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案例教学”《父母课堂》教学设计

时间:2025-08-27 03:10:24
家长学校“案例教学”《父母课堂》教学设计

家长学校“案例教学”《父母课堂》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长学校“案例教学”《父母课堂》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长学校“案例教学”《父母课堂》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指出7—12岁是整个儿童期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然而,物质极度发达的今天,学生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厌学现象已很普遍。而大部分厌学的学生都有想学好之心,结果或者是不能约束自己、或者对学科失去兴趣、或者经过短暂努力却没有取得效果就“果断”放弃。因此,帮助孩子重拾学习的信心是十分重要的。希望能够借此次家校活动,引导家长认识到自信心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帮助家长认识到自己平时教育的弊端,学习培养孩子学习自信心的方法。

一、案例来源

《父母学堂》20xx年4月刊的教子良方26页《帮孩子重拾学习的信心》。

教学过程

引言:

师:有一句教育名言是这样说: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在他的心里有诸多的潜台词——“我能行”、“我会干得很好的”、“小小的挫折对我来说不算什么”……这是充满自尊和自信的表现。假如每一个小学生,都有这样的心态,肯定能不断进步。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养对孩子的成长意义深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讨如何培养孩子学习的自信心。(课件出示主题)

案例:

叶叶从小天真活泼、非常聪明,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小学都是一个好学生。可自从上了小学四年级以后,不知道为什么,她的成绩开始下降,许多以前成绩比她差的同学都超过了她。看见叶叶越来越不开心,父母很着急,不停地鼓励她继续加油,一定可以提高自己的成绩。谁知叶叶非但没有要加油的.样子,反倒对学习越来越没有了兴趣。以前一回家就做作业的习惯也变了,现在她总是玩到很晚才做作业,有时甚至不完成作业。有几个早晨,叶叶哭着对妈妈说:“我不想去上学。”妈妈不答应,她就哭着说自己肚子疼,让父母很是头疼。

ppt展示案例,出示思考题。

板书:帮孩子重拾学习的信心

二、案例分析

1、孩子厌学的原因有哪些?

(1)父母的期望值过高。期望过高,会使孩子心理压力大大增加,不自觉地把学习与痛苦体验联系起来。

(2)父母陪读,使孩子缺乏学习自觉性。这会使孩子难以领悟学习的过程,难以独立地解决遇到的新问题,体验不到独立解决问题后的成功的快乐。

(3)家长对孩子学习的目的定向有偏差,将学习知识的目的定在将来而不是今天。比如家长常对孩子说:“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找不到工作。”这样,孩子就体验不到获取知识本身的快乐,而只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对知识本身不感兴趣,自然将学习看作是苦差。

(4)孩子不会学习。这类孩子往往学习时不集中注意力,不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学习;不能选择重要内容而抛开不重要的内容;无法将学到的知识正确、合理地表达出来。这样,面对日益繁重的课业内容,自然产生厌学情绪。

2、当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时,你是怎样帮孩子重拾信心的?

小结: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只要用心,能够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找出合适的方法,相信一定会收到效果。

出示ppt。

三、组织反思

孩子拥有自信是学习成功的起点;孩子拥有自信才能战胜困难与挫折;孩子拥有自信才能面对未来的挑战。让我们每一位家长都来尊重、信任学生,用最大的耐心和细心呵护孩子们的自信,培养孩子们的自信。为每一个孩子开启自信之门,使他们昂首阔步迎接美好的未来,满怀信心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四、引导践行

1、话题一:谈一谈学习之后的认识与感受。

2、话题二:结合实际说说在以后对孩子的教育培养过程中应在哪些方面加以修正。

3、话题三:讨论有哪些提高孩子学习信心的小妙招。

五、课后拓展

1、家长写学习心得。

2、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推荐阅读《父母课堂》

课后反思

自信心是人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孩子各种良好习惯养成的动力基础,更是完美人格的核心。缺乏自信是制约孩子健康成长的严重阻碍,犹如拿破仑所说:“默认自己无能,无疑是给失败创造机会”。

