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设计

时间:2025-08-12 01:18:22
历史教学设计

历史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历史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历史教学设计1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阅读教材,识记文艺复兴最早兴起于意大利的原因、文艺复兴的内涵、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与成就、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宗教改革最早兴起于德国的原因、马丁o路德与《九十五条论纲》、宗教改革的发展和结果、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

2、在识记上述基本史实的基础上,通过生生共议、师生互议、学生质疑,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全面分析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兴起的背景,认识到一定时期思想文化是特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通过对文艺复兴时期各代表人物思想及作品、《九十五条论纲》的全面分析,明确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对人文主义内涵的发展;进一步全面理解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学法指导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2、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带着下列问题,阅读教材P26-29,在书上进行圈、点、勾、划,并对知识点进行记忆与思考。

1、阅读教材第一目“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A(1):14、15世纪,文艺复兴为什么最早兴起于意大利(请注意阅读“前言”、图片资料及解读综合思考)?

【3组学生板演预测】经济:各城市鼓励发展工商业,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政治:新兴资产阶级日益壮大,更关注社会现实;

思想: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为冲破教会的-提供了思想源头;意大利独特的人才结构。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2、阅读教材第二目“文艺复兴”

A:(1)请以表格的形式梳理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代表、主要成就(请注意阅读“历史纵横”、“学思之窗”、图片资料及解读综合思考)。

【2组学生板演预测】

领域国别代表人物主要作品

文学意大利薄伽丘《十日谈》: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主张发展人的个性,人类平等;

意大利但丁《神曲》:抨击教会

意大利彼特拉克《歌集》:最早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人文主义之父”

英国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讴歌人的伟大和高贵;

艺术

(美术)意大利达o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意大利拉斐尔圣母像

意大利米开朗琪罗大卫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合作探究1】通过对文艺复兴时期各主要作品的分析,谈谈对文艺复兴核心思想的理解。

【1组学生板演预测】肯定人,注重人性,赞扬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现世的自由与幸福;提倡科学,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A:(2)结合材料思考,文艺复兴的兴起与发展对当时的欧洲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地心说”在中世纪的欧洲一直居于统治地位。这个学说的提出与-教《圣经》中关于天堂、人间、地狱的说法刚好互相吻合,处于统治地位的教廷便竭力支持地心学说,把“地心说”和上帝创造世界融为一体,用来愚弄人们,维护自己的统治。1533年,60岁的哥白尼在罗马做了一系列的讲演,提出了他的学说即“日心说”的要点:地球绕其轴心运转;月亮绕地球运转;地球和其他所有行星都绕太阳运转的事实。哥白尼的“日心说”沉重地打击了教会的宇宙观,这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伟大胜利。.。.。.后来,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一定程度证明了哥白尼的正确。

【6组学生板演预测】

在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在文学艺术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

在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局限性: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运动后期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合作探究2】什么是文艺复兴(时间、地点、主体事件等)?其实质是什么?

【5组学生板演预测】十四五世纪,由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发起,借助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来反对封建神学,并加以新的创造和发挥,宣传资产阶级思想。16世纪以后,迅速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史称这场新兴的文化运动为“文艺复兴”。

其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在古典文化的基础上开展的一场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3、阅读教材第三目“宗教改革”

A(1):16世纪,宗教改革最早兴起于德国的原因、标志、结果。

【4组学生板演预测】

原因:文艺复兴的影响;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

导火线:出售赎罪券。

标志:马丁o路德发布《九十五条论纲》,拉开序幕。

结果: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兴起,形成一系列新的宗教:德国的路德教、英国国教、加尔文教等。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A(2):请简要概述马丁o路德的主要思想主张(请注意阅读“资料回放”、图片资料及解读综合思考)。

【2组学生板演预测】1.只要虔诚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无需购买赎罪券,否定罗马教皇-(“因信称义”)。

2.-徒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3、简化宗教仪式。

4、国家的权利高于教士甚至教皇。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A(3):欧洲宗教改革的兴起与发展有何历史影响?

【1组学生板演预测】否定罗马教会的-,打破了天主教会神学的垄断;解放了思想,进一步推动了人文主义的传播和发展;但马丁o路德等改革并未从根本上否定天主教等宗教,并确立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趋势和资产阶级利益要求的新教,最终于人文主义运动形成对抗,不利于人文主义的发展。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合作探究3】什么是宗教改革?其实质是什么?

【3组学生板演预测】16世纪,德意志马丁o路德发布《九十五条 ……此处隐藏24769个字……p>一、教学设计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所选教学内容特点,阐释设计思路及其理论依据。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2.学情分析。

3.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技术设备等说明。

三、教学目标设计

1.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

2.要求叙述准确、可测量。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应把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进程、学生活动、教学资源及教学指导策略表达清楚。

教学过程既可以采用表格式描述,也可以采取叙事的方式。如教学设计已经过实施,则应尽量采用写实的`方式将教学过程的真实情景以及某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现象和事件描述清楚;如教学设计尚未经过实施,则应着重将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以及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办法描述清楚。

1.教学过程(文字描述式) (略)

2.教学过程(表格描述式)(供参考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评价方式力求灵活多样,具有可操作性。

