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几何》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王几何》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王几何》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准确掌握本文生字的读音和意义。2.默读课文,感知王几何老师的形象。
3、学习本文从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不同角度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继续培养圈点勾画的阅读习惯。默读,感受人物形象。
2、学习从不同角度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理解王老师画圆和三角形的用意。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接触到了两位老师,认识了一个温柔美丽,深受学生爱戴的蔡芸芝老师;也认识了用自己的爱心、耐心与知识去启迪一个失聪失明的孩子的安妮。莎莉文。她们都让人喜爱、难忘。今天,我们结合前两课的学习方法,一起走进马及时的《王几何》,共同认识一位独特的教师——王几何。(板书)
假如你们没有预习课文、假如你们没有读到课文内容,只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什么?
二、检查预习
1、学习目标。
2、预习作者。
3、检查生字。
4、抽查生字、词解
5、文章的了解: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他本来叫什么名字?他的“王几何”的绰号是怎么来的?(板书)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默读指导:眼到、心到,手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读。)带着问题默读。(指导思考、事件板书)
①哑笑②在黑板上徒手画出标准的圆和三角形③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绰号④让同学们在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⑤下课前富有教育意义的结束语。
2、用简洁的一句话概括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人物、地点、时间、事件)齐解决:本文记叙了王老师给我们上第一节课的情形。
你们读完这篇写人物的课文,觉得这课什么写作方法运用的很多。
四、合作探究,研读课文
分成小组,按照要求,解决前两个问题。
1、在文中勾画出描写王老师的肖像、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的语句,并分析表现了其怎样的性格特点。
(1)须臾,一个方头大耳、矮胖结实的中年人夹着一本厚书和一个大圆规、一个大三角板挤进门,眨眼工夫就站到了讲台上。
外貌、动作描写,“方头大耳”“矮胖”描写了王老师不漂亮的外貌。“挤”“眨眼工夫就站到了”表现了王老师虽胖但行动敏捷的特点。
(2)那矮胖老师一句话不说,像一尊笑面佛一样,只是站在讲台上哑笑。眉梢、眼角、鼻孔、嘴巴、耳朵,可以说,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神态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王老师爱笑,平易近人的性格特点。
(3)他突然面向课堂,反手在背后的黑板上徒手画了一个篮球大的圆,紧接着,又反手画了一个等边三角形。
动作描写,王老师把他的绝技“徒手画圆”“反手画等边三角形”展示给大家,这是王老师的教学艺术。
(4)“上几届的`同学,承蒙他们的特别关爱,私下里给本老师取了个绰号——” 矮胖老师缓缓转过身去,挥手在黑板上优雅地又写了三个大字:王几何。
语言描写,王老师的语言充满了幽默风趣,非常吸引学生。从而侧面烘托了王老师的教学艺术之高。
(5)王老师却毫不理会满教室的笑声,继续用他那金属般的声音说:“这就是那些老同学给我取的绰号。天啦,本人太喜欢这美妙的绰号了!可惜,从来没有一位同学当面喊我‘王几何’??”
语言描写,“天啦”“可惜”既表现了王老师的幽默风趣,又写出了他的平易近人,让学生容易接近。
(6)胖得像弥勒佛一般的王老师,站在讲台上眉开眼笑:“现在,我就请同学们一个个上台来,用不着反手,只是正面徒手画圆和三角形??”
外貌、神态、语言描写,给人以和蔼可亲的感觉。
(7)王老师下课前的结束语是:“??我反手画圆,只是向大家说明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棒可以磨成针!我要大家牢记的是一种热爱知识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语言描写,王老师的话道出了让学生画圆、画三角形的意图,学生在快乐中得到了教育。可见,王老师的教育教学艺术之高。
2、王老师请同学们画圆和三角形的目的是什么?
3、综合全文,你觉得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你可以借鉴? 从不同角度描写王老师,抓住王老师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进行正面描写,写学生反应进行侧面描写。
读了《王几何》,我们不由得想起我们的老师,从幼儿园到初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 是哪位老师?请说说他的特点或他最常说的一句话、最常做的一个动作或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幕。
提示:抓住老师的特点、说出老师的与众不同
《王几何》教学设计2一、课题:
《王几何》
二、课型:
新授课
三、教学时数:
一课时
四、学情分析:
对于刚刚告别小学的七年级学生来说,陌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成为了学习障碍,而小学较为自由的学习方式,自觉性不强,但是课堂积极踊跃,举手发言积极,随着初中学习要求和纪律要求地提高,学生语文鉴赏能力和智力水平地发展,小班化和小组模式利于教师对每个学生的管理,以小组竞争为核心模式,个人学分为辅,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和竞争精神,和谐管理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构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教学模式是首要任务。
五、教材分析:
《王几何》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本单元选取了一组反映青少年学习生活的文章,让学生们通过课文了解
六、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提高生字词的识别能力,扩充字词知识面,掌握默读的阅读方式,培养赏析人物特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创设良好情境激发积极性,通过默读、范读、朗读的方式掌握字词并启迪诱导学生把握人物特征和描写手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创造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氛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自身生活实际,深入理解作者对自己的几何老师的敬佩、崇拜和思念之情。
七、教学重点:
掌握默读的阅读方式,熟练掌握生字词,品味作者对几何老师的深情。
八、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人物特征描写的方法,提高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九、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启发法、默读法、朗读法、自主合 ……此处隐藏14791个字……人物形象特点
1、勾画出体现王几何形象特点的句子,独立思考并作批注。
例如:
(1)“须臾,一个方头大耳、矮胖结实的中年人夹着一本厚书和一个大圆规、一个大三角板挤进门……”通过对王老师的外貌描写来表现其长相特别。
(2)“那矮胖老师一句话不说,像一尊笑面佛一样,只是站在讲台上哑笑。眉梢、眼角、鼻孔、嘴巴、耳朵,可以说,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通过对王老师的神态描写来表现其和蔼可亲。
(3)“这就是那些老同学给我取的绰号。天啦,本人太喜欢这美妙的绰号了!可惜,从来没有一个同学当面喊我王几何……”通过对王老师的`语言描写来表现其幽默。
(4)“我反手画圆,只是向大家说明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可以磨成针!我要大家牢记的是一种热爱知识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通过对王老师的语言描写来表现其教学有方。
(5)“反手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篮球大的圆,紧接着,又反手画了一个等边三角形”通过对王老师的动作描写来表现其业务水平高。
思考:文中除了写了王老师外,还多处写了“我们”的反应,有何作用?
