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1《槐乡的孩子》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的第1篇略读课文。虽是略读,但文章语言优美,文风淳朴。课文字里行间处处洋溢清香,恰如文中槐米之香,丝丝缕缕,清淡不绝。文风之美,又如槐乡孩子们身上透现的勤劳、质朴、善良的品德之美。
但是,文中所写的生活环境、劳动场景,距离我们的学生是那么遥远。他们不知道槐树是什么树,不知道槐米可不可以熬八宝粥,不知道鸡热了干吗耷拉翅膀,更未体验过槐乡孩子们那种劳动之乐。所以,读过课文之后,他们有那么多的疑问。而当时我班教室电脑正在修理,不能找相关图片资料稍为解惑。于是在课堂上,我把自己设置要提问的问题暂置一旁,把提问的空间留给孩子们。质疑时,孩子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满脑袋“为什么”的郭岩松首先发问:“槐乡的孩子采了槐米上哪里换钱?”
听到问题,孩子们马上低头浏览课文,一向反应灵敏的董晓说:“我知道!卖给药店!因为书上说槐米可以入药”“还可以卖给染料店!”不等董晓说完,急性子赵小龙抢着说,显然他是得到了董晓的提示。这是别的孩子们也找到了文中的证据,纷纷附和,再问岩松是否满意这个回答,他表示很满意,于是这个问题我们解决了,又借机把相关的第二自然段的'朗读完成了。
李增增接着问:“八月那么热,可是槐乡的孩子们为什么不怕热啊?”增增这个问题,包含了我设置的一个问题,于是我先问:“八月有多热?”增增说不上来,白世玉说:“八月我在家里热得光想吃冰糕!”牛乐顺说:“我在我姥姥家看见狗把舌头吐得这么长!”他边说边用手比划,这一来,孩子们都想起了暑假里自己经历的炎热,在底下说起来。于是我又问:“槐乡热成什么样?”他们一齐端起书朗读起来: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生性活泼的刘建元还边读边做动作,一会儿学鸡耷拉翅膀,一会儿学小狗吐舌头。
“八月的槐乡这么热!那么孩子们怎么不怕热呢?”我又提示了一遍增增的疑问。
柏梅说:“因为他们在山上,山上有树木档阳光。
她说完,同学们有的摇头,有的皱眉,觉得不太合适。
张庆烨这时站起来:“我们军训时候也在阴凉地儿,可我们还喊热哪!是槐乡的孩子很懂事,想多采槐米多赚钱好孝敬父母。”听了庆烨的话大家纷纷表示赞同,我也趁机夸庆烨是个体谅父母的孩子。
在理解词语上,李俊蓉提出不明白“满载而归”,我要求她把含有这个词语的句子读出来,而这段话正好是描写孩子们如何劳动的,于是大家一起朗读了这段,刚刚读完,刘嘉琦就高高举起了手:“满载而归就是槐乡的孩子们经过一天劳动,到了晚上,背着满满一筐槐米回家去。”虽说解释的繁长一点,但是这个孩子结合前文,把这个词语融合到课文中去作了解释,我马上肯定了她的做法:“嘉琦刚才用的方法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理解中可以借鉴。”
这时李鸿菲说:“我看了前文,也看了后文,还是不明白‘月落柳梢’这个词。”大家一看,这是最后一个自然段的首词,原文是“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对啊,这是个言简义丰的词,前后文语境解释都不明显,孩子们思考起来。我正在琢磨如何解释,一向爱锁眉头的张庆烨此时又发话了:“春天我们观察过柳树,柳梢长长的垂到地上,月亮和柳梢一样低,说明很晚很晚了。”话音刚落,噼里啪啦,掌声响起。我趁机问:“刚才庆烨是联系什么理解这个词语的?”白紹磊终于发话了:“我们的生活!”
