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班科学教案范文合集六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科学教案 篇1活动目标:
1、了解常见的一些树木,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显著特征。
2、知道树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我们身边的树——回忆交流周围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树
1、教师出示汉字“树”提问:这是什么?你们在哪里看见过树?
小结:在马路边、公园里、小区里、小河边和家里都会有树,是啊,我们生活周围到处都有树。
2、认识各种常见的树
提问:这些树中,你认识哪些树?
3、引导幼儿对于常见的柳树的思考
提问:柳树发芽的时候,说明什么季节来了?柳树在冬天是什么样子的呢?
小结:原来柳树是春天发芽,秋天落叶的,到了冬天就变得光秃秃的'。
二、常绿树和落叶树——知道树的一般分类,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显著特征
过渡语:像柳树这样春天树叶都发芽了冬天树叶都落光的树,我们叫它“落叶树。那你知道还有哪些树和柳树一样春天发芽,秋天落叶的吗?
1、教师和幼儿一起观察常绿树和落叶树。
提问:看看这里哪些树是落叶树?
过渡语:除了落叶树之外,还有一种树是一年四季都有叶子的,叫常绿树,就像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松树。
提问:看看还有哪些是常绿树?
2、比一比常绿树落叶树树叶。
提问:这里有两种叶子,一种是常绿树,一种是落叶树,请你看一看,这两种叶子有什么不一样?(常绿树)的显著特征:叶厚、正面色深、有光泽。
小结:瞧,无论我们在马路上看到哪些树,即使我们不认识它,但是只要它的叶子是比较厚,颜色深,表面有光泽,我们就可以判断,它一般就是常绿树。
3、区分香樟树的归属。
(1)出示香樟树的叶子:这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的叶子?
(2)出示香樟树满地落叶的照片:你认为香樟树是常绿树吗?为什么?
小结:香樟树一年四季都落叶子,但是,它落了叶子之后,马上长出新的叶子,所以,尽管不停地落叶子,但一年四季它满树都有茂密的叶子,它是常绿树。
三、树的作用——了解树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多种树的好处
1、树有什么作用
(1)你知道树有什么作用吗?对人类有什么好处?
小结:树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果树带给人们很多好吃的果实,人类离不开树木。
2、怎么保护树木
(1)那平时,我们应该怎么来保护我们身边的树呢?
小结:
我们不能随便砍树,在树上乱刻乱划,其实我们还把每年春天的3月12日作为植树节,种下很多树木,让树木也像人类一样,一代代繁衍下去。
中班科学教案 篇2教学班级: 中班
活动时间: 30分钟
活动目标:
1.观察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初步获得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
2.学习用简单的方法,记录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活动准备:
1.知识的准备:已经认识了一般常见蔬菜和水果的名称。
2.实物准备:各种蔬果实物(苹果,梨,葡萄,香蕉,龙眼,番茄,茄子,马铃薯,红萝卜,玉米,番薯,橘子,灯笼椒)等。
3.装水的玻璃鱼缸。布口袋。
4.蔬果图片若干张及上下箭头符号。
活动过程:
一 以变魔术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出课题
老师:小朋友好,今天老师带来一个魔术袋。这个魔术袋里啊装了好多好多东西,小朋友你们想知道装了什么吗?请幼儿上来摸实物,并说出蔬果名称。
二 请幼儿探索
1,教师提问:你们有没有想过要是我们把它们放进水里会怎么样呢?
2,教师操作让幼儿仔细观看,同时拿出上下两个箭头,上表示上浮,下表示沉下去,告诉幼儿如何做记录卡的'方法。
3,让幼儿自由讨论,叫兴趣较浓的幼儿上来操作,并把相应的图片放在上下箭头的后面。
三 引导幼儿尝试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试一试啊?(想)
1, 教师讲解操作方法与规则:要求幼儿操作完后,马上拿相应的蔬果图片到白板上下箭头的后面做好记录蔬果的沉浮现象。
2, 幼儿操作。教师:小朋友在把蔬果放进水里时要看仔细了,看清楚蔬果到底是沉在缸底还是浮在水面的。认真观察水中的现象。
四 教师验证,小结
将幼儿做的记录做个验证与分析,按幼儿的记录进行讲解,并对幼儿错误的记录再次进行操作,加深幼儿对蔬果“沉,浮”有进一步了解。从而激发幼儿的探讨兴趣。教师小结: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知道了上浮的蔬果有:茄子,香蕉,玉米,灯笼椒,橘子,番茄,苹果,梨。下沉的蔬果有:番薯,葡萄,红萝卜,龙眼,马铃薯。
五 活动延伸
你们觉得物体的上浮和下沉有趣吗?老师出个问题给你们动动脑筋,也可以请爸爸妈妈帮你们实验一下,就是:一只香蕉会浮起来,那么一串香蕉是浮起来还是沉下去呢?下次把答案告诉老师,好不好?
