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书笔记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书笔记吧。那么你会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红楼梦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红楼梦读书笔记 篇1《红楼梦》倾注了曹雪芹毕生心血的鸿篇巨制,堪谓封建末世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渗透着宋词深情绵邈,销魂蚀骨的意致,时常笼罩着轻如杨花的梦幻,细如丝雨的哀愁;又有元曲明白如话,清新真切的境界,大观园的舞台上演的是看似平常的家常事,实际上却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不同寻常的人间悲剧。中国古典艺术的神韵,曹雪芹天才般的创造精神以及小说为我们展示的寥廓,充实而又绚烂的美的世界无不引人入胜!贵族之家的败落,青春的生命,美好的爱情被悲剧所吞噬,红楼一梦醒来后,却发现茫然无措,无路可走了。
浓墨重彩,精雕细刻,人物的种种性格特征象如星星点点的雪花,静悄悄地融化在生活的漩涡之中。曹雪芹总是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最佳契机,让他们在特定的场合中一显身手,将生命之光聚合成一个夺目的亮点,不能不令人注目凝思!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大观园的'欢声笑语,无端误会,冷露寒风,飘零红雨,都能勾起黛玉的无边愁绪,使她的眼泪源源不断,春流到夏,秋流到冬,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花荫之下,悲悲切切,呜咽起来,直哭得“花魂点点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失去了双亲,失去了家门权势,就等于失去了一切,黛玉的一颗高傲的,神飞在理想云端的心被隐秘,无情地碾碎了!
她用整个生命和全部心血所建造起来的爱情之塔被无情的现实粉碎了。春蚕,吐尽了银丝;蜡烛,流干了泪水。宝玉的爱是她生命之中所不能承受之重。赠绢,使她惊喜痴迷;忆绢,使她沉吟思索;焚绢,只能激起她对整个贵族世家的加倍怨恨。痴迷中的清醒,崩塌中的撑持,缄默中的呼喊,愤懑中的嘻笑,黛玉可以启动爱情的小舟,但她无法,也无力将它驶向美好婚姻归宿的彼岸,等待她的,只能是更多、更深、更沉的折磨,只能是汩洒旧绢直至焚绢断魂……
漫步“红楼”,美不胜收,历史雾霭数重重;红楼一梦,太虚幻境,芸芸众生皆是空。
红楼梦读书笔记 篇2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百态和社会面貌。这是一部深奥而又令人着迷的作品,它的深度和广度使其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在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所感动。他们之间的感情纠葛是整个故事的核心,也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之一。他们的爱情是纯洁而又真挚的,但却因为家族的利益和社会的束缚而无法得到圆满的结局。这种悲剧性的爱情让人感到深深的惋惜和遗憾,也让人反思人性和社会的问题。
除了爱情之外,红楼梦还展现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等,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和人生经历。他们的命运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社会画卷。这些人物形象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压迫,让人们的生活变得苦不堪言。这种社会制度让人感到深深的悲哀和无奈,也让我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之,红楼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古典小说。它以精妙绝伦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人性与社会的问题,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它的深度和广度使其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通过阅读红楼梦,我不仅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也对自己的生活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相信,红楼梦会一直陪伴着我,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红楼梦读书笔记 篇3整部《红楼梦》就像一本百科全书,包罗万象,而且写得细致入微。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作品不仅让我们对曹雪芹先生生活的环境和时空发出感慨,产生疑问。雪芹先生也是中国小说史上争论最多的一位作者,也是最为神秘的一位。由此产生的“红学”就可以窥见一斑。
