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说课稿合集8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说课稿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数学说课稿 篇1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线性规划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不等式、直线方程的基础上,利用不等式和直线方程的有关知识展开的,它是对二元一次不等式的深化和再认识、再理解。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体验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画可行域;在可行域内,用图解法准确求得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
难点:在可行域内,用图解法准确求得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
二、目标分析:
在新课标让学生经历“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理念指导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设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了解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
域和最优解等概念;
2、理解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
3、会利用图解法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优解.
能力目标:
1、在应用图解法解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
2、在变式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探索能力。
3、在对具体事例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线性规划的理性认识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的能力和化归能力。
情感目标:
1、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体验数学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的作用,品尝学习数学的乐趣。
2、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3、让学生学会用运动观点观察事物,了解事物之间从一般到特殊、从特殊到一般的辨证关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思想。
高中数学说课稿 篇2一、教材分析
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
本节课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理解集合的定义及一些基本特征。二是掌握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以及理解“属
于”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能力目标
(1)能够把一句话一个事件用集合的方式表示出来。
(2)准确理解集合与及集合内的元素之间的关系。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的把实际事件用集合的方式表示出来,从而培养数学敏感性,了 解到数学于生活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难点 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四、教学方法
(1)本课将采用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分层教学,这样可顾及到全体学生,达到优生得到培养,后进生也有所收获的效果;
(2)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五、学习方法
(1)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
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 的综合能力。
(2)反馈补救法:在练习中,注意观察学生对学习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
优扶差,满足不同。”
六、教学思路
具体的思路如下
复习的引入:讲一些集合的相关数学及相关数学家的经历故事!这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数学史从何使学生对数学更加感兴趣,有助于上课的效率!因为时间关系这里我就不说相关数学史咯。
一、 引入课题
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段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二、 正体部分
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
(1)集合有那些概念?
(2)集合有那些符号?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4)如何给集合分类?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对象:我们可以感觉到的客观存在以及我们思想中的事物或抽象符号,
都可以称作对象.
(2)集合: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
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3)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
1. 思考:课本P3的思考题,并再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
对学生的例子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举例)集合A={2,3,4,6,9}a=2 因此我们知道 a∈A
(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A
要注意“∈”的方向,不能把a∈A颠倒过来写. (举例)
集合A={3,4,6,9}a=2 因此我们知道a?A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任何对象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是确定的了.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一定是不同的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固定的顺序.
4、集合分类
根据集合所含元素个属不同,可把集合分为如下几类:
(1)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Ф
(2)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3)含有无穷个元素 ……此处隐藏10380个字……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平行向量,也即共线向量,并且规定0与任一向量平行.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相等向量,规定零向量与零向量相等.平行向量不一定相等,但相等向量一定是平行向量,即向量平行是向量相等的必要条件。
(2)即时训练—巩固新知
为了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化理解,从而达到巩固提高的效果,我特地设计了一组即时训练题,通过学生的观察尝试,讨论研究,教师引导来巩固新知识。
[练习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简述理由.
①向量与是共线向量,则A、B、C、D四点必在一直线上;
②单位向量都相等;
③任一向量与它的相反向量不相等;
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是=;
⑤模为0是一个向量方向不确定的充要条件;
⑥共线的向量,若起点不同,则终点一定不同.
[练习2]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a与b共线,b与c共线,则a与c也共线
B.任意两个相等的非零向量的始点与终点是一平行四边形的四顶点
C.向量a与b不共线,则a与b都是非零向量
D.有相同起点的两个非零向量不平行
Ⅲ知识应用阶段————共线向量,相等向量等概念的初步应用
在本阶段的教学中,我采用的是课本上一道典型的例题:在一个复杂图形中观察,辨认平行,相等的有向线段。选用本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交流讨论等探索活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对难点的突破。
例如图所示,设O是正六边形ABCDEF的中心,分别写出图中与向量相等的向量。(同时思考:向量与相等么?向量与相等么?)
具体教学安排如下:
(1)分析解决问题
先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包括向量的概念,:向量相等的概念。抓住相等向量概念的实质:两个向量只有当它们的模相等,同时方向又相同时,才能称它们相等。进而进行正确的辨认,直至最终解决问题。
(2)归纳解题方法
主要引导学生归纳以下两个问题:①零向量的方向是任意的,它只与零向量相
等;②两个向量只要它们的模相等,方向相同就是相等向量。一个向量只要不改变它的大小和方向,是可以任意平行移动的,既向量是自由的。
Ⅳ学习,小结阶段———归纳知识方法,布置课后作业
本阶段通过学习小结进行课堂教学的反馈,组织和指导学生归纳知识,技能,方法的一般规律,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具体的教学安排如下:
(1)知识,方法小结在知识层面上我首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醒学生要抓住向量的本质:大小与方向,对它们进行类比,加深对每个概念的理解。
在方法层面上我将带领学生回顾探索过程中用到的思维方法和数学方法如:
类比,数形结合,等价转化等进行强调。
(2)布置课后作业
阅读教材96至97页内容,整理课堂笔记,习题5。1第1,2,3题。
高中数学说课稿 篇8开始:各位专家领导, 好!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 》是高中数学新教材第 册( )第 章第 节。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
,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 部分,因此,在 中,占据 的地位。
数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
二、 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 基础知识目标:
2 能力训练目标:
3 创新素质目标:
4 个性品质目标:
三、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 突出重点
难点: 通过 突破难点
关键: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 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
“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
,应着重采用 的教学方法。即:
五、 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1、理论:
2、实践:
3、能力: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 教学程序及设想
1、由 引入:
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地沉思,期待寻找理由和证明过程。
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对于本题:
2、由实例得出本课新的知识点是:
3、讲解例题。
我们在讲解例题时,不仅在于怎样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解,而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题中:
4、能力训练。
课后练习
使学生能巩固羡慕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解题思想方法。
5、总结结论,强化认识。
知识性内容的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6、变式延伸,进行重构。
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7、板书。
8、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佘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结束:说课是教师面对同行和其它听众口头讲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根据的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上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说课对我们大家仍是新事物,今后我也将进一步说好课,并希望各位专家领导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
注意时间掌握
六、注意灵活导入新知识点。
电脑课件
使用投影
根据时间进行增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