中班科学教案 篇3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洗涤用品,知道它们的用途。
2。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发明发明的欲望。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准备:
1。幼儿自带各种洗涤用品(肥皂、洗衣粉、洗涤剂等)。
2。脏手绢每人一条,装水的盆若干。
活动与指导:
一、引出几种常见的洗涤用品。
1。请幼儿看脏手绢,问幼儿:怎样把它们变干净?
2。幼儿每人取一条手绢,先在清水中洗,看能否洗干净。
3。出示几种常见的洗涤用品(肥皂、香皂、洗衣粉),请幼儿说知名称,再分别自选洗涤用品来帮助,把手绢洗干净。
二、了解洗涤用品的特征和用途。
1。出示肥皂,让幼儿摸摸,请幼儿说出还有什么样的肥皂。
教师小结:肥皂虽然有很多形状和颜色,但它们摸上去都是硬的,是块状洗涤用品。
2。出示洗衣粉,让幼儿看看、摸摸、闻闻、说说(提醒幼儿不要用嘴尝),再将洗衣粉加入清水中搅拌后让幼儿观察。
< ……此处隐藏840个字……科学教案 篇5活动背景:
秋天来到了,自然角的种子也逐渐增多起来。各种颜色、各种形状、大小不同的种子宝宝惹得孩子们经常驻足观看。这么几种平凡的种子真让孩子们如此感兴趣?在找到原因后,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在认识各种种子的基础上,学习按种子的各种特征分类。
2、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各种种子(扁豆、花生、黄豆、赤豆、芝麻、菜籽、菠菜籽等)
2、人手一只小盆子,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观察种子,讲出种子的名称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许多种子宝宝,请你们过去看看,把你认识的种子宝宝的名字告诉好朋友听。
1、幼儿观赏各种种子,并小声讨论。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种子宝宝?
幼1:我看到了白豆宝宝和赤豆宝宝。
幼2:我看到了蚕豆宝宝和绿豆宝宝,还有芝麻宝宝。
(评析:由于增加了许多新鲜的种子,幼儿观察的积极性很快地被调动起来。经过幼儿间的相互介绍,使幼儿认识的种子越来越多,丰富了幼儿的知识。)
二、挑自己喜欢的种子,初步感知种子的不同特征。
1、你喜欢这些种子宝宝吗?(喜欢)那就去选几种你自己喜欢的种子宝宝做朋友吧。
2、幼儿拿盆子去挑选种子,要求每样挑两粒。
3、提问:你挑选了哪些种子宝宝做朋友?
幼1:我选了花生宝宝、蚕豆宝宝和白豆宝宝。
幼2:我选了芝麻宝宝、黑豆宝宝。
幼3:我选了花生宝宝、赤豆宝宝和黄豆宝宝。
师:那你的种子朋友长得是怎样的?有什么用?
幼1:我的种子宝宝长得大大的,穿着红衣服,它们可以吃。
幼2:我的种子宝宝有黑色的,黄色的,有白色的,它们有的可以吃,有的不能吃。
幼3:我的种子宝宝有的长得圆圆的,有的长得扁扁的,它们都可以吃。
幼4:我的种子宝宝长得怪怪的,都不能吃。
4、小结:原来种子宝宝有大的、有小的、有穿着各种颜色的衣服、有各种样子,有的还可以吃呢,真有趣!
5、出示教师挑的种子,请幼儿仔细观察。
师;顾老师也挑了喜欢的种子做朋友,来看看它们是谁?它们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
幼:它们是绿豆宝宝和蚕豆宝宝,它们都穿着绿衣服。
师:对,因为老师最喜欢绿色的种子宝宝,所以就选它们做我的好朋友。你们最喜欢什么特征的种子宝宝呢?