通过这节案例课,老师和家长们一起分析了孩子们缺乏自信心的原因,并探讨了提高孩子学习自信心的好方法。通过这次活动,家长们也意识到了自信心的重要性,承诺用最大的耐心一起去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迎接更多的挑战。

家长学校“案例教学”《父母课堂》教学设计2

《培养孩子的自制力》20xx年9月期刊《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教材分析

《培养孩子的自制力》一文是怎样培养孩子的自制力。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说说现在孩自制力的情况;二是心理专家对自控力做了跟踪实验;三是该怎样如何做呢?

学员分析

本次家长主要是一年级家长,平时都比较溺爱孩子,当孩子们遇到自制力不能控制时如何是好,所以本次授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就是帮助家长怎样控制孩子自控力,并引导家长掌握教育的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孩子的意志力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毅力和耐心。

教学过程:

各位家长朋友好,首先感谢各位家长的到来。

一、问题导入

这些问题是否让你束手无策?是否让我们做家长的特别苦恼?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家长一起探讨的问题:

二、请家长听一段情景对话。

三、分析对话

(一)案例中的孩子因为不想练字,她发生了哪些变化?

1.情绪上:不高兴

2.行为上:积极性越来越低、不想练字,出现放弃的行为

3.心理上:累、害怕。

(二)这些问题的产生的根源在于孩子的意志力不坚强,如果家长不帮助孩子解决这个问题,会给孩子带来什么不良影响呢?

1.影响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2.孩子容易出现娇气;脆弱;胆怯;缺乏自信;做事经常半途而废的现象。

3.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容易产生放弃的行为。

四、教师讲解

在教师、家长共同交流讨论的基础上,让家长明确认识培养孩子意志力的重要性:

1.不能坚持、缺乏毅力和耐心是很多孩子都会面对的一个难题。

2.家长如何引导和鼓 ……此处隐藏3799个字……志。

(2)认真思考、善于质疑的习惯。

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有利于培养人的能力,尤其是有利于增强人的发现、发明和创造能力。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是学子比较高级的修养。养成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好处:

第一个方面的好处是,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认真思考,可以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找出所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把散在的知识点连结成有机的整体,从总体上把握知识体系。

养成认真思考习惯的第二个方面好处是,可以防止"读死书"和"死读书",不仅能鉴别和选择书籍,而且还能够死书活读。在读书时,不论是业务知识还是思想观点,都能批判地吸收,正确的予以肯定吸收,错误的加以否定扬弃。明代有一位医生给病人开了一服药,并关照说,在煎时加一块"锡"。一位叫戴元礼的医生听了后狐疑顿起,赶去寻问。那医生翻开书说:"书上是这样写的嘛!"戴仍疑云未消,找了很多书对照,发现"锡"乃"饧"字之误,前者为重金属,后者为糖。从而纠正了医学上的一大错误。可见,思考对于批判地吸收别人的东西是何等重要。

养成认真思考习惯的第三个方面好处是,通过思考可以不断解开疑团,激发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学习的心脏。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孩子质疑习惯的培养,也可从模仿开始,家长要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教给孩子可以在哪儿找疑点。一般来说,质疑可以发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及关键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还要让孩子学会变换角度,提出问题。

(四)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

习惯不是在一夜之间养成的,操之过急是不会达到预期目的的。所以,这就要求家长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对于孩子的教育更要如此,他们年龄小、自控力弱、自觉性差,需要家长不断地提醒与教育,才能逐渐养成良好习惯。

2、家长要采用多鼓励的方法,促进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对于小孩子好的表现,家长要及时的予以鼓励。在孩子的心中,家长一句鼓励的话是他们最想得到的礼物。它有一种特殊的力量能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促使孩子更严格的要求自己或出色的完成某项任务。

