直接影响制约着他们行为的有效性。心理素质己成为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核心部分。所以中学数学素质教育决不可忽视心理教育。中学数学心理教育可以从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两方面来实施。在心理认知过程中重点加强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活动进行自我体验、观察和调节,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解决“教会学生如何学习”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情感意志过程中,主要是在认知过程基础上,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对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数学审美教育,以及数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用中的教育,使学生产生需要,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进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不畏困难,勇于攀登的顽强意志。在个性品质方面,要认真贯彻教学大纲中的个性品质培养,紧紧围绕培养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进行教学,针对学生个性差异
进行因材施教,使学生树立正确信念、理想和世界观,形成日趋稳定地能力和性格。中学数学心理教育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教师备课时要充分挖掘心理教育因素,有心理教育的意识,以渗透和小专题讲座形式,适时适度适量地进行心理教育。
总之,加强中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培养他们“爱学”态度、“乐学”的情绪、“会学”技巧、“自学”的能力,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的必然。我们深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素质教育必将结出丰硕的成果。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