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种子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种子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科学种子教案1教材简析:
本活动是大班主题活动"秋天的畅想"中"好吃的种子"生成的子活动。开展本主题活动我带领小朋友走进田野,去认识多彩的秋天。他们看到了红红的野枸杞,飘飞的蒲公英……小朋友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老师,枸杞为什么会长在这里?""蒲公英要飞到哪里去呢,是飞到很远的地方去玩吗?""明年它们会在长出来吗?"……可见幼儿对种子传播产生了探索的兴趣,《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知识是在幼儿的探究之后,在幼儿交流讨论中形成的。所以教师应通过提供交流的平台,促进有效的互动,鼓励幼儿交流发现。由此我设计了《种子宝宝有办法》这一活动,让幼儿探究种子是如何进行传播的。
活动预设:
1、使幼儿了解种子的不同传播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2、能与同伴共同探究,用适当的方式和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
3、培养幼儿喜爱大自然的感情,产生继续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重点、难点:
重点: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了解种子不同的传播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难点:引导幼儿在提问质疑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讨论交流,在合作中探究。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我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搜集关于种子的各种图片和资料 ,带领幼儿到野外实地观察体验,收集种子,丰富幼儿的前期经验。
2.实物准备:蒲公英,苍耳,莲蓬、放大镜,脸盆,水,这些实物可以让幼儿形象直观的了解探究的对象3.课件准备:自己提前制作设计理念:
《纲要》指出: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并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本活动来源于幼儿兴趣发现,根据大班幼儿年龄发展特点,我引导幼儿通过自由观察、积极探索和讨论交流来进行学习的,为幼儿提供乡土生活的活动材料,让幼儿动手摆弄,去操作去寻找种子的各种传播途径。三个平行的`小实验也将不断扩展幼儿对种子传播的认识,教师在引导幼儿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采用观察法、操作法和交流讨论法,进一步帮幼儿梳理思路,提升经验。
设计思路:
儿歌导入,激发兴趣--蒲公英种子的传播方式--苍耳的传播方式--莲子的传播方式--经验升华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活动开始,以《蒲公英》这首歌曲导入,歌词和优美的背景都是很好的切入点,同时声像结合也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活动。教师引导,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蒲公英吧:"小朋友们,请你轻轻地拿起桌上的蒲公英 。"
二、蒲公英种子的传播方式
1、外形:仔细观察蒲公英的外形,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目的是让幼儿对蒲公英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然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种子特点:取一粒种子观察、讨论:蒲公英的种子有几部分组成?上半部分是什么颜色的?捏一捏,什么感觉?吹一吹这粒种子,想一想为什么它可以随风飘扬?师生一起交流总结出,种子长着白色的羽翼,这是它飞翔的工具。
3、风力与远近:做实验,请一部分小朋友静静地拿好蒲公英,另一部分小朋友充当风的角色,分两次吹动蒲公英,第一次吹的时候,用力小一点,第二次吹的时候,用力使劲大一点,让幼儿观察蒲公英两次飘落的位置,在远近上的差别。教师在充分引导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总结:风越小,种子飞的越近。风越大,种子飞的越远。幼儿在实验中,形象的感知了蒲公英的种子是靠风传播的,并且传播的远近与风力有关。
