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教案

时间:2025-08-05 08:46:23
鹊桥仙教案

鹊桥仙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鹊桥仙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鹊桥仙教案1

教学目标:

鉴赏《鹊桥仙》淡而不伤的风格,体会此词从旧题材中提炼出新的主题,道人之所未道,善于议论,在议论中抒情,颇具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1、领悟诗歌“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内涵,把握移情于景手法的运用。

2、体会活用前人文句的作用,鉴赏幽深婉约的意境,缠绵多情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背景材料

这是宋代词人秦观以牛郎织妇鹊桥相会的传说,歌颂永恒而坚贞不渝的爱情。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人。少举进士,不中,曾见苏轼于徐州,苏轼以为有屈、宋之才,王安石亦谓其诗清新似鲍、谢。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擅诗文,词为北宋大家,与黄庭坚并称“秦七黄九”。有《淮海词》。

《鹊桥仙》,词调名,出《风俗记》:“七夕,织女当渡河,使鹊为桥口。”多以咏牛郎织女相会事。

二、这首词以七夕织女渡银河与牛郎相会的古老传说为题材,歌颂永恒而坚贞不渝的爱情。

三、层次结构

上阕写织女与牛郎相会。

下阕抒依依不舍之情。

四、写作特点

语言清新凝练,织女的形象虽然着墨不多,但通过环境的渲染,心情的刻画,而写得鲜明优美,浓厚深挚的情意表达得委婉含蓄。

五、重点难点分析

如何理解“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两人的`爱情若是坚贞不移的,又哪在乎朝夕相聚呢?这两句歌颂真挚不渝的爱情,立意新。牛郎织女虽然一年一度相会,毕竟地久天长;人世夫妻虽然朝暮相聚,却是百年顷刻,于此补充说明 “金凤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产间无数”之意。这一反常人爱情观的看法,使词的意境为之一新。

鹊桥仙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思想意识

2.把握词中经典名句的文本含义及其延伸内涵。

3.理解词人表达的爱情观,并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导入:

爱情是人类最珍贵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对爱情的传诵古今中外皆有,外国我们比较熟悉的有《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国的则有四大爱情传说(白蛇传、孟姜女、梁祝、牛郎织女)。其中牛郎织女出现在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中,而最早以此为题材的诗歌应该是《古诗十九首》里边的《迢迢牵牛星》,但是流传最为广泛、经久不衰的应该要算秦观的《鹊桥仙》了。在咏牛郎织女的诗词作品中,诗人们更多的是将眼光投注在牛郎织女的不幸上,对此倾注了他们的同情。而在这首《鹊桥仙》中,秦观却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看待牛郎织女的爱情,并表达了他对牛郎织女纯洁高尚的爱情的热情赞颂,写出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千古绝句。

一、 秦观简介:

秦观,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北宋著名词人,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的交谊很深,但词风与苏轼大不相同。虽然也有少数具有豪放特色的作品,但从总体来看,他是一个标准的婉约词人。他流传下来的词作,只有90首左右,但名篇佳作不少,所以他历来被视为婉约派的大家之一。

从内容看,秦观词所反映的生活面比较窄,直接表现国计民生的重大题材几乎没有,而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情”、“愁”二字。

秦观词表现爱情,大多真挚而高雅,揭示出心灵深处的共鸣,在一定程度上,把爱情升华到美的高度来审视。

二、 解题:

《鹊桥仙》,词牌名,此调专咏七夕。鹊桥,据说牛郎织女长年分隔银河两岸,只有七夕这一天才能相会。在这一天,多情善良的喜鹊从四方涌来,自觉搭成一座桥,牛郎织女由此桥渡河相会。

三、 基本解读:

1.“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这两句点出了织女会牛郎时的情景。有景有情,情景交融。“纤云”“飞星”是相会的景物描写。

“纤云弄巧”纤薄轻盈的云彩,变幻出优美巧妙的图案,不仅暗示织女精巧绝伦的手艺,而且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初秋夜空图。“弄”和“传”字拟人化手法,点出漫天瑰丽的云霞和流星也都颇通人性,一个为他们的`相会感到高兴,另一个为他们传递着离愁别恨。

在《迢迢牵牛星》中,也有描写织女的心灵手巧的句子,是怎么说的?(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这是直接描写心灵手巧的织女因相思而终日不成章,突出相思之深之苦,《鹊桥仙》却是委婉含蓄,二者大相径庭。