3、处理不良习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家庭,所受环境的影响自然也就不相同,自然孩子或多或少会存在不良习惯的因子。面对孩子的不良习惯,家长要冷静处理,采用循序渐进、因势诱导的方法,一步一步引导孩子纠正,养成良好的习惯。

幽默故事:有个孩子叫二子,二子在师傅家学剃头,初学用冬瓜当“脑袋”练习技术。练习时,师娘常唤他买东西、哄孩子。每当这时,二子就得停下刀,去师娘那帮忙。可刀又没处放,就只好剁在冬瓜上立着,然后回来接着干。半年来,手艺学好了,可往冬瓜剁刀的习惯也养成了。这一天,二子给师傅的邻居剃头,初试身手格外小心,正剃半截,师娘又招呼二子去干活,结果二子把剃刀往邻居头上一剁

小结:小学生良好的习惯养成,靠老师的时刻提醒、暗示和鼓励;靠家庭的紧密配合;还要靠小学生们的互相监督,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养成良好习惯,为挑战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总结:

好习惯将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习惯对人极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为重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不容易的,在形成过程中,常常有相反力量在作祟。我们要注意对孩子学习习惯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只是说教,而要家园共同配合,不断地将良好的学习习惯转化为幼儿个人的需要、准则,并用来支配自己的行动,才能养成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说的就是,要形成好习惯,贵在行动!就让我们的孩子在学习、活动、日常生活的行动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吧

家长学校“案例教学”《父母课堂》教学设计4

授课背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亲密的伙伴,也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家长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应学会创设健康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让孩子们在健康的环境下快乐成长。

教材分析:

《父母课堂》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家庭教育书刊,里面通过具体的实例有效地解决了家庭教育的一些难题,同时也是对父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技巧进行有效指导的教材。

学员基本状况分析:

学生家长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仅仅读过小学,有的初中、高中毕业,还有的父母双方都是大学本科。所以家长对教育的认识不同,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和教育水平也是良莠不齐。

教学过程: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各位家长在百忙之中来参加我们家长课堂。今天我们来简单聊一聊如何培养孩子的进取精神,让孩子有更远大的理想和目标。

一、案例分析,明白什么是进取心。

对孩子来说,进取心就是有强烈的“求知欲”,想学到更多的知识,想探索更多的奥秘

因此,那些品学兼优的孩子都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孩子如果没有进取心,就会没有目标,学习上自然也就毫不用心,所以父母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进取心。

二、如何培养孩子的进取心?

1、制定较小的目标,增强孩子的进取心。对于自信心较差的孩子,为了提高孩子兴趣,父母可以先给孩子制定一个心理上能够接受的较小的目标,让孩子在实现这个目标中感受成功,从而增强他的上进心。

2、帮受挫的孩子重树进取心。

a、停止对孩子的指责和批评。

b、帮孩子分析此次挫折产生的原因。

c、帮孩子创造感受成功的机会。

3、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孩子的上进心

父母平时要多给孩子讲一些名人的故事或那些让孩子佩服,而且有上进心的同龄人的故事,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励孩子的上进心。

4、用孩子的'闪光点,激励孩子的进取心。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也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这就是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父母要利用这些闪光点来激发孩子的进取意识,让孩子认识自己的特长,肯定自我的价值。

5、用赞扬、鼓励激发孩子的进取意识。

赞扬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催化剂”。孩子都是自尊和好胜的,他们都希望自己得到父母和老师的肯定与表扬。这种自尊、上进的心理是正常、健康的。孩子的努力得到了承认,他们的自尊就得到了满足,就会萌生幸福的体验。

三、课堂小结

孩子对生活和学习缺乏热情,一定是父母在教育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让孩子的进取精神流失了。父母在注重言传身教的同时,也要学会提出合理的要求。只有使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既感到父母的亲情与温暖,又感到父母严格要求自己的拳拳之心,父母对孩子的上进心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家长学校“案例教学”《父母课堂》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