三、苍耳的传播方式
1、苍耳的形态: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为幼儿分发一些苍耳种子实物,让幼儿用眼睛看,用手摸去感知苍耳,教师提问,当你摸苍耳时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发现"有好多刺"。
2、苍耳的刺: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苍耳的刺。放大镜下,苍耳的刺是什么样子?引导幼儿主动交流,对苍耳的刺能做关键性性的描述--有个弯弯的钩。在看清楚小钩钩后,让幼儿快快动手,"把苍耳放到你的衣服上吧,别让它掉下来呀。"接下来问问幼儿"它们为什么能够牢牢得黏在你们的衣服上呀?"从而总结出:苍耳的刺像弯弯的小钩子一样紧紧抓在动物的毛上。
3、苍耳的传播: 以此为基础,思维拓展,种子依靠动物传播需要的条件。
四、莲子的传播方式
1、漂浮的莲蓬:教师设疑:你见过莲蓬吗,它生活在什么地方?启发幼儿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由小朋友动手进行操作和观察,将莲蓬放到水盆里,看看它是怎样的?用你的小手指把它按到水里,当你的手指再次离开的时候,它还在水底吗?在试验中得出结论:莲蓬能漂浮在水中。
2、莲子的传播:教师与幼儿一同想象莲子在水中漂啊漂,漂到到哪里就在那里安家。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发言,积极与其他小朋友合作交流。最后启发幼儿思考:还有哪些植物生长在水中或水边,种子靠水传播。可以出示课件,也可以根据幼儿经验帮助幼儿提取知识。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大班科学种子教案2教材分析
种子的传播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风传播、动物皮毛传播等传播方式令幼儿感到好奇。他们有时会捡起路边的蒲公英吹一吹,有时会追着飞舞的柳絮奔跑。为满足幼儿的探究兴趣,丰富幼儿关于种子传播的知识,特设计本次活动。本次活动通过启发讨论、课件演示,引导幼儿直观形象地感知种子传播的过程及方式。
活动目标
1.了解种子靠风、水、动物皮毛、鸟类粪便等途径传播并能进行简单分类。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对种子的认识,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
3.激发幼儿探索植物种子奥秘的兴趣。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请幼儿收集种子,带到幼儿园布置“种子展览会”。
2.种子的实 ……此处隐藏14185个字……外部形状及各个名称
1、教师准备实物种子,幼儿仔细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2、出示各种种子图片并提问。
提问:这些种子除了颜色不一样,还有哪些不一样呢?(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也不同)
提问:这些种子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也不同,它们有一样的地方吗?(都有一条线)
师:这条线叫做什么呢?这条线就像我们小朋友的肚脐,我们把它叫做种脐。
3、出示种子名称图片,认识种子各个组成部分名称。
(1)出示图片讲述种子外部的各个名称(种皮、种孔和种脐)
师:种子的下面都有一条线,我们把它叫做种脐,种脐的下面有一个圆孔,叫做种孔,种子颜色这块叫做种皮。现在种子外形我们认识了,那么种子里面是怎么样子的呢?
(2)幼儿掰开种子仔细观察,看看发现了什么?(幼儿说说种子内部的.样子)
(3)出示种子内部各个名称讲述(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
师:刚才我们把种子打开以后,都发现了一根小芽,这个是种子的胚芽,中间有点粗的叫胚轴,下面是种子胚根,里面这一块是种子的子叶,它是给胚芽传输营养的。是不是所有的种子都会发芽呢?种子要有胚芽才可以发芽。
三、播放发芽录像视频,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
提问:种子发芽的样子是怎样的呢?(幼儿自由回答)
师:老师把种子发芽的过程拍了下来,我们一起看看种子是怎样发芽的好不好?
1.播放种子发芽过程视频。
提问:种子发需要哪些条件呢?(幼儿自由回答)
师:老师做了个实验,我们一起来看看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
2.播放种子发芽实验视频。
师:刚才我们看了视频,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呢?(泥土、阳光、水)
四、种植
师:我们也来试试种植这些种子好吗?看,这是老师帮你们准备的一些材料,泥土、花盆、小勺子、洒水壶、各类种子你们会种植吗?我们开始吧!