最后,大家在理解、体会的基础上,重读课文,听得出来,他们充满了对槐乡宁静生活的向往,也跟着槐乡的孩子一起体验着劳动的快乐。而我,也在孩子们的快乐中体会着教育的幸福。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2《槐乡的孩子》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准备一个课时就完成,重点在让学生去感受课文,品读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多彩的生活,快乐的生活。上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们回忆前面所学的三课给他们的感受,他们都能回答出来,然后通过一个问题“你们想不想知道槐乡的孩子的快乐生活吗?”引导到课文中来,课后,仔细想想,这个导语能把几篇课文能紧密联系起来,但是提问不好,方式太普通,没悬念,所以也就失去了激情,调动不了孩子们思考的积极性。
这课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品读课文,我先让学生们自读感受,然后请学生个别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其他同学来点评。这个环节不错,个读和学生点评后,及时做到反馈后的指导,认为读得不好的'学生示范读出自己觉得的好的读法,老师也进行了示范读,而且采用多样化形式读,如男女比赛读,小组比赛读……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我想,教学中一定要把学生放在首位,教学、提问等都要从学生出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自主地学习,积极思考问题,努力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要多听听别的优秀老师的课,汲取优秀的教学方法以及课堂中一些随机应变的经验。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3新的学期,新的开始。过年后的学生们显得很兴奋,大了一岁,也有了大了一岁的样子,个个都很懂事。
这学期我们进行冀教版五下的教学,第一单元第一课是《槐乡的孩子》,这篇课文距离学生们的生活较远,许多孩子没有见过槐树,更没有吃过槐花饭。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我从网上搜集了槐树、槐花和槐花饭,让学生们从视觉上理解课文。
不过有个别学生还是从爸爸妈妈那里知道槐花的,比如小佐说,他的妈妈就跟他讲过小时候她们吃的槐花饭,槐花饭是用面粉拌槐花做的,十分好吃。在课文理解上学生们对“为什么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这个问题领悟的较深刻,能够从文章中的.各个段落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找得较全面,“为什么八月是槐乡孩子繁忙的季节?”
这一问题由于时间原因理解得不如上个问题深刻。下节课应该再拿出十分钟对这一问题再巩固再深入些。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4本学期的第四课《槐乡的孩子》是一篇自读课文,文字生动,字里行间处处洋溢清香,恰如文中槐米之香,丝丝缕缕,清淡不绝;意境之美,又如槐乡孩子们身上透现的勤劳、质朴、善良的品德之美。
因为是自读课文,这篇课文我准备一个课时就完成,重点在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感受课文,品读课文。
上课一开始,我从家乡的树引出槐树,从槐乡引出“橘乡”“鱼米之乡”。既理解“乡”,又扩充了生活积累。
课中,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槐花图片,意在让学生对槐米感兴趣的情况下,抱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去学习第二段槐米的作用,目的之二,是学习怎样仔细观察,有序表达。图文并茂,讲读结合。
在读到“八月,天 ……此处隐藏5815个字……,多给学生朗读、思考、质疑、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无论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是对语言体会和品味,都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尽量由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和结论。
3.学完本篇课文后,可组织学生说说自己在课余时间所从事过的劳动,比如参加公益劳动,在家里帮助家长做家务。先想一想准备说哪方面的内容,想好以后,再说说自己劳动的经过和感受。
四、参考资料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蕾可以制作黄色染料。花、果以及根上的皮都人中药。
槐米:槐树的花蕾称槐花或槐米。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12课堂上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出槐乡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劳和以苦为乐的特点,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就只提了一个问题,槐乡的孩子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呢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说自己读了课文后的的体会。学生在回答时,大都抓住了"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
及槐乡孩子的勤劳,对此学生感受最深,槐乡孩子以苦为乐的精神,是靠我点出来了,当时有部分学生说第三段写的槐乡孩子干活时的样子写得很好,当时天很热他们还在干活。我就趁机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当时天气的热,又读一读描写干活时的句子,学生体会到孩子们劳动时是很快乐的。学生已经能够通过读文理解文中的内涵,但总结的`能力不行,大都是只看到点,看不到面。
反思本节课,虽然课文都是由学生具体读,但都是我直接参与指导方法等,是我一步步引着走的,属于半放半扶。下次的略读课我打算完全放手,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和学生一起学习。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13教学情境一
师:孩子们,读了槐乡的孩子一文后,你觉得槐乡的孩子可爱吗?
