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5-09-17 03:10:21
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集合15篇)

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集合15篇)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我们又将接触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技能,积累新的经验,该为接下来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

本学期我教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在经过了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同学,我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同学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一、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本册教学内容有: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三单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第六单元图形与拼组;第七单元混合运算;第八单元时、分、秒的认识;第九单元统计;第十单元总复习。

(一)数与代数

1、有余数的除法:

⑴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⑵有余数除法的笔算。

2、万以内数的认识:

⑴千以内数的认识。

⑵万以内数的认识。

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近似数。

⑷估算。

⑸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几千几百加减几百。

3、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⑴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

⑵简单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估算。

⑶稍复杂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

⑷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验算。

4、万以内加减法(二):

⑴较复杂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

⑵估算。

⑶应用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⑷回顾整理。

5、混合运算:

⑴两步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⑵带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⑶应用加减运算解决问题。

6、时、分、秒的认识:认识时、分、秒。

(二)、空间与图形

1、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⑴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

⑵长度单位的进率和简单的换算。

2、对称:认识对称现象。

3、图形与拼组:

⑴平面图形的认识:

①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②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认识。

⑵图形的拼组。

(三)统计与概率

统计:分段统计。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奇妙的动物世界: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2、户外活动:加深对统计过程的体验,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五)回顾与整理:回顾整理全册内容。

本学期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数与代数:

①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②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③能正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

①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③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

3、统计与概率:

①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②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运用:

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②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二)数学思考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从生活情境中认识较大数的过程,能用万以内数描述具体的事物,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3、经历探索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4、在解决简单的混合运算问题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5、在对长方形及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中,提高同学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6、经历对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过程,体会统计的工具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三)解决问题

1、能用加减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用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用统计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

(四)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本册教材重点内容分析:

结合教学内容的类别分析,我认为“数与代数”中的认识万以内数及这些数的大小比较;有余数除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空间与图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及换算,认识对称现象,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统计与概率”中分段统计是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难点分析:

在教学“数与代数”教学内容中,关键是给同学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使他们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体会出“万以内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性和有余数除法及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必 ……此处隐藏28394个字……养实践潜力和创新精神。

4、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这学期我的工作任务更重了,一年级只是给学生们打好起码最好的基础,而二年级开始,数学就开始慢慢的变难了,这是难度的开始,有些学生就是因为在这时打不好基础,以致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上始终跟不上节奏,学习很难上去。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的让孩子们跟着我的思路,慢慢的深入,最后把数学学好,这是我的教学思路,也是学生们提高成绩的重要方法之一。我相信我能够把我的学生的数学教好!

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5

学情分析:

二年三班现有学生39人,其中男生18人,女生21人。该班学生整体素素质处于中等水平,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强,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优良。学生总体上说比较爱学,对一些基础的知识4/5学生能扎实的掌握。

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17页《过河》,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混合运用已有初步的认识,在学习用小括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困难不是很大。关键让学生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掌握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2、能力目标:通过去鄱阳湖旅游"过河"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结合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探索小括号的运用过程,能利用小括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春天。

师:对,在这春光明媚、春暖花开的季节,正是春游的好日子,你们喜欢春游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春游!

(出示鄱阳湖风光图片)

师:你们看,这就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它位于长江中下游交界处,江西的北部,像一个巨大的宝葫芦,想去吗?那我们跟着导游赶紧出发吧!

(出示汽车动画图片)

师:导游听说我们班的同学们非常聪明,想考考大家数学学得怎么样,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生:愿意!

课件出示复习题:

1.比一比,看谁的眼力好。 30+8×4 5×2+3 80-64+8 5×9-5 2.把二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7×6=42 60—42=18 6÷2=3 18—3=15 学生回答

师: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到了鄱阳湖(出示图片)这里烟波浩淼、水草丰美,湖中有大量长江流域的珍贵鱼类漫游,每年有许多珍惜的鸟类栖息在这里,使得鄱阳湖的风景显得更加宜人。看到这美丽风景,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鄱阳湖太美了

生:有机会的话我要带爸妈一起来。

师:鄱阳湖的景色非常美,你们想去吗?

生:想!

师:那快看看我们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要坐船。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过河》。(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出示情景图

师:请大家仔细看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呢?

生:男生29人,

女生25人,

每条船限乘9人,

至少需要几条船?

师:你们先估计一下,大概需要几条船?你是怎么估的?

生1:我估计大概需要7条船。我把男生看成30人,女生看成30人,这样用总人数60人除以9,大约需要7条船。

生2:我估计大概需要6条船。方法和前面的同学差不多,只是人数多算了,所以我从7条里减掉1条船,大约需要6条船。

师:那么到底需要几条船呢?谁会列式回答

生:29+25=54(人) 54÷9=6(条)

师:谁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知识把分步式列成综合算式

生:29+25÷9 师:这样列式行不行?请小组讨论

生1:不行,因为这样就不是先算加法了

生2:不行,因为这样就先算女生要几条船,男生没算

师:那我们该怎么办?用什么样的方法表示这部分应该先算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创造一个符号,把它写在答题卡上。

小组合作交流

展示 29+25÷9 29+25÷9 (29+25)÷9 师:请你们讲讲你的创意?

生1:我用划横线表示这部分先算

生2:我把先算的部分用线框起来

生3:我用括号表示29+25先算

师:这么多的表示方式,如果每个人都用自己喜欢的符号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生:别人写的我们看不懂。

师:是啊,所以在数学上使用统一的符号——( )小括号(板书)

你们觉得小括号在咱们生活像什么?

生1:像两面墙。

生2:像茶杯的把手。

生3:像一对耳朵.......师:同学们想的都很贴切,以后只要在数学算式中发现了小括号,就一定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板书)

那这道算式小括号放在哪儿呢?

生:给29+25加小括号。

师:那带小括号的算式怎么读呢?师带读

师:我们会读这个综合算式,那会计算吗?在书上19页完成。

学生计算

师:通过对"过河"问题的解决,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符号朋友——小括号,谁能讲讲小括号有什么作用?

生1: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

生2:算式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三、知识反馈

出示课件

1.比一比,看谁的眼力好。

(30+8)×4 5×(2+3) 80-(64+8) 5×(9-5)

(注:采用前复习题1的题目,小括号采用动画飞入的效果)

2、同学们完成的不错,淘气得知我们在学带有小括号的运算式题,也给我们送来了两道题,你们能独立解决吗?

(课件)做一做:(83-35)÷6 94-(25+19)

学生汇报,同桌检查,做对的小朋友请举手。同学们算得又对又快,淘气很高兴,并把掌声送给大家。

3、下面请小朋友们去掉94—(25+19)这一题的小括号再算一算,然后比较两题的异同。

(课件)比一比,算一算:94—(25+19),94—25+19。

加上小括号就改变了运算顺序,你们说小括号的作用大不大?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教师活动:想一想身边的数学问题,有哪些问题能用到小括号? (笑笑第一次买了4本本子,第二次买了3本本子,每本2元,她一共用了多少钱?)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集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