2.“银汉迢迢暗渡”经过长途跋涉,两人终得一见。“迢迢”不仅形容银河之辽阔,牛女相距之遥,相见之难,也表明他们的相思如银河水绵绵无边。“暗”字一是点出会于七夕之夜;二是表明相会无声无息,人们难以察觉。

3.“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这是对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议论。“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这里点明时令,牛郎织女虽然终年难得一见,却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在这样一个美丽的秋夜他们终于得以相会,一述衷肠,其情意缠绵,已胜过了人间普通男女的日夜厮守。金风玉露,不单指秋天的风露,更是一个大背景。词人把这次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更显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

小结:上阕写聚会,写这对情侣奔赴鹊桥相会时急迫而欣慰的心情。

4.“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这几句写两位主人公相会时的情景。“柔情似水”,“似水”照应前面的“银汉迢迢”,即景设喻,将两位主人公的万般柔情比作银河之水,既深且长。“佳期如梦”,“如梦”,一是甜美,二是短暂。在此是二者兼备。同时,这还是他们相会时复杂的心情写照。他俩平时只能在梦中相见,此时真的相会了,却又“乍见翻疑梦”了。这是久别重逢后人们常有的心态。但这毕竟不是梦,因为归路就在身后。“忍顾鹊桥归路”,“忍顾”是不忍回头看。相逢太短,不忍分离。刚刚借以相会的鹊桥,转眼又成分别的归路。才相见又分离,一次短暂的相见却又是此后长别离的开始。正是“相见时难别亦难”!

5.如果是柳永,在这鹊桥归路前的心情一定是: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如果是李清照,在这离别时的反应自然是: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李清照《永遇乐》)但是,秦观却在山穷水尽的之处独辟蹊径,道出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千古绝唱。“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尽管相会的时间极其短暂,但只要彼此诚挚地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处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这是词人对牛郎织女的爱情的热情歌颂,也是他申明的爱情观:爱情所追求的不是朝朝暮暮的相依相随,而是心灵上最充分最彻底的契合 ……此处隐藏23969个字……归路”:这真像柳永雨铃霖中“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啊!

结语:鹊桥上的相逢,我们看到的是温馨浪漫,流光溢彩,相爱的人情深意长,景美,人美、情美,成

就着这个古老爱情故事的唯美,难怪秦观感叹: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板书:唯美)

(感受这样的唯美,我们一起在上一次鹊桥,感受他们的爱情吧,诵读。)

(二)鹊桥里的人生——豁达

这首词作写于北宋年间,到现在已千年,为什么会流传这么久,仅仅是它里面有美丽的爱情吗?

(描绘美丽的爱情故事的确是《鹊桥仙》这首词流传的一个原因,但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明人沈际飞评“(世人咏)七夕,往往以双星会少离多为恨,而此词……化腐朽为神奇!”

(将这句话打在屏幕上)

然后比较历代三首咏叹七夕爱情故事的诗作

(屏幕出示或老师口述)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白居易《七夕》)

“乞桥楼空,影蛾池冷,佳节只供愁叹。(清纳兰容若鹊桥仙(七夕)

设问:同学们是否赞同这句话?是否能从词中找到依据?”腐朽“是什么?”神奇“又在何处?

明确:学生会找到两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比较后得出结论:历代诗歌咏叹七夕是悲吟寻恨(腐朽),而秦观多了豁达之气(神奇)。

秦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豁达理性?他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的人生,什么样爱情?

展开全文阅读 (屏幕上打出两句话)“古之伤心人也”-冯煦在《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

“淮海秦郎天下士,一生怀抱百忧中”。

(引入秦观生平资料,事先发给学生)

设问1:同学们看完资料后,有什么认识?

可能有的看法:没看到他的豁达,就看到他的失意

但看到了他作为文人的多情,痴情。

设问2:正所谓人生不圆,爱情不圆,而以诗歌圆之,那秦观在这爱情词作里面是如何去圆的呢?