曹公的出生很重要,为什么呢?因为这牵扯到《红楼梦》的创作,是以什么为原型的。是曹家的家事?是他亲身经历的,还是他听长辈讲述的?还是,来源于他的一些朋友。曹雪芹曾一度在右翼宗学任“瑟夫”(教习),因而结交宗室敦敏、敦诚。后移居西郊,与张宜泉交,此三人皆留有赠雪芹的诗篇。甚至也有许多的学者认为书中贾宝玉的形象几乎类似于曹雪芹先生的半自传体小说。正是因为有了曾经类似的生活经历,再加上曹公“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精雕细琢的功夫,使得《红楼梦》堪称中国古典小说的一座高峰。
小说的开篇是用两个主要人物的`名字谐音就直接指出了本书的主旨。甄士隐出家去了,而贾雨村开始点评说话了,他开始发言了。真事隐去了,剩下的都是假语村言了。洋洋洒洒的士隐看破世间事,知道什么是真的了,那么它在这个尘世间就无法存在了。所以甄士隐去了,那么谁留下来了呢?自然是贾雨村了。所以在开篇的时候,就是甄士隐对贾雨村。很妙,真假交锋结果,去真存假。
话虽真,但是雨村后面所作的事情开始往虚假方向发展。但是在当时的社会贾雨村如此作为才能再次飞黄腾达。其内心是真,而言行却假,真真一个真假难辨的人物。正所谓“假到真时真亦假”。作者在故事情节的艺术处理上处处都喻真于假,真假交错。“太虚幻境”既是作者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将读者带进一个超越现实的境界,又是提醒读者看书时一定要分清真假有无,领会作者字里行间真正要表达的真实意图,不被以假乱真,无中生有的表面故事所迷惑。如果说大观园是太虚幻境的一个投影,那么太虚幻境又何尝不是大观园的一种幻化?正所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区区的十四字,真是字字珠玑,“真”“假”“有”“无”的关系提高到了一个蕴涵辩证哲学的高度,其中意味,发人深省。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辛酸泪道尽曹雪芹一生经受的酸甜苦辣。曾经钟鸣鼎食的富家公子沦为“瓮牖绳枢、绳床瓦灶”的落魄书生,生活的艰辛与悲苦岂非言语能够尽述?古今中外痴人不少,而曹雪芹独以一己之力,十年之功完成的《红楼梦》是对“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最好的诠释。
红楼梦读书笔记 篇4贾宝玉,一朵温室的花儿。面对家族的光环和压力,他无所适从;面对父亲恨铁不成钢的责备,他慌忙逃避;最后,面对家族的没落,亲人的离散,他只能平淡的接受这一切,无力的等待着被给予,一个结果,亦或是结束……林黛玉,她才华横溢,却多愁善感,正因为爱之深,所以才更怕失去,正因为爱之深,所以才被伤得更深。她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坠入爱河,假如她生在现代,不是她所生活的男尊女卑的时代,也许她与贾宝玉会是一对令 ……此处隐藏10170个字……于你是不同的便就好了呀。话是多说无益,你又是常控制不了自个儿的,我但求一个“绝对”,这种“绝对”有你也是没有你的。宝玉那么欢喜黛玉,还是不及黛玉更懂得宝玉。可男女之间不正是这样的吗?因误会而结合,因了解而分开。而了解的往往又是女人更多些,男人不是不了解,真是胸怀鸿鹄之志,也就懒怠去了解女人的'心思了。
宝玉对情对性自有他自己的一番分寸,许是他自己也不能解释是为什么。就像为什么对林黛玉只有情而无欲,双双躺在一张床上都如卧镜台;相反对宝钗的一股且敬且喜,却还生出对肉体的遐思来?而众丫头,他或对谁好惹谁招谁,种种行径又对晴雯不同,这两人在一起即是温情,也是磊落的温情,不带一丝一毫浊念的。更不说袭人,他是惯了有这个人,而并不心爱这个人。
昆德拉是大师,他下笔就成就了一个灵与肉分割,轻与重融合的世界。但他比起曹先生来就显得“直白”多了,他一径告诉你了不能承受之轻,不似贾宝玉的灵与肉显然要你通过那么多事件的表象去冥思苦想的。这想的过程更值得人们去尝试和体验,任何以字句剥夺了各人去思考的小说都还不够好。现代人走的飞快,灵魂拉在后头,就是缺了这些“想”,这些“执念”,所越不能通晓彼此。
常人总说,爱是灵与肉的高度统一。我则不大赞成,愈求灵肉合一的往往是女人,因她们特殊的身体结构和积年累月的世俗礼教,教她们定要追求这种“统一”,若不如此,也不会有那么多贞洁牌坊。于是很觉得这是一句女人们顶好的借口。我们对自己的认识才刚刚开始,又有谁能证明爱必定要是有肉则灵的呢?但凡像宝玉此类人,情就是情,欲就是欲,分的一清二楚,倒也是明白人呀。却怕很多人假借爱之名义施肉体欲望之实,才更令人作恶。女人往往分不太清感情是否跟着身体走,则这对于男人而言,却是天生可以分割的。于是,这种不同就造就了宝玉的“分心”,黛玉的“不安心”。也许,世情本如此。我们解释的只不过是一干“本如此”的情性罢了。