生:可爱。
师:你从课文中那些地方的描写觉得槐乡的孩子可爱呢?请再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并用线把它们画出来……
接下来这个时间很长----教室里一片静寂。学生的反映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怎么办,情急之下,我突然意识到,因为我的一个“可爱”把同学们的思维限制住了。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可爱究竟可以怎么理解呢?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太抽象,太笼统。这个词语在稍大的孩子的理解可能会更宽泛一些?于是我灵机一动,马上改变教学语言。
教学情境二
问题改为:孩子们读了课文《槐乡的孩子》一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学生思考后就开始说
槐乡的孩子很勤劳,书中这样写到
槐乡的孩子,不问自己的父母要钱,会自立
槐乡的孩子很勇敢,你看男孩敢爬那么高的树
槐乡的孩子不怕热,起得早……
这是孩子们通过读课文,自己的独特感受。这个问题的设计,就很容易使孩子们思维活跃起来,显然课堂上一个关键的提问是整堂课取得成功的关键。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中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事实证明一个问题的两个问法导致不同的课堂情景和教学效果。这就告诉我们在新课改的形式下,我们要提高各种各样的技能.要和学生很好的`互动和沟通,就要我们每一位教师认真搞好学习,学习各种各样的技能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发展学生的思维创新出发,那样我们的课堂才会变成精彩的课堂,自主,平等的课堂。让我们共同努力去认真,细致的去寻找那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14一、初读课文解决难点
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独学,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在此基础上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从文中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这时学生边自读边勾出描写槐乡孩子的词句后在小组内交流,为接下来的汇报打下了基础。班级大展示时学生的热情分外高涨,你问我答,相映成趣,在大家七嘴八舌的补充中弄清楚了文中难理解的词句。
二、抓住重点,深入理解
一是抓住“槐树是一种怎样的树和槐米的用途?城里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见过槐树,因此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图文资料解决了学生在认知上的疑难点。然后在了解“槐米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这个问题时,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弄清“槐米”称谓的所指、由来、功用、槐乡孩子采集槐米的原因,在疏解课文的同时也就理解了全文的背景,在此基础上朗读,以声释情,传达出了孩子们对槐米的喜爱和自己采摘槐米换学费的自豪。
二是抓住“槐乡的孩子上学和我们现在上学有什么不同呢?”有的学生说槐乡的孩子采摘槐米自己挣钱交学费的事情;有的学生说出自己上学读书都是爸爸妈妈挣钱交学费。然后围绕这一问题深入的讨论,从而体味到槐乡的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以苦为乐的情怀。在感受槐乡的孩子劳动快乐的同时,也感受到他们收获的喜悦。
总之,在教学中一定要把学生放在首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自主地学习,积极思考问题,努力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同时,还要抓住语文课与社会、人生相结合的特点,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6
省中小学“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推进会召开以后,曹武镇中心小学积极行动,教师们全面掀起了“课内比教学”的热潮。我在这次活动中,第一个走上讲台,讲授了略读课文《槐乡的`孩子》。
《槐乡的孩子》是一篇略读课文,我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重点在让学生去感受课文、品读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多彩的生活,快乐的生活。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并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槐树枝条、槐花实物为切入点导入课文,引导学生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15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
在学习课文之前我就了解到:我们班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干的家务很少,甚至从不干家务。每次学习上取得点滴进步家长都会给一定的物质奖励,久而久之孩子们在潜意识里会有“为家长而学习”的思想,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槐乡的孩子》这一课,我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出槐乡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劳和以苦为乐的特点,主要让孩子体会到“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以此来调动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我就只提了一个问题,槐乡的孩子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呢?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说自已读了课文后的的体会。学生在回答时,大都抓住了“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及槐乡孩子的勤劳,对此学生感受最深,槐乡孩子以苦为乐的精神,是靠我点出来了,当时有部分学生说第三段写的槐乡孩子干活时的样子写得很好,当时天很热他们还在干活.我就趁机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当时天气的热,又读一读描写干活时的句子,学生体会到孩子们劳动时是很快乐的。学生已经能够通过读文理解文中的内函,但总结的能力不行,大都是只看到点,看不到面。这方面还需要以后在课堂上多多练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