写“我们”的反应,尤其是“我们”的笑,如“大吃一惊;弯腰、摇头、挤眉、弄眼,一起哄堂大笑;惊讶;睁大眼睛,屏息静听;笑得满脸泪水,喉咙发肿;鸦雀无声”等是为了从侧面衬托王老师幽默风趣。同时用我们的反应、感受推动事件的发展,使王老师的形象逐渐完整、鲜明。
2、学习小组朗读,交流自己的思考内容。
3、全班交流,用自己的话概括出王几何的形象特点。
总结:王老师是一位风趣幽默;热爱自己的教师职业,热爱学生;与学生关系融洽,并赢得学生的爱戴;熟悉学生心理,善于引发学生兴趣,充满教育智慧的好老师。
【设计意图】
活动二为达成教学目标2“勾画出描写王几何外貌、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等多种手段描写的语句,能用自己的话概括王几何风趣幽默;热爱自己的教师职业,热爱学生;与学生关系融洽,并赢得学生的爱戴;熟悉学生心理,善于引发学生兴趣,充满教育智慧的形象特点”和教学目标4。
四、综合建模
【活动三】
运用肖像描写,进行即席讲话
1、组内交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一谈,怎样才能写好、写活一个人物?怎样才能抓住人物特点进行肖像描写。
2、教师指导: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王几何的肖像描写:“那矮胖老师一句话不说,像一尊笑面佛一样,只是站在讲台上哑笑。眉梢、眼角、鼻孔、嘴巴、耳朵,可以说,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
《王几何》教学设计12教学目的:
1.积累与本课有关的知识
2.理解王几何,学习本文的写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同学们,我们先前所学蔡芸芝先生温柔美丽,深受学生爱戴,莎莉文老师用自己的爱心、耐心与智慧为盲聋哑的孩子开启知识的大门。今天我们要学的王几何比较另类,看看他是一个怎样的老师,我们从他身上能学到什么?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散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文眼等,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找出描写王几何老师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理解散文的结构与中心。
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理解词语:
须臾yú斜翘qiào屏息bǐng绰号chuò叛逆nì持之以恒héng
得意忘形:高兴得无法控制自己。
持之以恒:长久坚持下去。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第二步,整体感知
(一)快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文章共写了老师的几件事,同学们又有什么反应?
长时间哑笑——————哄堂大笑
反手作图——————震惊发呆
介绍自己——————屏息静听
交代绰号——————哄堂大笑
请同学们徒手作图————笑的满脸泪水
教育大家———————鸦雀无声
(二)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阅读第一部分(1—2)
第2自然段为何选用问句?
明确: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出下文
阅读第二部分(3—26)
2、“他脸上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明确:夸张。表现了老师爱笑、幽默的性格特点
3、“他突然面向课堂,反手在背后的黑板上徒手画了一个篮球大的圆,紧接着,又反手画了一个等边三角形。”
“他突然面向课堂,在背后的黑板上画了一个篮球大的圆,紧接着,又画了一个三角形。”
比较这两个句子,你觉得哪个句子的表达效果更好?
明确:“反手”是反过手来,“徒手”是不凭借工具,“等边”突出三角形的标准。由此可见王老师绘图技术高超。
4、“那生动地站在黑板上的圆和等边三角形又标准,又好看”运用了什么修辞?
明确:拟人
通过“站”表现了黑板上的图形标准、好看,暗含了赞美之情。
5、第9段写学生的心理有何作用?
明确:心理描写通过对比、反问,表达了对老师的敬佩、赞叹之情。
6、第12段属于什么描写?
明确:神态描写
表现同学们震惊、好奇的心情,既表明王老师的声音有震慑力,又突出这位老师介绍方式的特殊。
7、王老师为什么公布自己的绰号并希望学生以绰号相称?
明确:既表现王老师的幽默,又表明老师非常熟悉学生的`叛逆心理。这种方式既拉近了师生距离,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8、老师为什么让学生上黑板画图?
明确: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应该有一种热爱知识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9、老师教育大家时,大家有什么反应?
明确:“鸦雀无声”
说明学生深受老师的感染,对老师的话有所思考。
阅读第三部分(27—29)
10、27段写全班同学,为何要特别表明“42”个?
明确:用数字加以强调,更能表现同学们对老师的铭记和难以忘记。
11、文章最后一段属于什么叙述方式?
补叙。补充交代王老师另一重身份。
第三步,选读相关内容,个性解读,读写结合。
一、个性解读。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
课堂探究:
1.你对课文有哪些不同的见解?
2.学了本课有哪些收获?
二、读写结合。
学法指导:找出文中最主要的写作手法,体现作者是如何表达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