一阅红楼终身误。终身误的不止以此为生的红学家,还有那么许多文学家们,点滴字句都能隐现红楼,当然还有吾等读者,中毒日深不可戒之。越往里究其所以,越觉得不懂。关于红楼种种,世代均不能说尽,况我寥寥数笔就想解释情与性,爱与肉,又是何其流于仓促。只要不是曹雪芹从棺材里跳出来,我们穷尽此生此世也永远弄不清的了。虽一夜苦苦熬成,翻看之中,还嫌大不够,只当博君贻笑之。尽管如此,我也只好同晴雯补裘最后道那么一句,写虽写了,到底不成,我也再不能了。
红楼梦读书笔记 篇13《红楼梦》当中的美少女简直数不胜数,个个美若天仙且各有各的妙处。但不可忽视的是,书中也有众多的花样美男,并不能片面理解为这是一部闺阁美女传。
这些美男子中排名第一位的自然是容貌俊秀、心地善良的贾宝玉。贾宝玉对女儿特别钟爱呵护,有极强的护花使者情节,谓之曰天地钟灵毓秀,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浊气逼人,是个有名的大情种。只不过他这情,可不是俗常理解的皮肤滥淫,而是从心里对这些青春女孩子们的珍视和对世间一切美好事物、感情的赞颂。
排在第二位的应该是与宝玉容貌相近、个性相差无几的甄宝玉,只是最后甄宝玉已忘掉初心,成为一个官场禄蠹,泯然众人矣。
接下来还有宝玉的几个知心朋友,一个是位高权重的北静王爷,那是一个喜欢各种新巧东西,为人又豁达开朗,没有被太多世俗气熏染的.一个难能可贵的达官贵人,因此也有说法是他与黛玉是堪配的,不少架空的小说都写了黛玉与水溶之间的情缘故事,也代表了人们对北静王爷的高度肯定。
宝玉的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朋友,叫柳湘莲。那是一个风流且有武侠风范的人,为人也比较正直、重朋友义气,长得更有英武之气。只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白白坑了那个对他一往情深的尤三姐。当然也许仅仅是因为她在人群中对他多看了一眼。
宝玉还有一位朋友是个短命鬼,就是秦可卿的弟弟秦钟,秦钟比宝玉似乎生得更美一些,具有女儿不胜羞怯之风。只可惜秦钟命里不济,早早就死了。他在临死前还劝宝玉,要好好读书,走正途。也许,也是作者对宝玉的一种反讽。
宝玉结识的朋友中有位社会地位卑下,然人品却好、重情重义的,叫做蒋玉菡。他是一位戏子,与宝玉一见如故,后来因互赠汗巾子而成就了与袭人的一段姻缘。
其余贾家的几位公子也都是漂亮哥哥,比如说宝玉的堂兄贾琏,除了在男女情事上比较乱以外,倒也是一位有底线、有担当、有能力的大家公子。
宁国府贾蓉以及贾蔷两位也是俊俏公子。只可惜贾蓉跟着他爹贾珍没学出一点好来,基本上是一个十足的浪荡纨绔子弟,当然他的命运悲剧,与其家教和生长环境是密不可分的。贾蔷还算是一个有情义的,对唱小旦的龄官还算是付出了真情实感,那种极尽逢迎之能事,简直是遍撒狗粮,堪称是宝黛爱情的翻版。
再还有,贾家的一个支脉,叫做贾芸的,大家都叫他廊下的芸二爷。贾芸不光能干,而且找王熙凤谋到了为大观园种树的差使,后来又和宝玉搭上了关系,一次宝玉还戏称他为儿子。并且,在为数不多的进入大观园的几次机会中,与小红建立了情感关系,此后,与小红结为夫妇,并且在遗失的曹雪芹原著中有过营救在狱神庙关押的贾宝玉的故事。
《红楼梦》原著在宝黛相会的章节当中,有一首词牌名为《西江月》的词,是写贾宝玉的,内中有一句: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其实大多数的贾家子弟就是这样的一副形状,于国于家无望,可怜辜负了好时光。难怪喝醉了酒的焦大要说,不曾想生下来这样的一群王八羔子,他要往庙里去哭太爷去。
条件好,环境好,基础好,也要个人努力,否则,终究还是一事无成的。
以我的个人视角品红楼、析红楼,用情用心,从人生、从情感、从职场、从人际……各角度品出不一样的新鲜韵味,虽稚拙然坚持,梳理思想,丰富生活,广交文友。如需转载,敬请告之;如有评论,敬请予之。
《红楼梦》章节概括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僧论仙草为侍还泪;度脱士隐女未如愿。士隐雨村相结识。英莲丢失士隐出家,解“好了歌”。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雨村看中丫头娇杏,娶其为二房后扶正。贾雨村贪酷被革职,给林黛玉教书识字;与冷子兴论贾府危机;谈贾...
露燚拾肆
金错刀行·第三章·尚远行
第三章 尚远行 这日,碧梧二人到了朱雀坊,仔细在这坊间走了一遭。只因这朱雀坊是临安城里极大的一赌坊,更为准确的说应该说是一条街,所以人龙混杂,打听消息极为有利。此时,晖先生便不再只是背着一把破胡琴,而是为这胡琴选了一上等梨木打造的盒子,很是崭新,光泽明目。晖先生二人捡了一处...
红楼梦读书笔记 篇14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红楼梦》。这本书讲了贾家兴亡的故事。贾家是一个大家庭,但是最后为什么灭亡了?因为王熙凤放高利债,最后闹得家破人亡。贾宝玉出了家,王熙凤死了,贾母也死了。
虽然贾家灭亡,但是我也喜欢林黛玉,刚强、冷漠,但最后含恨离世。为什么呢?因为她喜欢贾宝玉,但最后贾宝玉嫁给了薛宝钗她本来身体就不好,一听便昏了,不久含恨离世。林黛玉是我在《红楼梦》喜欢的一位人物,因为她是敏感而善良的.!
文档为doc格式