6、幼儿讨论。
(评析:从幼儿自己喜欢的种子宝宝中总结出种子的特征,幼儿易于接受;教师有目的.的示范,为幼儿的下一次操作做好了铺垫。)
三、幼儿按种子的一个特征挑选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按照你喜欢的特征去选种子宝宝吧。
1、幼儿自由挑选
2、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幼儿操作结果
师:你选了什么种子宝宝做朋友?
幼1:我选的是红色种子宝宝。
幼2:我的是大种子宝宝。
幼3:我的种子宝宝都不能吃。
幼4:我的种子宝宝长得扁扁的,真有趣。
(评析:有了教师的引导示范,幼儿都能完成这次的操作要求。同时,引导幼儿讲述操作结果能提高中班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话的能力,促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四、结束
植物的种子可真多,还很有趣。下面,我们把这些有趣的种子宝宝带到活动室,一起做“种子发芽”的小实验吧!
活动评价:
1、本次活动取材较好,能从幼儿身边常见的事物中汲取教育素材,选取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让幼儿从小就感知科学就在自己身边。
2、整个活动层次清楚,层层递进,从易到难,逐步解决教学重点,让幼儿在与种子宝宝交朋友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中班科学教案 篇6活动目标:
1、通过安装电池的活动,了解一些电池和安装电池的基本常识。
2、培养幼儿的动手、发现能力,并尝试以自己的方式记录探究过程。
3、了解电池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益处和危害,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不同型号的电池若干;
2、钟表、手电、电动玩具、录音机、手机等;
3、 记录单;
活动过程:
1、老师介绍活动任务要求:
* 第一个任务是;用老师准备的电池,让钟表走起来,让手电筒亮起来;让玩具动起来。
* 第二个任务是:在安装电池的过程中,让幼儿发现、观察、思考:电池上有什么小秘密?你是怎样安装电池的?找一找看安装电池有没有小窍门,好办法。
2、介绍记录单,鼓励幼儿把安装电池的方法,用自己的方式去记录。
提示:记录表上有个X,√?幼儿也可以自己画笑脸、哭脸等。
3、介绍活动一共分四桌,幼儿可以选择喜欢的物品去操作。
4、幼儿动手操作,老师观察、指导幼儿活动情况。
指导重点:
(1)电池上有什么标记?电池两头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
(2)安装时电池鼓的一端顶在哪儿?平的一端放在哪儿?
(3)小钟表、手电筒、电动玩具等在安装电池的地方有什么标记?有没有和电池一样的标记?
(4)你为什么选择这个电池?你知道你装的是几号电池吗?
(5)幼儿的记录情况。
5、帮助幼儿总结归纳电池的一般常识和安装电池的`一些方法。
(1)老师检查幼儿第一项任务完成的情况:让钟表走起来,让手电筒亮起来;让玩具动起来。
(2) 老师引导幼儿把操作中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
第一步:归纳有关电池的一般常识。
* 提问:电池上有什么标记符号?知道电池上有“+”正极、“-”负极。
* 电池的两端一样吗?知道鼓出来的一端是正极,平的一端是负极。
* 电池都是一样大小的吗?知道电池的大小不同,型号也不同。常用电池有1号、2号、5号、7号电池等。
第二步:引导、归纳安装电池的方法。
* 引导幼儿归纳安装电池槽中的弹簧和电池安装时的关系。知道把电池平的一端(负极)放在弹簧上,鼓的一端(正极)放在没有弹簧的一端。
* 引导幼儿归纳双向电池排列方法。知道虽然是两排,但仍然是电池平的一端(负极)放在弹簧上,鼓的一端(正极)放在没有弹簧的一端。
* 引导幼儿归纳单向两节电池的安装方向。知道电池是正级负级、正级负级相连。
* 引导幼儿发现说出:电池上正负极的标记,和电池槽中正负极标记的关系和作用。知道这些标记是告诉人们安装电池的方法;
6、了解电池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益处和危害,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结束:
幼儿可以到其他组去尝试,让别的玩具也亮起来、动起来。巩固所学的知识经验。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