大班科学种子教案14●活动目标
1.在认识各种种子的基础上,了解种子的几种传播方式并能进行简单分类。
2.能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发展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萌发探索植物种子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请幼儿收集各种种子,带到幼儿园布置成“种子展览会”。
2.供每组幼儿操作的种子实物若干,传播方式背景图、种子标本若干,课件《种子的旅行》。
3.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种子传播方式的相关知识,丰富感性经验。有条件的家长可带幼儿进行野外远足活动,观察大自然中的植物。
●活动建议
1.引导幼儿参观种子展览会,认识各种种子的特征。
(1)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幼儿带着问题自由观察。如:看一看它们是什么种子?长什么样?这些种子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种子的外形特征。
(2)请幼儿说出自己认识的种子名称,并认识几种特殊种子(蒲公英、莲蓬、苍耳等)。
对于幼儿不认识的种子,请其他幼儿互相补充,教师不作解释,可提问:这么多的种子还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引导幼儿在互相学习中了解种子大小、颜色、形状等的不同。
(3)幼儿互相讨论:这些种子都有什么用?使幼儿简单了解种子可以繁殖、食用等。
2.播放课件《种子的`旅行》,引导幼儿了解种子传播的方式。
(1)了解种子的风力传播。
①观看课件,引导幼儿讨论:是谁帮助蒲公英的孩子去旅行的?为什么风能吹着它去旅行?教师拿出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分析,并请幼儿吹着试一试,进一步感知蒲公英种子“轻飘”的特征。
②请幼儿思考:蒲公英的种子飞到了新的地方,在春天来到的时候,又会怎么样?引导幼儿了解植物种子“发芽—长大—开花—结果—繁殖”的生长过程。
③引导幼儿拓展思路:风还能帮助哪些种子去旅行?为什么?
丰富幼儿的知识:柳絮、杨树等种子非常轻,被风一吹到处飞,
所以它们也是由风帮助旅行的。
(2)结合实物与课件讨论种子的其他传播方式(流水、动物皮毛、鸟的粪便、人类播种等)
课件中出示蓬蓬、苍耳、樱桃、豌豆等,讨论:它们的种子怎样去旅行?为什么?还有哪些种子也用和它们一样的方式去旅行?
请幼儿思考:人类可以帮助哪些种子去旅行?使幼儿知道农作物的种子多是靠人类的帮助去旅行的。
小结:莲蓬像小船一样能浮在水上,它的种子可以靠水传播;小苍耳身上有刺,可粘到动物皮毛上去旅行;有些硬硬的小种子被鸟吃掉后不消化,能随粪便排出来,它们跟着鸟儿去旅行;有些种子成熟以后,果实外皮裂开,种子通过自身弹力把自己弹出去旅行。
3.玩游戏“帮助种子去旅行”进行传播方式的分类。
(1)教师出示黑板上的种子标本,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种子。
(2)引导幼儿说出它是什么种子,是怎样传播的,并放到相应的传播方式背景图中。
(3)和幼儿一起检验放对了没有,如果不对,说明为什么。进一步巩固幼儿对种子传播方式的认知。
大班科学种子教案15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种子的作用,知道秋天的水果、农作物中都有种子。
2、观察、发现各种种子的数量和分布情况的不同,能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述。
3、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类有种子的瓜果、农作物:香蕉、山楂、金桔、龙眼、冬枣、黄瓜、水稻、扁豆、花生、四季豆。
2、 10个盘子(每个盘子里装同类东西2———3个);每人2个小碟子;水果刀1把(根据情况教师帮忙使用);装瓜皮的小篓子。
3、课件(根据活动内容设计的PPT)
活动过程:
一、以《金色的玉米棒》故事引出种子的作用。
1、讲述故事前半部分
提问:小白兔为什么不愿意把玉米棒送给好朋友呢?
2、讲述故事的后半部分。
提问:小白兔剥下玉米粒它想干什么呢?
提问:你们知道玉米棒的种子是什么吗?那玉米粒又有什么作用呢?
二、探索、发现水果和农作物中种子的不同。
1、延续故事情节,引出内容,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2、选择2种进行观察、发现种子的不同,用语言进行表述。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幼儿边看课件边说说自己找到的种子。
1、请幼儿介绍自己寻找到的.种子是在哪里找到的?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它们排列成什么形状?
2、师幼共同总结秋天的水果、农作物中都有种子。
四、游戏:
种子找妈妈(2个层次;课上有的材料图片小些;没有出现的材料图片大些,因为幼儿是没有经验的)
教师白板上进行操作,上面有各种果实和各种种子,请幼儿给这些果实找种子。
五、活动延伸。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