提示:就词作中的这个爱情故事而言,我们用现实的角度看,哪些地方是我们现实的爱情中所不希望的情形,请同学们默读词作思考。

明确:

“一相逢”“胜无数”:牛郎织女虽然是一年见一次,但却是金风玉露似的感情,真挚,纯洁,忠贞,爱情的质量远远高于人间无数朝欢暮乐的庸常夫妻

次数少,但情意深。

“银汉迢迢”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爱情绵长,不可断绝

“忍顾鹊桥归路”两情久长

找出来后追问:而秦观是怎么去看这些不如意的?(抓住刚才找出的不如意一一作解释)

小结语:,词人对鹊桥相会中牛郎织女的种种失意予以修复,消解着原本存在牛郎织女心里,也存在芸芸

众生眼里的哀伤。正因为一次次痛彻心肺爱情失意,才有了爱的真谛的透彻领悟;正因为一次次命运弄

人的人生挫败,才有了人生意义的理性思考,才能从从残缺中看到圆,从失意中看到美,从少看到多,

从短看到长。所以词人会感叹牛郎织女“相逢”“胜却人间,正所谓”此爱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也正因为此,我们才能看到他的至情至纯。

(再读词作,感受爱的豁达,感受词人至情至纯的情怀)

(三)鹊桥中的文化——经典

因为有了至真至纯的情感交织,《鹊桥仙》里的爱才能如此完美,因为有了至彻至透的人生领悟,爱才能如此豁达,至爱之人,至美之文,至情至理,完美契合,《鹊桥仙》就变成了爱的文化的经典。

这里面有我们民族传统的东西,大家是否能发现呢?

明确:塑造的`艺术形象:传统的艺术形象(织女)

“纤云弄巧”这可以是一个劳动的场面,沉浸在爱情中的织女体现中国传统女性的勤劳巧慧

咏叹的情感:忠贞

西方“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表达情感的方式:七夕节

(介绍七夕节的传统习俗)乞巧、求子、祈福、种生等等

(对比现在的七夕节和我们热衷于过西方的“情人节”)

小结:这首词作将继续流传,一定是要有我们现在正在丢失但却有慢慢重塑价值的东西,文化是任何一部艺术作品生命力恒久的根本。

课堂总结

一对苦苦等待的爱人,让我们感受了爱的唯美、情的永恒。

一场朝暮期盼的相聚,也让我们品茗了爱的坚贞、人生的真谛。

而一段荡气回肠的传说,更让我们涵咏了中国文化的绵延悠长。

【同步检测】

1、分析《鹊桥仙纤云弄巧》这首词的修辞特点。

(1)拟人。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在牛郎、织女相会佳期,彩云都来为他们“弄巧”,流星也来为他们“传恨”,为牛郎织女每年一度的相会渲染气氛。

(2)对比。如“一相逢”与“无数”,“久长”与“朝朝暮暮”,表现了牛郎、织女的忠贞不渝的爱情。

(3)比喻。如“柔情似水”,形象地写出了牛郎织女相会时温柔缠绵的情意;“佳期如梦”,极言相会时间之短暂,表达了牛郎织女相会时的复杂心情。

2、请简要分析“忍顾鹊桥归路”的“忍”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忍”:怎忍,岂忍;全句意思是:怎么忍心回头看那从鹊桥回去的路呢?“忍顾鹊桥归路”巧妙地表现了牛郎织女临别时的依恋和怅惘。

【高考链接】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鹊桥仙 谢薖

月胧星淡,南飞乌鹊,暗数秋期天上。锦楼不到野人家,但门外、清流叠嶂。

一杯相属,佳人何在,不见绕梁清唱。人间平地亦崎岖,叹银汉、何曾风浪!

[注]①锦楼:乞巧节时,当时富贵人家在庭中所结的彩楼。

8.谢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意象?有何作用?(5分)

【答案】谢词的上阕写了月、星、乌鹊、秋期、锦楼、等天上景物(1分)和、清流、叠嶂、的、;野人家、等地上之景(1分),形成鲜明的对比(1分),为下阕抒情做铺垫。(2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意象的题目,,在词中筛选即可,主要是作用,要知道是天上人间的对比,还要注意景物描写为抒情作铺垫。

9.这两首词运用的最典型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秦词通过人间的爱情和天上爱情的对比,表达因真诚相爱而能经得起长久分离的时间考验的可贵;(3分)谢词通过秋期天上的美满爱情来反衬人间的佳人何在,不见绕梁清唱的不幸。表达内心的悲伤、苦闷之情。(3分)

《鹊桥仙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