2.评价内容全面反映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

历史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了解和掌握拜占廷帝国及其文化,基督教的产生,基督教会的出现,基督教会三大派别的形成。

通过基督教的产生和基督教会三大派别的形成的学习,对于基督教会的演变过程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培养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

通过对于基督教会的历史作用的分析,认识基督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是欧洲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本节简单介绍了拜占廷帝国及其文化,重点介绍了基督教会的演变过程。基督教会起源于罗马帝国统治的奴隶制度时期,逐渐演变位欧洲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和欧洲最大的封建主,资本主义产生后新教又进一步称为资产阶级进行革命的工具,直至今天仍然很有市场,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本节教材具有非常重要的承前起后的地位。

教法分析

重点突破方案:

关于“基督教会的演变过程”,建议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参看教材内容,整理基督教会的演变过程,教师在简单介绍基督教的教义后,设计以下问题要求学生分析回答:①基督教为什么在公元1世纪产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和小亚细亚一带的犹太人中间?②基督教会是穷苦人的组织,罗马帝国皇帝对其也采取敌视、镇压态度,可后来为什么转而承认基督教会的合法地位呢?③基督教会的两次大分裂分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出现的?其结果如何?④你如何看待基督教会的上述演变?学生回答后教师根据“重点分析”部分的内容做出相应补充说明。

难点突破方案:参见“重点突破方案”部分。

课内探究活动的设计:参见“重点突破方案”部分。

基督教会的演变过程

重点分析:

基督教会的演变过程是重点。由于学生的水平所限,他们对于基督教的产生和演变的理解比较困难。①基督教在公元1世纪产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和小亚细亚一带的犹太人中间。犹太民族有很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但是长期以来不断遭受异族压迫,他们不断反抗但是都没有成功。他们渴望有人拯救他们,于是利用犹太教中的关于“救世主”的传说,创造了一个救世主的形象耶稣,基督教由此产生。②早期的基督教是穷苦人的宗教,其教义的'主要内容如下:救世主不久还要下凡,拯救人类进入幸福的“千年之国”;只有信仰上帝并且虔诚悔罪的人才能进入天国,否则就要下地狱;信仰基督教的人应该把财产贡献出来,一起过共同生活。这种观点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因此很多穷苦人都信仰它,并且因此还成立了穷苦人的宗教组织——基督教会。③罗马帝国皇帝开始对于基督教会采取敌视、镇压态度,后来则转而采取控制、利用、把持基督教会的做法,并且最终在公元313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在位时期宣布基督教为国教,此后基督教会逐渐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并且逐渐成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如下:一是镇压无效,基督教继续广泛传播;二是一些有钱有势的人也先后加入教会,并且逐渐占据了教会的主要职位;三是基督教义中提倡驯服、忍耐和阶级调和,具有麻痹人们斗志的作用。④随着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欧洲东西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这终于导致了公元1054年基督教会的第一次大分裂。⑤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天主教会称为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严重障碍,这最终导致了公元16世纪基督教会的第二次大分裂。此后最终形成了基督教会的三大派别——天主教、东正教、新教。

难点分析:基督教会的演变过程是难点。参见“重点分析”部分。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基督教会的演变过程

难点:基督教会的演变过程

教学手段:①教学方法:讲解法。②电教手段应用:相关图片--参见第9课图片。

教学过程:

首先提问学生:罗马帝国是怎样分裂的?西罗马帝国是如何灭亡的?然后引入本课主题。

一、拜占廷帝国

本目属于阅读教材,教师只按照教材讲清楚以下三点既可:①拜占廷帝国的出现及其疆域;②拜占廷帝国的文化。上述内容可以参看扩展资料部分。

二、基督教

1、基督教的产生

关于基督教的产生,教师首先简单介绍基督教产生的情况,然后提问学生:基督教为什么在公元1世纪产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和小亚细亚一带的犹太人中间?学生回答后教师按重点突破方案部分内容做出相应补充说明。

2、基督教会的出现

关于基督教会的出现,教师首先要求学生看教材相关内容,然后提问学生:基督教会开始出现时,是个什么样的组织?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按照重点突破方案部分内容做出相应补充说明。

3、基督教的传播和基督教会势力的扩大

关于基督教的传播和基督教会势力的扩大,教师首先简单介绍基督教的相关教义,然后要求学生看教材相应内容,再提问学生:基督教会是穷苦人的组织,罗马帝国皇帝对其也采取敌视、镇压态度,可后来为什么转而承认基督教会的合法地位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按“重点突破方案”部分内容做出相应补充说明。

4、基督教会的第一次大分裂

关于基督教会的第一次大分裂,教师首先简单介绍分裂情况,然后提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基督教会的第一次大分裂?其结果如何?

5、基督教会的第二次大分裂

关于基督教会的第二次大分裂,教师首先简单介绍分裂情况,然后提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基督教会的第二次大分裂?其结果如何?

最后要求学生按照先后顺序列举基督教的三大派别(派别名称、出现时间、主要流行地域、代表的阶级利益)。

设计思想:

①通过学生对于基督教会的演变过程的分析,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②通过相关问题的设置和教师对于学生答问的补充说明,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板书设计

《历史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